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井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91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井网结构,该立体井网结构包括:上采油井网,其包括第一注水井和多个第一直井生产井,所述第一直井生产井均竖直的设置;下采油井网,其包括第二注水井和多个采油井网组,所述采油井网组包括水平井生产井、斜向井生产井和多个第二直井生产井。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解了采油过程中容易出现采油区域遗漏,采油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井网结构
本技术涉及油气开采
,尤其涉及一种立体井网结构。
技术介绍
井网是指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气、注水井的分布方式,是油气藏开发方案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区块储量动用程度,可以采用分层井网;还可用通过提高采油井的密度的方式,来提高采油量,但是增设采油井会增加较大的成本。在实际采油过程中,现有的分层井网容易出现部分采油区域遗漏,导致采油浪费的情况,降低了采油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井网结构,以缓解采油过程中容易出现采油区域遗漏,采油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立体井网结构,包括:上采油井网,其包括第一注水井和多个第一直井生产井,所述第一直井生产井均竖直的设置;下采油井网,其包括第二注水井和多个采油井网组,所述采油井网组包括水平井生产井、斜向井生产井和多个第二直井生产井。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相邻的所述采油井网组中的第二直井生产井呈第一矩形分布;所述第一矩形具有过所述第二直井生产井的第一边长和第二边长;同一采油井网组在水平面的投影上,所述水平井生产井从所述第一边长向所述第一边长的对边延伸;所述斜向井生产井从所述第二边长向所述第二边长的对边延伸。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斜向井生产井沿从所述第二边长向所述第二边长的对边的方向向下延伸。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同一采油井网组在水平面的投影上,所述水平井生产井交于所述第一边长的中点,所述斜向井生产井交于所述第二边长的中点。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水平面的投影上,所述水平井生产井平行于所述第二边长,所述斜向井生产井平行于所述第一边长。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平井生产井设于所述斜向井生产井的下方。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同一采油井网组中,所述斜向井生产井在目的层的中点,与水平井生产井的水平井段的中点之间的距离,大于20米。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平井生产井的斜角范围为85°~90°;所述斜向井生产井的斜角范围为5°~45°或者45°~8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采油井网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直井井网组,所述直井井网组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分布的第一直井生产井,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相邻的所述第一直井生产井在水平面的投影呈第二矩形。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采油井网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直井井网组,所述直井井网组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分布的第一直井生产井,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所述直井井网组中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直井生产井,与相邻的所述直井井网组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直井生产井,呈正三角形分布。本技术的特点及优点是:本技术提供的立体井网结构,通过第一注水井和第二注水井,可以有效驱动上层系油层中的原油和下层系油层中的原油运动。多个第一直井生产井对上层系油层进行采油。水平井生产井、斜向井生产井和多个第二直井生产井分布于下层系油层中,可以较好地减少采油区域遗漏。该立体井网结构中,上采油井网与下采油井网相结合,提高了采油量,缓解了采油过程中容易出现采油区域遗漏,采油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立体井网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立体井网结构中的采油井网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立体井网结构中的下采油井网(省去第二注水井)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立体井网结构(省去第一注水井和第二注水井)的右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立体井网结构中的上采油井网(省去第一注水井)的俯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0、上采油井网;11、第一直井生产井;20、下采油井网;21、第二直井生产井;22、斜向井生产井;23、水平井生产井;31、第一注水井;32、第二注水井;40、采油井网组;50、直井井网组;61、第一矩形;611、第一边长;612、第二边长;613、第一边长的对边;614、第二边长的对边;71、第一方向;72、第二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井网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立体井网结构包括:上采油井网10和下采油井网20;上采油井网10包括第一注水井31和多个第一直井生产井11,第一直井生产井11均竖直的设置;下采油井网20包括第二注水井32和多个采油井网组40,采油井网组40包括水平井生产井23、斜向井生产井22和多个第二直井生产井21。通过第一注水井31和第二注水井32,可以有效驱动上层系油层中的原油和下层系油层中的原油运动。多个第一直井生产井11对上层系油层进行采油。水平井生产井23、斜向井生产井22和多个第二直井生产井21分布于下层系油层中,可以较好地减少采油区域遗漏。该立体井网结构中,上采油井网10与下采油井网20相结合,提高了采油量,缓解了采油过程中容易出现采油区域遗漏,采油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第一直井生产井11、第二直井生产井21、水平井生产井23和斜向井生产井22分别与地面的采油设备相连接。同一采油井网组中,水平井生产井23、斜向井生产井22和第二直井生产井21之间均不连通。第一直井生产井11和第二直井生产井21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相邻的采油井网组40中的第二直井生产井21呈第一矩形61分布;第一矩形61具有过第二直井生产井21的第一边长611和第二边长612;同一采油井网组40在水平面的投影上,水平井生产井23从第一边长611向第一边长的对边613延伸;斜向井生产井22从第二边长612向第二边长612的对边延伸。第二直井生产井21、水平井生产井23和斜向井生产井22在下层西油层中,呈三维空间内的多个方向设置,增大了采油面积,能够减少井田采油泄漏的情况,有利于提高采油效率,实现节约钻井成本。同一采油井网组40在水平面的投影上,水平井生产井23从第一边长611向第一边长的对边613延伸,水平井生产井23可以是与第一边长611相交,或者与第一边长的对边613相交;还可以是位于第一边长611与第一边长的对边613之间。斜向井生产井22从第二边长612向第二边长612的对边延伸,斜向井生产井22可以是与第二边长612相交,或者与第二边长的对边614相交;还可以是位于第二边长612与第二边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采油井网,其包括第一注水井和多个第一直井生产井,所述第一直井生产井均竖直的设置;/n下采油井网,其包括第二注水井和多个采油井网组,所述采油井网组包括水平井生产井、斜向井生产井和多个第二直井生产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采油井网,其包括第一注水井和多个第一直井生产井,所述第一直井生产井均竖直的设置;
下采油井网,其包括第二注水井和多个采油井网组,所述采油井网组包括水平井生产井、斜向井生产井和多个第二直井生产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采油井网组中的第二直井生产井呈第一矩形分布;所述第一矩形具有过所述第二直井生产井的第一边长和第二边长;
同一采油井网组在水平面的投影上,所述水平井生产井从所述第一边长向所述第一边长的对边延伸;所述斜向井生产井从所述第二边长向所述第二边长的对边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井生产井沿从所述第二边长向所述第二边长的对边的方向向下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采油井网组在水平面的投影上,所述水平井生产井交于所述第一边长的中点,所述斜向井生产井交于所述第二边长的中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水平面的投影上,所述水平井生产井平行于所述第二边长,所述斜向井生产井平行于所述第一边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谷团李渔刚魏友谊韩竹张芳马哲唐明新钱玲董永飞汤文芝白润飞王涛宫兴源王琦郑清阳唐春燕于丰宁苏丹范欣李爽王肖李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