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
本技术电离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
技术介绍
参考图1,现时的放电装置200,如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离子发生装置,的电离与电击直接发生在筒电极210与负电极220的金属之间,当负电极上的水珠230碰到电荷转移才会被击碎,产生的有益物质,然而,负极上的水珠是自然结露的,消耗之后短时间内难以重新结露,因而电离产生的有益物质较少。另外,当使用耐电击耐电离的金属材质作为电极时,虽寿命较长,然而导热系数低,不利于收集空气中的水分子,当使用导电性能好导热系数高的铜系材料作为电极时,抗氧化性能欠佳,使用寿命较短,且长期使用后电离效果变差;贵金属导热系数高、抗氧化性能好且电离效果亦佳,然价格居高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质尖端电荷转移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包括外壳、冷气流发生组件、负电极以及筒状的筒电极,所述外壳内的下部水平安装有固定安装板,所述冷气流发生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冷气流发生组件、负电极以及筒状的筒电极,所述外壳内的下部水平安装有固定安装板,所述冷气流发生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安装板之上,所述固定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负电极包括电极底座及电极针,所述电极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冷气流发生组件的顶部,所述电极针的下端垂直固定于所述电极底座之上,所述电极针的上端集结有水质覆盖层,所述筒电极包括筒电极主体及自所述筒电极主体的侧壁沿径向往外延伸形成的连接凸边,所述连接凸边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密封相接,所述电极针的顶部正对所述筒电极的中心轴且所述电极针位于所述筒电极的下方,所述外壳于所述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冷气流发生组件、负电极以及筒状的筒电极,所述外壳内的下部水平安装有固定安装板,所述冷气流发生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安装板之上,所述固定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负电极包括电极底座及电极针,所述电极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冷气流发生组件的顶部,所述电极针的下端垂直固定于所述电极底座之上,所述电极针的上端集结有水质覆盖层,所述筒电极包括筒电极主体及自所述筒电极主体的侧壁沿径向往外延伸形成的连接凸边,所述连接凸边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密封相接,所述电极针的顶部正对所述筒电极的中心轴且所述电极针位于所述筒电极的下方,所述外壳于所述电极底座与所述筒电极之间开设有第二进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气流发生组件包括风扇、散热片及半导体制冷片,所述风扇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安装板之上,所述风扇的输入口正对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散热片安装于所述风扇之上,所述散热片的输入口正对所述风扇的输出口,所述散热片的输出口设置于所述散热片的外侧壁,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安装于所述散热片之上,所述电极底座安装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顶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外侧壁及所述散热片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输入风隙。
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庆彬,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平流层复合水离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