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急救援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80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7:51
一种应急救援车,属于救援车辆技术领域。包括一底盘;一对分设在底盘左右两侧的用于驱使底盘行走的履带式行走机构;一设置在底盘前端的推铲机构;一安装在底盘上的车架,所述的车架在底部设置托板,所述的托板上安装有罩壳,所述的罩壳的型腔内设有发动机、柴油箱、分动箱和液压油箱,所述的发动机和柴油箱通过油路连接,所述的分动箱与发动机连接,由发动机驱动,所述的液压油箱与分动箱通过油路连接;一设置在车架前端的挖掘机构;一驱动车架相对底盘进行回转的回转机构;一空滤和一尾气处理装置。优点:集挖掘、推铲功能为一体,可以应用于抢险救援过程的多种复杂情况,解决目前抢险救援车辆功能单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急救援车
本技术属于救援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应急救援车。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建筑物坍塌、塌方等灾难事故频发,常常造成大范围人员伤亡,灾区救援成为人们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而灾区救援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抢险救援车快速地破除障碍物,完成道路疏通,掩埋人员的救援等工作。目前抢险救援的主要设备通常为挖掘机、起吊机、推土机等作用功能单一、作业工具互换性差的专车专用设备。为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做到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事故所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同时又考虑救援现场的工作场地有限,人们迫切需要一款能将常用功能组合使用的且结构紧凑的多功能抢险救援车问世。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多功能救援设备大多都需要通过更换机械臂上的机具来实现起吊、挖掘、破碎等功能,这对于时间紧迫的紧急救援情况而言,显然是不合适的。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急救援车,具有一车多用的功能,能够满足抢险救援中的多种需求,机动灵活性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盘;一对分设在底盘左右两侧的用于驱使底盘行走的履带式行走机构;一设置在底盘前端的推铲机构;一安装在底盘上的车架,所述的车架在底部设置托板,所述的托板上安装有罩壳,所述的罩壳的型腔内设有发动机、柴油箱、分动箱和液压油箱,所述的发动机和柴油箱通过油路连接,所述的分动箱与发动机连接,由发动机驱动,所述的液压油箱与分动箱通过油路连接;一设置在车架前端的挖掘机构;一驱动车架相对底盘进行回转的回转机构;一空滤和一尾气处理装置,所述的空滤和尾气处理装置设置在罩壳的上方,其中,空滤通过管道与发动机的进气口连通,尾气处理装置通过管道与发动机的排气口连通。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履带式行走机构包括履带梁、油马达、驱动轮、引导轮以及履带,所述的履带梁与底盘的侧部固定,所述的油马达在对应于履带梁的后端的位置与驱动轮传动配合,并且通过油路与所述的分动箱连接,所述的驱动轮转动地设置在履带梁的后端端面,所述的引导轮转动地支撑在履带梁的前端,所述的履带的一端套设在驱动轮上,另一端套设在引导轮上。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推铲机构包括推铲和推铲油缸,所述的底盘在顶部且朝前延伸设置一推铲油缸支座,在该推铲油缸支座的下方朝前延伸设置一推铲支座,所述的推铲由一对支撑板支撑,一对支撑板的末端与推铲支座铰接,一对支撑板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上设有连接座,所述的推铲油缸的伸缩端与该连接座铰接,连接端与推铲油缸支座铰接。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罩壳内还设有散热器,所述的散热器安装在发动机的一侧,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挖掘机构包括动臂支座、L型动臂、挖臂、摇杆、拉杆、挖斗、主油缸、动臂油缸以及挖臂油缸,所述的动臂支座安装在车架的前端,所述的L型动臂的末端与该动臂支座铰接,前端与挖臂的末端铰接,所述的主油缸设置在L型动臂的下方,主油缸的伸缩端与L型动臂的中部铰接,连接端与动臂支座铰接,所述的动臂油缸设置在L型动臂的上方,动臂油缸的伸缩端与挖臂的末端铰接,连接端与L型动臂的中部铰接,所述的挖臂油缸设置在挖臂的上方,挖臂油缸的伸缩端共同与摇杆的一端以及拉杆的一端铰接,连接端与挖臂的末端铰接,挖臂的前端分别与摇杆的另一端及挖斗铰接,拉杆的另一端与挖斗铰接,所述的主油缸、动臂油缸以及挖臂油缸分别通过油路与分动箱连接,并通过分动箱提供驱动力。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回转机构包括回转盘以及回转电机,所述的回转盘设置在底盘的中间,所述的车架的托板设置在该回转盘上,所述的回转电机安装在托板上,其输出轴与回转盘传动连接。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集挖掘、推铲功能为一体,可以应用于抢险救援过程的多种复杂情况,高效地将废料进行清理或搬运,利用较少的配置实现较多的功能,解决了目前抢险救援车辆功能单一的问题;只在车架上安装发动机,兼备高速行驶和工程作业能力,机动性能好,能够快速赶至救援现场,满足应急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中:1.底盘、11.推铲油缸支座、12.推铲支座;2.履带式行走机构、21.履带梁、22.油马达、23.驱动轮、24.引导轮、25.履带;3.推铲机构、31.推铲、311.支撑板、312.连接杆、313.连接座、32.推铲油缸;4.车架、41.托板、42.罩壳、421.发动机、422.柴油箱、423.分动箱、424.液压油箱、425.散热器;5.挖掘机构、51.动臂支座、52.L型动臂、53.挖臂、54.摇杆、55.拉杆、56.挖斗、57.主油缸、58.动臂油缸、59.挖臂油缸;6.回转机构、61.回转盘、62.回转电机;7.空滤;8.尾气处理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涉及一种应急救援车,包括一底盘1;一对分设在底盘1左右两侧的用于驱使底盘1行走的履带式行走机构2;一设置在底盘1前端的推铲机构3;一安装在底盘1上的车架4,所述的车架4在底部设置托板41,所述的托板41上安装有罩壳42,所述的罩壳42的型腔内设有发动机421、柴油箱422、分动箱423、液压油箱424以及散热器425,所述的发动机421和柴油箱422通过油路连接,所述的分动箱423与发动机421连接,由发动机421驱动,所述的散热器425安装在发动机421的一侧,使发动机421进行冷却、散热,所述的液压油箱424与分动箱423通过油路连接,采用燃油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既能够满足高速行驶的要求,又能够满足抢险救援的作业要求;一设置在车架4前端的挖掘机构5;一驱动车架4相对底盘1进行回转的回转机构6,所述的回转机构6包括回转盘61以及回转电机62,所述的回转盘61设置在底盘1的中间,所述的车架4的托板41设置在该回转盘61上,所述的回转电机62安装在托板41上,其输出轴与回转盘61传动连接,带动回转盘61进行回转;一空滤7和一尾气处理装置8,所述的空滤7和尾气处理装置8设置在罩壳42的上方,其中,空滤7通过管道与发动机421的进气口连通,防止灰尘和杂质直接掉进发动机421进气口,尾气处理装置8通过管道与发动机421的排气口连通,对发动机421尾气中的异味、颗粒物、有害气体进行处理,减小排气对大气的污染。进一步地,所述的履带式行走机构2包括履带梁21、油马达22、驱动轮23、引导轮24以及履带25。所述的履带梁21与底盘1的侧部固定,所述的油马达22在对应于履带梁21的后端的位置与驱动轮23传动配合,并且通过油路与所述的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盘(1);一对分设在底盘(1)左右两侧的用于驱使底盘(1)行走的履带式行走机构(2);一设置在底盘(1)前端的推铲机构(3);一安装在底盘(1)上的车架(4),所述的车架(4)在底部设置托板(41),所述的托板(41)上安装有罩壳(42),所述的罩壳(42)的型腔内设有发动机(421)、柴油箱(422)、分动箱(423)和液压油箱(424),所述的发动机(421)和柴油箱(422)通过油路连接,所述的分动箱(423)与发动机(421)连接,由发动机(421)驱动,所述的液压油箱(424)与分动箱(423)通过油路连接;一设置在车架(4)前端的挖掘机构(5);一驱动车架(4)相对底盘(1)进行回转的回转机构(6);一空滤(7)和一尾气处理装置(8),所述的空滤(7)和尾气处理装置(8)设置在罩壳(42)的上方,其中,空滤(7)通过管道与发动机(421)的进气口连通,尾气处理装置(8)通过管道与发动机(421)的排气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盘(1);一对分设在底盘(1)左右两侧的用于驱使底盘(1)行走的履带式行走机构(2);一设置在底盘(1)前端的推铲机构(3);一安装在底盘(1)上的车架(4),所述的车架(4)在底部设置托板(41),所述的托板(41)上安装有罩壳(42),所述的罩壳(42)的型腔内设有发动机(421)、柴油箱(422)、分动箱(423)和液压油箱(424),所述的发动机(421)和柴油箱(422)通过油路连接,所述的分动箱(423)与发动机(421)连接,由发动机(421)驱动,所述的液压油箱(424)与分动箱(423)通过油路连接;一设置在车架(4)前端的挖掘机构(5);一驱动车架(4)相对底盘(1)进行回转的回转机构(6);一空滤(7)和一尾气处理装置(8),所述的空滤(7)和尾气处理装置(8)设置在罩壳(42)的上方,其中,空滤(7)通过管道与发动机(421)的进气口连通,尾气处理装置(8)通过管道与发动机(421)的排气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履带式行走机构(2)包括履带梁(21)、油马达(22)、驱动轮(23)、引导轮(24)以及履带(25),所述的履带梁(21)与底盘(1)的侧部固定,所述的油马达(22)在对应于履带梁(21)的后端的位置与驱动轮(23)传动配合,并且通过油路与所述的分动箱(423)连接,所述的驱动轮(23)转动地设置在履带梁(21)的后端端面,所述的引导轮(24)转动地支撑在履带梁(21)的前端,所述的履带(25)的一端套设在驱动轮(23)上,另一端套设在引导轮(2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铲机构(3)包括推铲(31)和推铲油缸(32),所述的底盘(1)在顶部且朝前延伸设置一推铲油缸支座(11),在该推铲油缸支座(11)的下方朝前延伸设置一推铲支座(12),所述的推铲(31)由一对支撑板(311)支撑,一对支撑板(311)的末端与推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捷达消防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