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铁起专利>正文

一种能够防止起翘的路面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75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7:41
一种能够防止起翘的路面砖,具备铺贴施工方便,砖块之间衔接紧靠不松动等优势,能够防止发生起翘问题,包括砖块,对接块,砖块的前后两侧位置设置有凹进空腔,凹进空腔的内高略大于对接块的厚度,其内宽略大于对接块的宽度,对接块的上下侧面位置排列设置有呈突出状态的肋条,肋条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其外侧为棱线,棱线部位的截面呈尖角状,凹进空腔的内高略小于对接块上下侧面上相对位置的肋条上的棱线之间的间距,则对接块插入进凹进空腔内时会对肋条上的棱线部位造成一些挤压磨损,可以紧固插入,砖块之间保持紧靠不松动,从而行人踩踏时不会发生翘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防止起翘的路面砖
本技术涉及路面砖
,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防止起翘的路面砖。
技术介绍
路面砖的结构通常比较简单,一般为长方体块状结构,主要铺筑在人行道,停车位,公园等公共部位,但是如果路面下方的基层不平整,导致部分路面砖的下方存在暗坑,特别是遇到下雨天气,行人不小心踩踏到该部位的路面砖,砖块会在强大的下压力下发生翘起,并将暗坑内的脏水挤出,飞溅到行人的裤脚部位,给人带来非常不便,所以需要提高路面砖之间的整体性,防止个别砖块在受踩踏时发生翘起,有些厂家生产有砖块之间可以相互镶嵌的路面砖,但是因为路面砖的成本很低,加工精度控制不够,经常出现施工时砖块之间不匹配,不能相互嵌入,而如果镶嵌部位尺寸控制过于松动,依然会出现起翘以及砖与砖之间松散的问题,所以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起翘的路面砖,具备铺贴施工方便,砖块之间衔接紧靠不松动等优势,能够防止发生起翘问题。本技术具体包括砖块,对接块,所述砖块为长方体型的块体结构,所述对接块也为长方体型的块体结构,但是,对接块的长宽高尺寸均小于砖块的长宽高尺寸,所述砖块的前后两侧位置设置有凹进空腔,所述凹进空腔也为长方体结构,且凹进空腔的内侧各道棱边均与砖块的外侧各道棱边平行,所述凹进空腔的内高略大于对接块的厚度,凹进空腔的内宽略大于对接块的宽度,则对接块能够插入进凹进空腔内。所述对接块的上下侧面位置排列设置有呈突出状态的肋条,所述肋条与对接块的外侧各道棱边平行,所述肋条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则其为三棱条结构,其外侧为棱线,则棱线部位的截面呈尖角状,由于该部位接触面很小,则比较容易对该部位造成挤压磨损,所述凹进空腔的内高略小于对接块上下侧面上相对位置的肋条上的棱线之间的间距,但是因为棱线部位呈尖角状,较容易受挤压磨损,则对接块依然能够插入进凹进空腔内,只是会对肋条上的棱线部位造成一些挤压磨损,这样带来的优势是,对接块可以紧固插入在凹进空腔内,且各部件的加工尺寸也不需要控制很精准,因为即使棱线部位多突出两毫米,在施工时,稍微用力对对接块敲击,便能将棱线部位挤磨掉,而其他的镶嵌结构,由于表面平整,无法造成挤磨,即使略微超出一两毫米,也无法对接插入,所以相比之下本技术优势明显。通过对接块的镶嵌对接,砖块之间可以保持紧靠不松动,从而行人踩踏时不会发生翘起,另外本技术还存在的优势是,主体结构是砖块,其结构外表面没有任何凸出,与普通的方砖结构无异,则也一样适用于在其他施工部位使用。进一步的,所述对接块的左右侧面位置也排列设置有肋条,所述凹进空腔的内宽略小于对接块左右侧面上相对位置的肋条上的棱线之间的间距,进一步增加对接块插入的紧固程度。进一步的,所述肋条的两端头部位经过斜切处理,使得其两端头部位的突出高度逐渐减小,则方便初始对接阶段对接块的前端部位能够很轻易的插入进凹进空腔内,这样待对接块前端部位插入后,再稍加敲击便能将对接块插入进凹进空腔内。进一步的,所述凹进空腔的凹进深度略大于对接块的长度的一半,这样对接块插入在两道砖块的内部之间后,对接块能够尽量均匀分布在两道砖块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演示图。图2为本技术中砖块的俯视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中对接块的侧视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一种能够防止起翘的路面砖,如图1所示,包括砖块1,对接块2,所述砖块1为长方体型的块体结构,所述对接块2也为长方体型的块体结构,但是,对接块2的长宽高尺寸均小于砖块1的长宽高尺寸,所述砖块1的前后两侧位置设置有凹进空腔11,如图2中俯视截面图所示,所述凹进空腔11也为长方体结构,且凹进空腔11的内侧各道棱边均与砖块1的外侧各道棱边平行,如图1所示,所述凹进空腔11的内高略大于对接块2的厚度,凹进空腔11的内宽略大于对接块2的宽度,则对接块2能够插入进凹进空腔11内。所述对接块2的上下侧面位置排列设置有呈突出状态的肋条21,所述肋条21与对接块2的外侧各道棱边平行,所述肋条21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如图3侧视截面图所示,则其为三棱条结构,其外侧为棱线22,则棱线22部位的截面呈尖角状,由于该部位接触面很小,则比较容易对该部位造成挤压磨损,所述凹进空腔11的内高略小于对接块2上下侧面上相对位置的肋条21上的棱线22之间的间距,但是因为,棱线22部位呈尖角状,较容易受挤压磨损,则对接块2依然能够插入进凹进空腔11内,只是会对肋条21上的棱线22部位造成一些挤压磨损,这样带来的优势是,对接块2可以紧固插入在凹进空腔11内,且各部件的加工尺寸也不需要控制很精准,因为即使棱线22部位多突出两毫米,在施工时,稍微用力对对接块2进行敲击,便能将棱线22部位挤磨掉,而其他的镶嵌结构,由于表面平整,无法造成挤磨,即使略微超出一两毫米,也无法对接插入,所以相比之下本技术优势明显。通过对接块2的镶嵌对接,砖块1之间可以保持紧靠不松动,从而行人踩踏时不会发生翘起,另外本技术还存在的优势是,主体结构是砖块1,其结构外表面没有任何凸出,与普通的方砖结构无异,则也一样适用于在其他施工部位使用。进一步的,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对接块2的左右侧面位置也排列设置有肋条21,所述凹进空腔11的内宽略小于对接块2左右侧面上相对位置的肋条21上的棱线22之间的间距,进一步增加对接块2插入的紧固程度。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肋条21的两端头部位经过斜切处理,使得其两端头部位的突出高度逐渐减小,则方便初始对接阶段对接块2的前端部位能够很轻易的插入进凹进空腔11内,这样待对接块2前端部位插入后,再稍加敲击便能将对接块2插入进凹进空腔11内。进一步的,所述凹进空腔11的凹进深度略大于对接块2的长度的一半,这样对接块2插入在两道砖块1的内部之间后,对接块2能够尽量均匀分布在两道砖块1内。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防止起翘的路面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砖块(1),对接块(2),所述砖块(1)为长方体型的块体结构,所述对接块(2)也为长方体型的块体结构,对接块(2)的长宽高尺寸均小于砖块(1)的长宽高尺寸,所述砖块(1)的前后两侧位置设置有凹进空腔(11),所述凹进空腔(11)也为长方体结构,且凹进空腔(11)的内侧各道棱边均与砖块(1)的外侧各道棱边平行,所述凹进空腔(11)的内高略大于对接块(2)的厚度,凹进空腔(11)的内宽略大于对接块(2)的宽度;/n所述对接块(2)的上下侧面位置排列设置有呈突出状态的肋条(21),所述肋条(21)与对接块(2)的外侧各道棱边平行,所述肋条(21)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其外侧为棱线(22),棱线(22)部位的截面呈尖角状,所述凹进空腔(11)的内高略小于对接块(2)上下侧面上相对位置的肋条(21)上的棱线(22)之间的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防止起翘的路面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砖块(1),对接块(2),所述砖块(1)为长方体型的块体结构,所述对接块(2)也为长方体型的块体结构,对接块(2)的长宽高尺寸均小于砖块(1)的长宽高尺寸,所述砖块(1)的前后两侧位置设置有凹进空腔(11),所述凹进空腔(11)也为长方体结构,且凹进空腔(11)的内侧各道棱边均与砖块(1)的外侧各道棱边平行,所述凹进空腔(11)的内高略大于对接块(2)的厚度,凹进空腔(11)的内宽略大于对接块(2)的宽度;
所述对接块(2)的上下侧面位置排列设置有呈突出状态的肋条(21),所述肋条(21)与对接块(2)的外侧各道棱边平行,所述肋条(21)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其外侧为棱线(22),棱线(22)部位的截面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侯铁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