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透水砖,包括格栅化的框架和设置在该框架上的盖板,所述框架中包括若干个格栅孔,格栅孔中填充有透水材料;所述盖板具有与框架相同的格栅;所述框架的边框上设置有斜槽,斜槽朝向框架的中心倾斜,所述框架的内拐角处设置有沉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沉孔相匹配的插接件,盖板通过插接件与沉孔的插接配合设置在框架上时,盖板的平面尺寸小于框架的最大内尺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透水材料填充到具有坚固性能的框架中,增加了透水砖的抗压强度,由于框架的承载作用,透水砖不易破裂损坏。透水砖上设置有间隙,能够防止多余的雨水流入到其他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透水砖
本技术属于透水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透水砖。
技术介绍
透水砖具有很多其他砖所不具有的特性,首先要特别关注其良好的渗水性及保湿型,由于其具有很高的孔隙率,特别是连通孔,其上的降水可以通过本身与地下铺垫层相通的渗水路径渗入下部土壤,对于地下水资源的补充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透水砖能通过自身性能接近天然草坪和土壤地面的生态优势,减轻城市硬化地面对大自然的破坏程度,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水、透气性,改善地面植物的生长环境,调整生态平衡,同时透水砖及下部土壤中丰富的微生物可以针对雨水中的有机杂质进行生物净化,可以保证渗透雨水的清洁要求,最后,透水砖的多孔性,可以保证大地与大气之间水气和热能的交换,能够减小城市的热岛效应。但是由于透水砖的自身承载力较小,在铺设透水砖时为了保证透水砖的透水性能,通常透水砖与铺垫层不会铺设紧实,这就导致透水砖路面在铺设1-2年左右,很多路面被轧的坑坑洼洼,透水砖破裂损坏,维修量大。故现今的透水砖更多应用于人行道、广场等无较重物体轧路的场合,对于停车场存在较重物体轧路的场合,透水砖存在抗压强度低、易产生破裂损坏的不足,限制了其应用,也导致后期维修费用增加。在下大雨时,由于透水砖的透水能力有限,设置在道路两旁的透水砖不能够及时将雨水通过透水砖排出,导致雨水流到其他诸如马路、花坛中去,造成其他区域积水,给行人行走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的透水砖抗压强度低,易产生破裂损坏而无法满足停车场的问题,以及不能及时透水而导致雨水流到其他区域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停车场的高强透水砖。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强透水砖,包括格栅化的框架和设置在该框架上的盖板,所述框架中包括若干个格栅孔,格栅孔中填充有透水材料;所述盖板具有与框架相同的格栅;所述框架的边框上设置有斜槽,斜槽朝向框架的中心倾斜,所述框架的内拐角处设置有沉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沉孔相匹配的插接件,盖板通过插接件与沉孔的插接配合设置在框架上时,盖板的平面尺寸小于框架的最大内尺寸。所述斜槽的底部高度不低于透水材料的上表面。所述框架和盖板均由钢筋混凝土制作。所述透水材料为粉煤灰、改性环氧树脂、天然彩色花岗岩、聚丙烯纤维、过火矸颗粒、聚合物纤维多孔混凝土和水泥聚合物增强剂混合组成。所述透水材料为粉煤灰、天然彩色花岗岩、改性环氧树脂、过火矸颗粒、聚合物纤维多孔混凝土和水泥聚合物增强剂混合组成。所述框架和盖板均为长方形,框架和盖板中均包括n*2个格栅孔;其中,n大于等于2。所述框架和盖板均为正方形,框架和盖板中均包括m*m个格栅孔;其中,m大于等于2。所述框架和盖板均为正六边形,框架和盖板中均包括x*y个格栅孔;其中,x和y均大于等于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将透水性能好的透水材料填充到具有坚固性能的框架中,增加了透水砖的抗压强度,由于框架和盖板均为钢筋混凝土制作,其承载力强,透水砖不易破裂损坏。透水砖上设置有间隙,能够防止多余的雨水流入到其他区域。透水材料透水性能好,通过透水材料可以迅速透过小到中雨的降水量,具有很好的透水和涵养水分的能力,特别适用于停车场中。当下大雨时,由于盖板与框架之间存在缝隙,不能及时透过盖板和框架的格栅而下渗的雨水,当其向该透水砖四周流动时,就会通过盖板与框架之间的缝隙再次流到透水砖的内部区域中继续下渗,减少了流入到其他区域的雨水,保证了行人行走时的方便。本技术提供的高强透水砖,即提高了其强度,又避免了因其提高强度而造成的雨水不能及时通过透水材料渗入地下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主视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一的又一主视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框架,2是格栅孔,3是透水材料,4是盖板,5是斜槽,6是沉孔,7是插接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高强透水砖,包括格栅化的长方形框架1和与长方形框架1相同格栅的盖板4,框架1的尺寸为150*300*60mm,盖板4的尺寸为146*296*8mm,60mm为框架1的最大厚度,框架1和盖板4均由钢筋混凝土制作而成,框架1和盖板4中均包括3*2个格栅孔2,在每个格栅孔2中填充有透水性能好的透水材料3,透水材料3的厚度为50mm。框架1的边框上表面设置有斜槽5,斜槽5朝向框架1的中心倾斜,斜槽5的底部高度与透水材料3的上表面相等高,斜槽5的倾角为5度,框架1的内拐角即长方形的四个内角处设置有沉孔6,盖板4上设置有与沉孔6相匹配的插接件7,盖板4通过插接件7与沉孔6的插接配合设置在框架1上,盖板4与斜槽5的最上端分别有2mm的间隙,该间隙用于下雨时,不能及时通过格栅流入透水材料3中的水通过该间隙再一次流入到透水砖的透水材料3中,防止雨水流入到其他区域。上述的透水材料3由粉煤灰、改性环氧树脂、天然彩色花岗岩、聚丙烯纤维、过火矸颗粒、聚合物纤维多孔混凝土和水泥聚合物增强剂混合组成。上述的透水材料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为现有常用的透水材料组合,不属于本技术的设计构思。依照上述框架1和盖板4的尺寸以及透水材料3制作本实施例的高强透水砖,将其铺设在停车场中,由于透水材料3填充在框架1的格栅孔2内,而框架1和盖板4均是由坚固性能好的钢筋混凝土制作而成,在铺设时,可将框架1部分与铺垫层铺设紧实之后,再将盖板4铺盖在框架1上。由于框架1与盖板4之间存在间隙,多余的雨水可以通过该间隙再次流入到透水砖的透水材料3上;由于透水材料3与框架1为不同的材料,在铺设后并不会影响到透水材料3的透水性能,同时由于框架1和盖板4的坚固性能,又增加了成品透水砖的抗压强度,使其在车辆轧路时,透水砖不会破裂损坏,特别适用于停车场。自然地,本技术的透水砖也可以用于人行道、广场等场合。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一种高强透水砖,包括格栅化的正方形框架1和与正方形框架1相同格栅的盖板4,框架1的尺寸为400*400*60mm,盖板4的尺寸为396*396*8mm,60mm为框架1的最大厚度,框架1和盖板4均由钢筋混凝土制作而成,框架1和盖板4中均包括3*3个格栅孔2,在每个格栅孔2中填充有透水性能好的透水材料3,透水材料3的厚度为50mm。实施例二中高强透水砖的斜槽4按照实施例一的规格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不再详细描述。上述的透水材料3由粉煤灰、天然彩色花岗岩、改性环氧树脂、过火矸颗粒、聚合物纤维多孔混凝土和水泥聚合物增强剂混合组成。上述的透水材料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为现有常用的透水材料组合,不属于本技术的设计构思。依照上述框架1和盖板4的尺寸以及透水材料3制作本实施例的高强透水砖,将其铺设在停车场中,由于透水材料3填充在框架1的格栅孔2内,而框架1和盖板4均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透水砖,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化的框架(1)和设置在该框架(1)上的盖板(4),所述框架(1)中包括若干个格栅孔(2),格栅孔(2)中填充有透水材料(3);所述盖板(4)具有与框架(1)相同的格栅;所述框架(1)的边框上设置有斜槽(5),斜槽(5)朝向框架(1)的中心倾斜,所述框架(1)的内拐角处设置有沉孔(6),所述盖板(4)上设置有与沉孔(6)相匹配的插接件(7),盖板(4)通过插接件(7)与沉孔(6)的插接配合设置在框架(1)上时,盖板(4)的平面尺寸小于框架(1)的最大内尺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透水砖,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化的框架(1)和设置在该框架(1)上的盖板(4),所述框架(1)中包括若干个格栅孔(2),格栅孔(2)中填充有透水材料(3);所述盖板(4)具有与框架(1)相同的格栅;所述框架(1)的边框上设置有斜槽(5),斜槽(5)朝向框架(1)的中心倾斜,所述框架(1)的内拐角处设置有沉孔(6),所述盖板(4)上设置有与沉孔(6)相匹配的插接件(7),盖板(4)通过插接件(7)与沉孔(6)的插接配合设置在框架(1)上时,盖板(4)的平面尺寸小于框架(1)的最大内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槽(5)的底部高度不低于透水材料(3)的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志敏,吴永辉,韩山伟,孔二霄,陈利伟,梁进军,
申请(专利权)人:高创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