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铁起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木制柱体底部易更换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864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2
一种建筑木制柱体底部易更换支撑结构,其更换操作简单,固定稳固,且能保持其外表面与原木柱体外表面平整无凸起,包括柱块,底部板,上连片,下连片,柱块的上端部位的侧边部位上排列设置有凹陷一,上连片用于将柱块固定到原木柱结构下方,上连片陷入进凹陷一内从而未突出,底部板的侧边部位排列设置有锚固孔,其上端面上排列设置有固定竖板,柱块上的下端部位内部排列设置有固定竖槽,固定竖槽能够平推式的插入到固定竖板上,柱块的下端部位的侧边部位上排列设置有凹陷二,底部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凹陷二位置对应的底部凹陷,下连片用于将柱块固定到底部板上,柱块安装时是平推插入的,操作时则不需要将原木柱结构抬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木制柱体底部易更换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木制建筑修缮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木制柱体底部易更换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木材在建筑结构中应用较多,尤其是古建筑结构,大部分结构部件均是木材加工而成,通过各种金属连接件以及榫卯手段进行连接和固定,其加工技术较低,取材方便,且抗震性良好,所以我国古代木制结构的建筑应用比较广泛,直至近代以后才逐渐被混凝土结构以及钢结构取代,即使在现代,仍有很多仿古建筑,景观建筑,室内庭院结构会采用木制材料。但是木材本身相比混凝土结构以及钢结构等耐腐性差,容易被水渍侵蚀,造成结构部件腐烂,尤其是木建筑中的柱体结构与地面承接的部位,由于地面经常容易受潮,含水量大,导致木柱体的底部最容易发生腐烂,所以很多木柱体结构的底部经常需要修缮,需要设计易更换的木柱底部支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木制柱体底部易更换支撑结构,其更换操作简单,固定稳固,且能保持其外表面与原木柱体外表面平整无凸起,包括柱块,底部板,上连片,下连片,所述柱块为柱形结构,其截面形状以及尺寸与原木柱体的截面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木制柱体底部易更换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块(1),底部板(2),上连片(3),下连片(4),所述柱块(1)为柱形结构,所述柱块(1)的上端部位的侧边部位上排列设置有凹陷一(11),所述凹陷一(11)的上侧与外部连通,所述上连片(3)为条形金属片结构,上连片(3)的厚度等于凹陷一(11)的凹陷深度,上连片(3)的宽度等于凹陷一(11)的内宽,上连片(3)能够嵌入进凹陷一(11)内,且保持其外侧面与柱块(1)的外侧面平齐,所述上连片(3)的上下端部位设置有固定孔一(31);/n所述底部板(2)为平面板结构,其尺寸大于柱块(1)的截面尺寸,底部板(2)的侧边部位排列设置有锚固孔(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木制柱体底部易更换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块(1),底部板(2),上连片(3),下连片(4),所述柱块(1)为柱形结构,所述柱块(1)的上端部位的侧边部位上排列设置有凹陷一(11),所述凹陷一(11)的上侧与外部连通,所述上连片(3)为条形金属片结构,上连片(3)的厚度等于凹陷一(11)的凹陷深度,上连片(3)的宽度等于凹陷一(11)的内宽,上连片(3)能够嵌入进凹陷一(11)内,且保持其外侧面与柱块(1)的外侧面平齐,所述上连片(3)的上下端部位设置有固定孔一(31);
所述底部板(2)为平面板结构,其尺寸大于柱块(1)的截面尺寸,底部板(2)的侧边部位排列设置有锚固孔(21),所述底部板(2)的上端面上排列设置有固定竖板(22),所述固定竖板(22)之间处于平行关系,所述柱块(1)上的下端部位内部排列设置有与固定竖板(22)位置对应的固定竖槽(12),所述固定竖槽(12)的前部位置以及下部位置是与外部贯通的,所述固定竖槽(12)能够平推式的插入到固定竖板(22)上,使得柱块(1)布置到底部板(2)的上端面上,所述柱块(1)的下端部位的侧边部位上排列设置有凹陷二(13),所述底部板(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凹陷二(13)位置对应的底部凹陷(23),所述凹陷二(13)的内宽与底部凹陷(23)的内宽相同,当柱块(1)下端的固定竖槽(12)对应插入到固定竖板(22)上后,柱块(1)下端侧边部位的凹陷二(13)能够与底部板(2)上端面上的底部凹陷(23)对应拼合形成连贯的L形状凹槽结构,所述下连片(4)为条形金属片折弯形成的L形结构,其被折弯形成连片一(41)与连片二(4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侯铁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