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盘类零件柔性倒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222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盘类零件柔性倒角机,其使得工件放置到工作台的对应区域后,整个设备自动完成对工件的端面孔的识别和定位,之后完成对于孔的倒角,其倒角快捷方便,为企业节约人工成本、且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心区域设置有加工平台,所述加工平台的上表面的前部固装有背光光源模块,所述背光光源模块的上表面的前端固设有工装定位板,所述背光光源模块的后端面上固设有气缸安装板,所述背光光源模块的后段区域的宽度方向中心位置设置有下凹导向槽,压紧气缸固装于所述气缸安装板,所述压紧气缸的活塞压头置于所述下凹导向槽内,所述活塞压头的部分上凸于所述背光光源模块的上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机器视觉的盘类零件柔性倒角机
本技术涉及倒角机结构的
,具体为基于机器视觉的盘类零件柔性倒角机。
技术介绍
盘型零件(如柔轮、钢轮、凸轮以及十字交叉轴承)在工业机器人等设备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生产和加工流程也是十分的严格。由于其表面有众多的孔位,并且每个孔位的尺寸不完全相同,这给生产增加了许多困难。传统的人工孔位倒角的方式对人的依赖程度较高,到倒角的大小无法实现量化式控制,同时,作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传统的倒角专机缺陷明显,柔性不足,要求工件的摆放姿态做到精准一致,并且换型调试过程中需要对工装、刀具、加工轨迹调整,耗费时间过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盘类零件柔性倒角机,其使得工件放置到工作台的对应区域后,整个设备自动完成对工件的端面孔的识别和定位,之后完成对于孔的倒角,其倒角快捷方便,为企业节约人工成本、且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基于机器视觉的盘类零件柔性倒角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心区域设置有加工平台,所述加工平台的上表面的前部固装有背光光源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机器视觉的盘类零件柔性倒角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心区域设置有加工平台,所述加工平台的上表面的前部固装有背光光源模块,所述背光光源模块的上表面的前端固设有工装定位板,所述背光光源模块的后端面上固设有气缸安装板,所述背光光源模块的后段区域的宽度方向中心位置设置有下凹导向槽,压紧气缸固装于所述气缸安装板,所述压紧气缸的活塞压头置于所述下凹导向槽内,所述活塞压头的部分上凸于所述背光光源模块的上表面,所述底座中心区域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固装有上凸的龙门立柱,两根所述龙门立柱支架设置有横梁,横梁和龙门立柱组成龙门架结构,所述龙门架结构上设置有三轴模组,所述三轴模组的...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机器视觉的盘类零件柔性倒角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心区域设置有加工平台,所述加工平台的上表面的前部固装有背光光源模块,所述背光光源模块的上表面的前端固设有工装定位板,所述背光光源模块的后端面上固设有气缸安装板,所述背光光源模块的后段区域的宽度方向中心位置设置有下凹导向槽,压紧气缸固装于所述气缸安装板,所述压紧气缸的活塞压头置于所述下凹导向槽内,所述活塞压头的部分上凸于所述背光光源模块的上表面,所述底座中心区域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固装有上凸的龙门立柱,两根所述龙门立柱支架设置有横梁,横梁和龙门立柱组成龙门架结构,所述龙门架结构上设置有三轴模组,所述三轴模组的Z轴输出部分的下部末端固装有连接立板,所述连接立板的宽度方向中心位置固装有倒角电主轴,所述倒角电主轴的底部输出端固装有倒角刀,所述连接立板的宽度方向一侧固装有全局相机,所述连接立板的宽度方向另一侧固装有局部相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器视觉的盘类零件柔性倒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轴模组具体包括X轴组件、Y轴组件、Z轴组件,其使得倒角电主轴、全局相机、局部相机的三维方向可调。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机器视觉的盘类零件柔性倒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心设置有上凸导向台,所述上凸导向台沿X轴向布置,所述上凸导向台上设置有X轴轨道和对应的驱动结构,所述加工平台通过导轨副支承于X轴轨道。


4.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麻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