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颖蕾专利>正文

一种抗菌及抗病毒的微纳结构柔性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389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生物领域,提供了一种微纳结构柔性薄膜,包括柔性薄膜层,柔性薄膜层的上表面加工有第一微纳结构,下表面设有复合功能层。第一微纳结构包括多个在柔性薄膜层的上表面均匀设置的第一凸起部,相邻第一凸起部之间还设有第二微纳结构;或第一微纳结构包括多个在柔性薄膜层的上表面均匀设置的第一凹陷部,相邻第一凹陷部之间还设有第二微纳结构。第一微纳结构及第二微纳结构用于阻止微生物、病毒在柔性薄膜层上表面粘附,复合功能层能够感知环境的变化调节柔性薄膜层的温度,增强柔性薄膜层的抗附着和抗菌、抗病毒特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微纳结构柔性薄膜结构简单,具有抑菌及抗病毒效果好的优点,能够实时监测环境的变化以调整柔性薄膜层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及抗病毒的微纳结构柔性薄膜
本技术属于生物医药
,涉及抗菌抗病毒材料技术,具体为一种抗菌及抗病毒的微纳结构柔性薄膜。
技术介绍
微生物及病毒等能够附着并沉积在物体表面,在物体表面上增长繁殖形成污染源或致病菌,其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为威胁。目前,对于物体表面的抗菌抗病毒主要是采用化学方法进行,如:通过漂白剂、氨、和其他常用清洁剂的消毒剂来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及除菌,但是,消毒剂的使用会造成物体表面的二次污染,消毒剂的排出也会对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市面上也有一些抗菌材料的使用,也是通过化学作用对物体表面进行抗菌抗病毒,抗菌材料其主要是在材料内混合抗菌物质或者是抗菌涂层,通过菌物质或者是抗菌涂层对物体表面进行杀菌。但是,混合抗菌物质多为化学物质,其在使用过程中化学物质的不可控释放会对使用者造成潜在危险;抗菌涂层在高温、高湿等外界环境下会逐渐脱落进而丧失可抗菌抗病毒的功能。目前,也有设计的抗菌膜的应用,其作用机理是通过物理方法降低病菌在物体表面的粘附作用,抗菌膜多采用纳米结构,但是,目前现有的纳米结构的抗菌膜的抑制细菌能力或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及抗病毒的微纳结构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薄膜层,所述柔性薄膜层的上表面加工有第一微纳结构,且所述柔性薄膜层的下表面设有复合功能层;/n所述第一微纳结构包括多个在所述柔性薄膜层的上表面均匀设置的第一凸起部,且相邻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还设有第二微纳结构;/n或所述第一微纳结构包括多个在所述柔性薄膜层的上表面均匀设置的第一凹陷部,且相邻所述第一凹陷部之间还设有第二微纳结构;/n所述第一微纳结构及所述第二微纳结构用于阻止微生物在所述柔性薄膜层的上表面粘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及抗病毒的微纳结构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薄膜层,所述柔性薄膜层的上表面加工有第一微纳结构,且所述柔性薄膜层的下表面设有复合功能层;
所述第一微纳结构包括多个在所述柔性薄膜层的上表面均匀设置的第一凸起部,且相邻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还设有第二微纳结构;
或所述第一微纳结构包括多个在所述柔性薄膜层的上表面均匀设置的第一凹陷部,且相邻所述第一凹陷部之间还设有第二微纳结构;
所述第一微纳结构及所述第二微纳结构用于阻止微生物在所述柔性薄膜层的上表面粘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结构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纳结构包括若干个在相邻所述第一凸起部或相邻所述第一凹陷部之间均匀设置的第二凸起部或第二凹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纳结构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纳结构柔性薄膜,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颖蕾
申请(专利权)人:马颖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