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I曲线的负荷反馈制动力分配系统
本技术涉及车辆工程
,具体是基于I曲线的负荷反馈制动力分配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制动性是汽车主动安全性的重要评价指标,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比例,将影响制动时前后轮的抱死顺序,从而影响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的稳定性和附着条件利用程度。目前,已有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是通过使用比例阀或载荷比例阀等制动力调节装置,根据制动强度、载荷等因素,改变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值,使之接近于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满足制动法规的要求,而调节装置转折点的选择对于制动稳定性尤为重要,如果存在不稳定区间会有安全隐患,一般转折点的选择低于I曲线,但这样会使得制动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负荷反馈控制,提供一种基于I曲线的负荷反馈制动力分配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垂直载荷在左前轴、右前轴、左后轴、右后轴上的分配,通过反馈控制计算,确定前后制动器的制动力比值,使得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满足理想的I曲线,能够保证制动稳定性,提高制动效率。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I曲线的负荷反馈制动力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在左前轴上的第一负荷传感器(1)、安装在右前轴上的第二负荷传感器(2)、安装在左后轴上的第三负荷传感器(3)、安装在右后轴上的第四负荷传感器(4);/nDC测量放大器(5);/n安装在左前轮上的第一制动轮缸(6)以及用于感测第一制动轮缸(6)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7)、安装右前轮上的第二制动轮缸(8)以及用于感测第二制动轮缸(8)的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9)、安装在左后轮上的第三制动轮缸(10)以及用于感测第三制动轮缸(10)压力的第三压力传感器(11)、安装在右后轮上的第四制动轮缸(12)以及用于感测第四制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I曲线的负荷反馈制动力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在左前轴上的第一负荷传感器(1)、安装在右前轴上的第二负荷传感器(2)、安装在左后轴上的第三负荷传感器(3)、安装在右后轴上的第四负荷传感器(4);
DC测量放大器(5);
安装在左前轮上的第一制动轮缸(6)以及用于感测第一制动轮缸(6)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7)、安装右前轮上的第二制动轮缸(8)以及用于感测第二制动轮缸(8)的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9)、安装在左后轮上的第三制动轮缸(10)以及用于感测第三制动轮缸(10)压力的第三压力传感器(11)、安装在右后轮上的第四制动轮缸(12)以及用于感测第四制动轮缸(12)压力的第四压力传感器(13);
A/D转换器、D/A转换器、ECU(14)、制动器踏板位置传感器(15)、液压泵电机(16);
用于调控第一制动轮缸(6)中制动液压力的第一可控比例式电磁阀(17)、用于调控第二制动轮缸(8)中制动液压力的第二可控比例式电磁阀(18)、用于调控第三制动轮缸(10)中制动液压力的第三可控比例式电磁阀(29)、用于调控第四制动轮缸(12)中制动液压力的第四可控比例式电磁阀(30);
所述第一负荷传感器(1)、第二负荷传感器(2)、第三负荷传感器(3)、第四负荷传感器(4)均与DC测量放大器(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DC测量放大器(5)、第一压力传感器(7)、第二压力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慧杰,郝慧荣,张俊杰,吉平,侯振煜,张行,杨子明,周冬,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