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反洗滤芯-纳滤饮用水深度净化系统
本公开涉及饮用水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可反洗滤芯-纳滤饮用水深度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的水质标准越来越严格,人们对饮用水的要求也逐渐增高,饮用水处理常规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出水水质渐渐不能满足新的水质标准。部分自来水厂通过增加深度处理工艺如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膜分离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等提高水厂水质,其中纳滤膜处理工艺因其产水水质稳定等优点,渐渐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应用中纳滤膜具有两个显著特征:1.可截留饮用水中中等和小分子量有机污染物,消除对人体健康威胁;2.可适度降低饮用水中铝镁硬度,去除硫酸盐、氟和氯离子等,同时对钠钾离子以及其他微量元素选择性透过,保留对身体有益元素。但运行过程中纳滤膜易发生膜污染,为了应对饮用水处理常规工艺出水水质波动引起的纳滤膜污染的问题,在原水进入纳滤膜之前,应尽可能去除水中的不溶性物质等,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在纳滤前端设置保安过滤器,或者采用多级膜过滤方式,如微滤-纳滤联用、超滤-纳滤联用。保安过滤器对污染物的截留能力有限,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反洗滤芯-纳滤饮用水深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反洗预过滤单元、纳滤单元及反冲洗单元,所述可反洗预过滤单元内设置有可反洗滤芯,所述纳滤单元内设置有纳滤滤芯,所述可反洗滤芯的出水侧与所述纳滤滤芯的进水侧连接,所述反冲洗单元与所述可反洗滤芯的出水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反洗滤芯-纳滤饮用水深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反洗预过滤单元、纳滤单元及反冲洗单元,所述可反洗预过滤单元内设置有可反洗滤芯,所述纳滤单元内设置有纳滤滤芯,所述可反洗滤芯的出水侧与所述纳滤滤芯的进水侧连接,所述反冲洗单元与所述可反洗滤芯的出水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反洗滤芯-纳滤饮用水深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反洗滤芯包括内滤筒一(51)与可反洗滤膜(52),所述内滤筒一(51)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可反洗滤膜(52)呈褶状围设于所述内滤筒一(51)的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反洗滤芯-纳滤饮用水深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滤滤芯包括内滤筒二(131)与纳滤膜(132),所述内滤筒二(131)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纳滤膜(132)围设于所述内滤筒二(131)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反洗滤芯-纳滤饮用水深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反洗预过滤单元包括顺次连接的原水箱(1)、可反洗滤芯元件进水泵(2)、可反洗滤芯进水电动阀(3)、可反洗滤芯进水压力表(4)、压力罐一(5)及可反洗滤芯出水电动阀(6),所述可反洗滤芯出水电动阀(6)与所述纳滤单元连接,所述可反洗滤芯布置于所述压力罐一(5)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反洗滤芯-纳滤饮用水深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滤单元包括顺次连接的中间水箱(7)、纳滤进水泵(8)、纳滤增压泵(9)、纳滤进水电动阀(10)、纳滤进水电导测量仪(11)、纳滤进水压力表(12)、压力罐二(13)、纳滤产水电动阀(14)、纳滤产水电导测量仪(15)、纳滤产水压力表(16)及产水水箱(17),所述中间水箱(7)与所述可反洗预过滤单元连接,所述纳滤滤芯布置于所述压力罐二(13)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反洗滤芯-纳滤饮用水深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牡,林晓峰,黎泽华,苏英强,牛晓红,韩慧铭,张小芳,
申请(专利权)人: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