矿用全覆盖捕尘网的可调喷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091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矿用全覆盖捕尘网的可调喷雾装置,包括支撑杆底脚、连接于支撑杆底脚上表面的支撑管、下竖直水管和上竖直水管,下竖直水管的下端封闭且可上下移动地插入支撑管内,下竖直水管的上端和上竖直水管的下端分别连接于三通接头的竖直方向的两个端口,上竖直水管的上端连有向上凸起的弧形水管,多个倾斜水管的下端沿着弧形水管的弧度方向对称地均布于弧形水管上,倾斜水管的上端均向上发散式分布且向前倾斜,倾斜水管上端连接有可调喷雾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矿用全覆盖捕尘网的可调喷雾装置,通过调节喷雾头的高度和调节喷雾头与捕尘网之间的距离来实现对捕尘网的全覆盖喷雾,其结构简单,安装和挪移方便,有效的提高了煤矿防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矿用全覆盖捕尘网的可调喷雾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尘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与矿用捕尘网配套使用的喷雾装置。
技术介绍
采掘工作面是粉尘的主要产生地,又是煤尘事故的多发点,据统计有80%的煤尘事故发生在采掘工作面。因此,采掘工作面防尘是防尘工作的重点。目前捕尘网和与捕尘网配套使用的喷雾装置被广泛应用到煤矿的各个采掘工作面,起到了有效的防尘效果。但是与捕尘网配套使用的喷雾装置多采用的为横杆喷雾装置,即直接水平安装在捕尘网的上方,对捕尘网进行喷雾。通常煤矿的巷道的顶部形状一般为弧形,所以水平放置的横杆喷雾装置不能对位于其上方的捕尘网进行喷雾,无法实现全覆盖喷雾。而且煤矿中各个巷道的尺寸都有所不同,针对不同尺寸的巷道内的捕尘网,同一尺寸的横杆喷雾装置无法满足对不同捕尘网实现全覆盖喷雾。不能对捕尘网进行全覆盖喷雾,会影响到防尘的效果,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对不同巷道的捕尘网进行全覆盖喷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可实现对不同巷道的捕尘网全覆盖喷雾的矿用全覆盖捕尘网的可调喷雾装置。本技术矿用全覆盖捕尘网的可调喷雾装置,包括支撑杆底脚、连接于所述支撑杆底脚上表面的支撑管、下竖直水管和上竖直水管,所述下竖直水管的下端封闭且可上下移动地插入所述支撑管内,通过连接于所述支撑管上的调节机构来固定所述下竖直水管在支撑管中的位置,所述下竖直水管的上端和上竖直水管的下端分别连接于三通接头的竖直方向的两个端口,所述上竖直水管的上端连有向上凸起的弧形水管且所述弧形水管的圆心位于所述竖直水管的中心线上,多个倾斜水管的下端沿着所述弧形水管的弧度方向对称地均布于弧形水管上,所述倾斜水管的上端均向上发散式分布且向前倾斜,所述倾斜水管上端连接有可调喷雾头。本技术矿用全覆盖捕尘网的可调喷雾装置,其中所述倾斜水管向前倾斜的角度相同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45°,所述弧形水管的圆心角为80~90°。本技术矿用全覆盖捕尘网的可调喷雾装置,其中所述倾斜水管为5个,且都垂直于所述弧形水管,所述弧形水管的半径为0.8~1.0m。本技术矿用全覆盖捕尘网的可调喷雾装置,其中所述调节机构由固定在所述支撑管外侧的螺母和与其配合的螺栓组成,在所述支撑管上固定所述螺母的位置设有与所述螺栓配合的孔。本技术矿用全覆盖捕尘网的可调喷雾装置在弧形水管上连有多个向上发散的且向前倾斜的倾斜水管,通过调节下竖直水管在支撑管内的长度来调节弧形水管的高度和调节喷雾装置与捕尘网之间的间距,来调节喷雾头的覆盖范围,从而实现对不同巷道的捕尘网全覆盖喷雾。本技术矿用全覆盖捕尘网的可调喷雾装置结构简单,安装和挪移方便,有效的提高了煤矿防尘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矿用全覆盖捕尘网的可调喷雾装置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矿用全覆盖捕尘网的可调喷雾装置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矿用全覆盖捕尘网的可调喷雾装置的实施例的右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矿用全覆盖捕尘网的可调喷雾装置包括支撑杆底脚9、焊接于支撑杆底脚9上表面的支撑管8、下竖直水管10和上竖直水管1。下竖直水管10的下端封闭且可上下移动地插入支撑管8内,通过连接于支撑管8上的调节机构11来固定下竖直水管10在支撑管8中的位置。调节机构11由焊接在支撑管8外侧近上端的上下排列的两个螺母和与其配合的螺栓组成,在下支撑管8上与两个螺母焊接的位置设有与螺栓配合的孔,螺栓穿过螺母和下支撑管8上的孔后抵在下竖直水管10外侧,将螺栓上紧使得下竖直水管10固定于支撑管8内。下竖直水管10的上端和上竖直水管1的下端分别连接于三通接头6的竖直方向的两个端口,三通接头的水平方向的端口用于和供水管相连通。上竖直水管1的上端焊接有向上凸起的弧形水管2,且弧形水管2的圆心位于竖直水管1的中心线上。弧形水管2的圆心角为80~90°,半径为0.8~1.0m。五个倾斜水管3的下端沿着弧形水管2的弧度方向对称地均布焊接在弧形水管2上,倾斜水管3的上端均向上发散式分布且向前倾斜。倾斜水管3均垂直于弧形水管2且向前倾斜的角度相同,五个倾斜水管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45°。中间的倾斜水管与其相邻的倾斜水管间的夹角为30~35°,与最外侧的两个倾斜水管间的夹角为40~45°。倾斜水管3上端通过连接头4与可调喷雾头5连接,连接头4的两端设有螺纹。旋转可调喷雾头5上的螺母可调节其水流射程,可调喷雾头5为采购的标准件。支撑杆底脚9为向下开口的U型焊接板,当矿用全覆盖捕尘网的可调喷雾装置的位置确定后,直接将支撑杆底脚9插入巷道的泥岩中进行固定,支撑杆底脚9插拔都很方便,使得可调喷雾装置便于移动和固定。使用时,根据巷道捕尘网的尺寸,将矿用全覆盖捕尘网的可调喷雾装置放置于距离捕尘网合适的位置,将支撑杆底脚9插入巷道的泥岩中进行固定,接着将供水管与三通接头6的水平方向的端口连接,然后通过调节下竖直水管10在支撑管8内的长度来调节喷雾头5的高度,以确保喷雾头5的喷雾可以全覆盖捕尘网。打开供水管的控制阀门,五个沿着弧形水管2的弧度方向等距排列的喷雾头5向上倾斜着对捕尘网的顶端部位进行喷雾,使得捕尘网从上到下形成全封闭的水幕。此时如果发现喷雾头5的覆盖范围有点偏差,还可以通过调节喷雾头5上的螺母来调节喷雾头5的水流射程以确保喷雾完全覆盖捕尘网。本技术矿用全覆盖捕尘网的可调喷雾装置结构简单,安装和挪移方便且喷雾覆盖范围可调控,可以实现对不同尺寸巷道的捕尘网进行全覆盖喷雾,有效的提高了煤矿防尘效果。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用全覆盖捕尘网的可调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底脚(9)、连接于所述支撑杆底脚(9)上表面的支撑管(8)、下竖直水管(10)和上竖直水管(1),所述下竖直水管(10)的下端封闭且可上下移动地插入所述支撑管(8)内,通过连接于所述支撑管(8)上的调节机构(11)来固定所述下竖直水管(10)在支撑管(8)中的位置,所述下竖直水管(10)的上端和上竖直水管(1)的下端分别连接于三通接头(6)的竖直方向的两个端口,所述上竖直水管(1)的上端连有向上凸起的弧形水管(2)且所述弧形水管(2)的圆心位于所述竖直水管(1)的中心线上,多个倾斜水管(3)的下端沿着所述弧形水管(2)的弧度方向对称地均布于弧形水管(2)上,所述倾斜水管(3)的上端均向上发散式分布且向前倾斜,所述倾斜水管(3)上端连接有可调喷雾头(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全覆盖捕尘网的可调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底脚(9)、连接于所述支撑杆底脚(9)上表面的支撑管(8)、下竖直水管(10)和上竖直水管(1),所述下竖直水管(10)的下端封闭且可上下移动地插入所述支撑管(8)内,通过连接于所述支撑管(8)上的调节机构(11)来固定所述下竖直水管(10)在支撑管(8)中的位置,所述下竖直水管(10)的上端和上竖直水管(1)的下端分别连接于三通接头(6)的竖直方向的两个端口,所述上竖直水管(1)的上端连有向上凸起的弧形水管(2)且所述弧形水管(2)的圆心位于所述竖直水管(1)的中心线上,多个倾斜水管(3)的下端沿着所述弧形水管(2)的弧度方向对称地均布于弧形水管(2)上,所述倾斜水管(3)的上端均向上发散式分布且向前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守龙郭辉丁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