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0352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顶出装置,包括装置本体、第一驱动块、第二驱动块和第三驱动块。装置本体上开设有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第一腔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腔与第一端连通,第三腔与第二端连通。第一驱动块收容于第一腔,包括第一弹性部和刚性部,刚性部通过第一弹性部抵设于第二端。上述顶出装置,采用第一驱动块、第二驱动块和第三驱动块连动的方式实现第三驱动块外凸于装置本体将产品顶出和复位,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在复位时,利用第一弹性部在产品顶出时被压缩产生的弹力,避免第三驱动块卡死而无法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顶出装置。
技术介绍
模具是注塑成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装置。注塑成型是将热熔状态的塑胶材料高速的注入到模具的具有所需形状的密闭成型空间中,等塑胶材料冷却固化后,退出动模,将定模中固化的塑胶加工物顶出,以获得成型品的方法。由于注塑成型方法具有成型费用低、成型周期短、成型过程简单及易于成型形状复杂的塑胶产品等特点,因此在塑胶产品制造领域应用极为普遍。在模具设计的过程中,当产品的顶出方向与开模方向不一致时,需要通过斜推轴芯才能正常脱模。传统的顶出装置一般采用斜滑块将产品顶出,斜滑块的驱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斜滑块极易卡死而无法复位,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提供一种顶出装置,以解决传统顶出装置中斜滑块极易卡死而无法复位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顶出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上开设有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第一腔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二端连通;第一驱动块,收容于所述第一腔,包括第一弹性部和刚性部,所述刚性部通过所述第一弹性部抵设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驱动块上形成有第一直线凹槽和第二直线凹槽,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直线凹槽和所述第二直线凹槽的延伸方向相交;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二驱动块上形成有第一直线凸条,所述第二驱动块能够沿所述第二腔滑动,以使所述第一直线凸条沿所述第一直线凹槽滑动,进而驱动所述第一驱动块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以及第三驱动块,所述第三驱动块上形成有第二直线凸条,所述第二直线凸条能够随所述往复运动沿所述第二直线凹槽滑动,以驱动所述第三驱动块沿所述第三腔滑动外凸于所述装置本体或复位。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顶出装置,采用第一驱动块、第二驱动块和第三驱动块连动的方式实现第三驱动块外凸于装置本体将产品顶出和复位,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在复位时,利用第一弹性部在产品顶出时被压缩产生的弹力,避免第三驱动块卡死而无法复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顶出装置与产品位置关系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顶出装置去掉装置本体后与产品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顶出装置与产品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A-A向剖视图。图5为顶出装置将产品顶出时的剖视图。图6为图1所示顶出装置中第一驱动块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顶出装置中第二驱动块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顶出装置中第三驱动块的示意图。图9为图1所示顶出装置中凸块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出装置100用于将注塑成型的产品200顶出,以实现脱模;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该顶出装置100还能够实现将其他工件顶出,此处不作唯一限定。请一并结合图1至图9,现对本技术提供的顶出装置100进行说明。一种顶出装置100,包括:装置本体110、第一驱动块120、第二驱动块130和第三驱动块140。装置本体110上开设有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第一腔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腔与第一端连通。第三腔与第二端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腔呈凹槽装且设置于装置本体110下端。第二腔沿第二方向贯通装置本体110。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第三腔远离第二端的一端在装置本体110上形成开孔。本实施例中,产品200注塑时将开孔封住。第一方向平行于图1中箭头X所指方向,第二方向平行于图1中箭头Y所指方向。请一并结合图6至图9,第一驱动块120收容于第一腔。第一驱动块120包括第一弹性部121和刚性部122。第一弹性部121材质为橡胶。第一弹性部121和刚性部122互相连接。刚性部122在收到挤压时保持原状,不发生变形。进一步地,刚性部122通过第一弹性部121抵设于第二端。第一驱动块120上形成有第一直线凹槽123和第二直线凹槽124。第一方向与第一直线凹槽123和第二直线凹槽124的延伸方向相交。即第一直线凹槽123和第二直线凹槽124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方向呈一定夹角。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线凹槽123和第二直线凹槽124沿第一方向一次设置且互相对称。进一步地,第二驱动块130上形成有第一直线凸条131。第二驱动块130能够沿第二腔滑动,以使第一直线凸条131沿第一直线凹槽123滑动,进而驱动第一驱动块120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第三驱动块140上形成有第二直线凸条141,第二直线凸条141能够随往复运动沿第二直线凹槽124滑动,以驱动第三驱动块140沿第三腔滑动外凸于装置本体110或复位。第三驱动块140外凸于装置本体110时,可将封住开孔产品200顶出。进一步地,第一弹性部121上形成有第一缺口。刚性部122靠近第一弹性部121的一侧与第一缺口构成第二直线凹槽124。第三驱动块140上形成有第三直线凹槽以形成第二直线凸条141。第二直线凸条141收容于第二直线凹槽124,第一弹性部121部分收容于第三直线凹槽,以使得第一驱动块120和第三驱动块140连接更紧密。第一驱动块120向第二端移动时,刚性部122与第二端配合将第一弹性部121压缩,由于第二直线凹槽124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呈一定夹角,第二直线凸条141一侧抵设于刚性部122并沿第二直线凹槽124滑动,以使刚性部122推动第三驱动块140外凸于装置本体110将产品200顶出。进一步地,第一驱动块120可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腔滑动,其滑动轨迹可受第一腔的形状限制,即第一驱动块120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与第一腔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相同。第一驱动块120的滑动轨迹也可以为以下形式限制:第一腔形成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四直线凹槽111。第四直线凹槽111可以为多条且沿第一方向设置于第一腔。本实施例中,第四直线凹槽111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第一腔相对的两个腔壁上。第一驱动块120上形成有与第四直线凹槽111滑动连接的第三直线凸条125。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直线凹槽111还可以设置在第一驱动块120上,第三直线凸条125还可以设置在第一腔上。本实施中,第三直线凸条125设置于整个第一驱动块120上,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直线凸条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上开设有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第一腔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二端连通;/n第一驱动块,收容于所述第一腔,包括第一弹性部和刚性部,所述刚性部通过所述第一弹性部抵设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驱动块上形成有第一直线凹槽和第二直线凹槽,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直线凹槽和所述第二直线凹槽的延伸方向相交;/n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二驱动块上形成有第一直线凸条,所述第二驱动块能够沿所述第二腔滑动,以使所述第一直线凸条沿所述第一直线凹槽滑动,进而驱动所述第一驱动块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以及/n第三驱动块,所述第三驱动块上形成有第二直线凸条,所述第二直线凸条能够随所述往复运动沿所述第二直线凹槽滑动,以驱动所述第三驱动块沿所述第三腔滑动外凸于所述装置本体或复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上开设有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第一腔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二端连通;
第一驱动块,收容于所述第一腔,包括第一弹性部和刚性部,所述刚性部通过所述第一弹性部抵设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驱动块上形成有第一直线凹槽和第二直线凹槽,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直线凹槽和所述第二直线凹槽的延伸方向相交;
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二驱动块上形成有第一直线凸条,所述第二驱动块能够沿所述第二腔滑动,以使所述第一直线凸条沿所述第一直线凹槽滑动,进而驱动所述第一驱动块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以及
第三驱动块,所述第三驱动块上形成有第二直线凸条,所述第二直线凸条能够随所述往复运动沿所述第二直线凹槽滑动,以驱动所述第三驱动块沿所述第三腔滑动外凸于所述装置本体或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上形成有第一缺口,所述刚性部靠近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缺口构成所述第二直线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块上形成有第三直线凹槽以形成所述第二直线凸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出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旭池陆连国
申请(专利权)人:新至升塑胶模具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