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板单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90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板单流阀,包括上接头、下接头,以及安装于下接头内两组结构相同且依次相连接的阀体密封机构;所述阀体密封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阀座、可开合的阀板以及阀体,所述阀板通过销钉和扭簧安装于阀体的上端,且阀板的上锥面与阀座的下端面相配合;所述阀体内侧端口安装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上端面配合安装有密封装置,所述支撑环的下端面与阀板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既能实现低压密封、又能实现高压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板单流阀
本技术涉及石油工业井下作业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双板单流阀。
技术介绍
在进行油气井开发时,一些特殊作业需要带压操作,通常工作液需要通过管道注入井内,而不允许沿管道向上流动。并且当井内压力过高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为了保证正常带压作业及现场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单流阀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井下安全保障工具。当井内压力较低时,常规的单流阀通常不能有效的密封低压,往往发生低压漏压溢流的现象,对现场作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或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板单流阀。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板单流阀,包括上接头、下接头,以及安装于下接头内两组结构相同且依次相连接的阀体密封机构;所述阀体密封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阀座、可开合的阀板以及阀体,所述阀板通过销钉和扭簧安装于阀体的上端,且阀板的上锥面与阀座的下端面相配合;所述阀体内侧端口安装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上端面配合安装有密封装置,所述支撑环的下端面与阀板相接触。所述支撑环的圆周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和限位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阀体上端面的环形卡槽相配合。所述支撑环为填料聚四氟支撑环。所述阀座下端安装面上开设有环形密封槽,所述密封装置与环形密封槽相配合。所述密封装置为O型密封圈或密封垫。自上而下第一组阀体密封机构中的阀座安装于上接头的下端口,第二组阀体密封机构中的阀体与下接头内壁上的台阶面相卡合;所述阀座和阀体均间隙配合安装于下接头内,且阀座与下接头内壁之间安装有阀座密封圈。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板单流阀,通过支撑环和密封装置既能实现低压密封、又能实现高压密封;低压密封通过安装于阀体内侧端口的支撑环,和安装于阀座下端安装面的O型密封圈相配合,提供弹性支撑,在O型密封圈、支撑环以及扭簧协同作用下给阀板与阀座一个初始比压,使支撑环与阀板平面接触时贴合更紧密,配合密封,实现静水压的密封;同时,O型密封圈的弹性支撑也补偿了阀座及阀体加工过程中的误差,使低压密封更可靠;当井下压力为高压环境时,阀板挤压O型密封圈及支撑环进行压缩,阀板上锥面直接与阀座金属面贴合,实现高压稳定的密封。另外,支撑环采用台阶面的设计结构,实现支撑环的可靠安装和限位,在低压密封时,保证了O型密封圈对支撑环挤压过程中,支撑环对阀板弹性支撑的作用,而支撑环不发生位移和脱落的现象;同时,又能保证工具在下井作业中冲蚀震动不会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阀座与阀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接头,2-下接头,3-阀座,4-阀座密封圈,5-O型密封圈,6-支撑环,7-扭簧,8-阀板,9-阀体,301-密封槽,601-台阶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板单流阀,包括首尾通过螺纹相连接的上接头1和下接头2,以及安装于下接头2内两组结构相同且依次相连接的阀体密封机构;如图1所示,所述阀体密封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阀座3、可开合的阀板8以及阀体9,所述阀板8通过销钉和扭簧7安装于阀体9的上端,且阀板8的上锥面与阀座3的下端面相贴合,所述阀体9内侧端口安装有支撑环6,所述支撑环6的上端面配合安装有密封装置,所述支撑环6的下端面与阀板8相接触,使得单流阀既能实现低压密封、又能实现高压密封。进一步的,所述阀座3下端安装面上开设有环形密封槽301,所述密封装置与环形密封槽301相配合。优选的,所述密封装置为O型密封圈5或密封垫。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安装于阀体9内侧端口的支撑环6,和安装于阀座3下端安装面的O型密封圈5,所述O型密封圈5与支撑环6的上端面相配合,所述支撑环6的下端面与阀板8相接触,配合密封。由于阀板8的密封主要依靠大排量液体产生节流压差来压紧阀板实现密封,当井下压力为低压环境时,使得阀板8与阀座3下端面存在贴合不紧密的缺陷,极低压力会出现漏压溢流的现象,对现场作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在本技术中,在扭簧7的作用下,O型密封圈5与支撑环6相互挤压,O型密封圈5为支撑环6提供弹性支撑压力,O型密封圈5、支撑环6以及扭簧7的协同作用给阀板8与阀座3一个初始比压,使支撑环6与阀板8平面接触时贴合更紧密,阀板8与阀座3下端面密封可靠,实现静水压的密封;同时,O型密封圈5的弹性支撑作用也补偿了阀座及阀体加工过程中的误差,使得低压密封更可靠。当井下压力为高压环境时,阀板8挤压O型密封圈5及支撑环6进行压缩,阀板8上锥面直接与阀座3金属面贴合,实现高压稳定的密封。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环6的圆周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和限位的台阶面601,所述台阶面601与阀体9上端面的环形卡槽相配合;优选的,所述支撑环6为具有耐冲蚀耐磨损的填料聚四氟支撑环。支撑环6采用台阶面的设计结构,在低压密封时,保证了O型密封圈5对支撑环6挤压过程中,支撑环6发生弹性形变对阀板8,起到弹性支撑和挤压密封的作用,而支撑环6不发生位移和脱落的现象;同时,又能保证工具在下井作业冲蚀震动中支撑环6不会脱落。需要说明的是,O型密封圈5具有弹性,仅依靠扭簧7的力量就可使O型密封圈5发生形变,由于反作用力,O型密封圈5对支撑环6挤压过程中,支撑环6的下端面给阀板8一个弹性支撑的力,特别是阀板8上锥面外侧一个压力,使得扭簧7绕销轴有一个顺时针的预紧力,从而扭簧7对阀板8的下端面有一个向上的压紧力,保证井下压力为低压环境时,支撑环6与阀板8平面接触时贴合更紧密,阀板8与阀座3下端面密封可靠,实现静水压的密封。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中,自上而下第一组阀体密封机构中所述阀座3安装于上接头1的下端口,所述阀座3的下端与第一组阀体密封机构中的阀体9上端相匹配安装,所述阀体9的下端面与第二组阀体密封机构中的阀座3上端面相接触,第二组阀体密封机构中的阀体9与下接头2内壁上的台阶面相卡合,所述阀座3和阀体9均间隙配合安装于下接头2内,且阀座3与下接头2内壁之间安装有阀座密封圈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装置安装在液压释放装置上部,连续油管连接头下部。向连续油管内注入液体,液体通过挤压阀板8,使阀板8打开,液体通过,停止注入液体后,阀板8在扭簧7的作用下关闭;当阀板8关闭后,阀板8阻止井内液体向上进入连续油管,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的,由于阀板8的密封主要依靠大排量液体产生节流压差来压紧阀板实现密封,当井下压力为低压环境时,使得阀板8与阀座3下端面存在贴合不紧密的缺陷,极低压力会出现漏压溢流的现象,对现场作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在本技术中,O型密封圈5与支撑环6相互挤压,O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板单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1)、下接头(2),以及安装于下接头(2)内两组结构相同且依次相连接的阀体密封机构;/n所述阀体密封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阀座(3)、可开合的阀板(8)以及阀体(9),所述阀板(8)通过销钉和扭簧(7)安装于阀体(9)的上端,且阀板(8)的上锥面与阀座(3)的下端面相配合;所述阀体(9)内侧端口安装有支撑环(6),所述支撑环(6)的上端面配合安装有密封装置,所述支撑环(6)的下端面与阀板(8)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板单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1)、下接头(2),以及安装于下接头(2)内两组结构相同且依次相连接的阀体密封机构;
所述阀体密封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阀座(3)、可开合的阀板(8)以及阀体(9),所述阀板(8)通过销钉和扭簧(7)安装于阀体(9)的上端,且阀板(8)的上锥面与阀座(3)的下端面相配合;所述阀体(9)内侧端口安装有支撑环(6),所述支撑环(6)的上端面配合安装有密封装置,所述支撑环(6)的下端面与阀板(8)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板单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6)的圆周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和限位的台阶面(601),所述台阶面(601)与阀体(9)上端面的环形卡槽相配合。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武兵秦志勇曹锴吕爱明李燃安峰汪全胜李浩然管永志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正元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