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板材的托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0133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材料制造领域的一种金属板材的托运装置,包括在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之间来回移动的、且在地面上移动的转运小车(1),所述转运小车(1)用于放置金属板卷(5);所述转运小车(1)还包括一对侧缓冲板(104),侧缓冲板(104)的下端转动连接主体车架(102),两侧缓冲板(104)均以下端的转动支点为准向外倾斜,每个侧缓冲板(104)均配置有侧减震器(105),每个侧缓冲板(104)还配置有报警器(108)、弹簧(107)。将转运方式变更为地面运输模式,以规避起吊带来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板材的托运装置
本技术涉及金属材料制造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金属板材的托运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金属板卷通常用起吊的方式进行车间内的输送,但是,起吊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存在砸到人员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板材的托运装置,将转运方式变更为地面运输模式,以规避起吊带来的安全风险。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金属板材的托运装置,包括在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之间来回移动的、且在地面上移动的转运小车(1),所述转运小车(1)用于放置金属板卷(5);所述转运小车(1)包括主体车架(102);所述转运小车(1)还包括一对侧缓冲板(104),两侧缓冲板(104)分别位于主体车架(102)两侧,以分别抵挡金属板卷(5)的两侧;所述侧缓冲板(104)的下端转动连接主体车架(102),两侧缓冲板(104)均以下端的转动支点为准向外倾斜;每个侧缓冲板(104)均配置有侧减震器(105),所述侧减震器(105)一端与侧缓冲板(104)转动连接并支撑侧缓冲板(104)的背向金属板卷(5)的一面,所述侧减震器(105)另一端转动连接主体车架(102);每个侧缓冲板(104)还配置有报警器(108)、弹簧(107),所述报警器(108)上具有外露的按钮(108a),所述转运小车(1)还包括一对分处主体车架(102)两最外侧的侧边框(102a),两侧缓冲板(104)处于两侧边框(102a)之间,每个侧边框(102a)朝向侧缓冲板(10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报警触发杠杆(106),所述报警触发杠杆(106)具有分处转动支点的两杆部,所述报警触发杠杆(106)的其中一个杆部抵靠侧缓冲板(104)并通过弹簧(107)与侧边框(102a)弹性连接,所述报警触发杠杆(106)的另一个杆部在侧缓冲板(104)向外过度倾斜时触发报警器(108)的按钮(108a)。进一步地,还包括两卷收机(2),两卷收机(2)在使用时同时输出相反的转矩,两卷收机(2)分别布置在上料工位、下料工位,每个卷收机(2)均缠绕有牵引绳索(3),所述转运小车(1)的主体车架(102)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带牵引孔的牵引耳(101),所述牵引绳索(3)的牵引端具有勾住牵引耳(101)的牵引钩(4)。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车架(102)布置有两对在地面上滚动的行走轮(109),两对行走轮(109)分别布置在主体车架(102)前后侧。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车架(102)的承载面上设有一对楔形块(103),两楔形块(103)处于两侧缓冲板(104)之间,两楔形块(103)分别插入金属板卷(5)的两侧下方,以限定金属板卷(5)的两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将转运方式变更为地面运输模式,以规避起吊带来的安全风险,可以启动两卷收机在使用时同时输出相反的转矩,然后带动牵引绳索牵引转运小车进行往复移动;2、即使金属板卷在输送时产生滚动偏移现象,也能及时预警,首先采用楔形块限定金属板卷的位置,如果金属板卷滚动偏移幅度过大导致其撞击侧缓冲板,侧减震器可以进行减震,并且侧缓冲板可以驱使报警触发杠杆进行旋转,使得报警触发杠杆可以抵触报警器的按钮,以触发报警,从而及时提醒操作人员进行避让或其他安全操作;3、侧边框则保障了最终的安全,以应对报警器失效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转运状态示意简图。图2是金属板卷放置在转运小车上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金属板材的托运装置,包括在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之间来回移动的、且在地面上移动的转运小车1,转运小车1用于放置金属板卷5。上述转运小车1包括主体车架102。上述转运小车1还包括一对侧缓冲板104,两侧缓冲板104分别位于主体车架102两侧,以分别抵挡金属板卷5的两侧。上述侧缓冲板104的下端转动连接主体车架102,两侧缓冲板104均以下端的转动支点为准向外倾斜。每个侧缓冲板104均配置有侧减震器105,侧减震器105一端与侧缓冲板104转动连接并支撑侧缓冲板104的背向金属板卷5的一面,侧减震器105另一端转动连接主体车架102。每个侧缓冲板104还配置有报警器108、弹簧107,报警器108上具有外露的按钮108a,转运小车1还包括一对分处主体车架102两最外侧的侧边框102a,两侧缓冲板104处于两侧边框102a之间,每个侧边框102a朝向侧缓冲板10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报警触发杠杆106,报警触发杠杆106具有分处转动支点的两杆部,报警触发杠杆106的其中一个杆部抵靠侧缓冲板104并通过弹簧107与侧边框102a弹性连接,报警触发杠杆106的另一个杆部在侧缓冲板104向外过度倾斜时触发报警器108的按钮108a。该装置还包括两卷收机2,两卷收机2在使用时同时输出相反的转矩,两卷收机2分别布置在上料工位、下料工位,每个卷收机2均缠绕有牵引绳索3,转运小车1的主体车架102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带牵引孔的牵引耳101,牵引绳索3的牵引端具有勾住牵引耳101的牵引钩4。上述主体车架102布置有两对在地面上滚动的行走轮109,两对行走轮109分别布置在主体车架102前后侧。上述主体车架102的承载面上设有一对楔形块103,两楔形块103处于两侧缓冲板104之间,两楔形块103分别插入金属板卷5的两侧下方,以限定金属板卷5的两侧。将转运方式变更为地面运输模式,以规避起吊带来的安全风险,可以启动两卷收机2在使用时同时输出相反的转矩,然后带动牵引绳索3牵引转运小车1进行往复移动。本实施例的安全模式如下:首先采用楔形块103限定金属板卷5的位置,如果金属板卷5滚动偏移幅度过大导致其撞击侧缓冲板104,侧减震器105可以进行减震,并且侧缓冲板104可以驱使报警触发杠杆106进行旋转,使得报警触发杠杆106可以抵触报警器108的按钮108a,以触发报警。侧边框102a则保障了最终的安全,以应对报警器108失效的情况。以上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技术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板材的托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之间来回移动的、且在地面上移动的转运小车(1),所述转运小车(1)用于放置金属板卷(5);/n所述转运小车(1)包括主体车架(102);/n所述转运小车(1)还包括一对侧缓冲板(104),两侧缓冲板(104)分别位于主体车架(102)两侧,以分别抵挡金属板卷(5)的两侧;/n所述侧缓冲板(104)的下端转动连接主体车架(102),两侧缓冲板(104)均以下端的转动支点为准向外倾斜;/n每个侧缓冲板(104)均配置有侧减震器(105),所述侧减震器(105)一端与侧缓冲板(104)转动连接并支撑侧缓冲板(104)的背向金属板卷(5)的一面,所述侧减震器(105)另一端转动连接主体车架(102);/n每个侧缓冲板(104)还配置有报警器(108)、弹簧(107),所述报警器(108)上具有外露的按钮(108a),所述转运小车(1)还包括一对分处主体车架(102)两最外侧的侧边框(102a),两侧缓冲板(104)处于两侧边框(102a)之间,每个侧边框(102a)朝向侧缓冲板(10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报警触发杠杆(106),所述报警触发杠杆(106)具有分处转动支点的两杆部,所述报警触发杠杆(106)的其中一个杆部抵靠侧缓冲板(104)并通过弹簧(107)与侧边框(102a)弹性连接,所述报警触发杠杆(106)的另一个杆部在侧缓冲板(104)向外过度倾斜时触发报警器(108)的按钮(108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板材的托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之间来回移动的、且在地面上移动的转运小车(1),所述转运小车(1)用于放置金属板卷(5);
所述转运小车(1)包括主体车架(102);
所述转运小车(1)还包括一对侧缓冲板(104),两侧缓冲板(104)分别位于主体车架(102)两侧,以分别抵挡金属板卷(5)的两侧;
所述侧缓冲板(104)的下端转动连接主体车架(102),两侧缓冲板(104)均以下端的转动支点为准向外倾斜;
每个侧缓冲板(104)均配置有侧减震器(105),所述侧减震器(105)一端与侧缓冲板(104)转动连接并支撑侧缓冲板(104)的背向金属板卷(5)的一面,所述侧减震器(105)另一端转动连接主体车架(102);
每个侧缓冲板(104)还配置有报警器(108)、弹簧(107),所述报警器(108)上具有外露的按钮(108a),所述转运小车(1)还包括一对分处主体车架(102)两最外侧的侧边框(102a),两侧缓冲板(104)处于两侧边框(102a)之间,每个侧边框(102a)朝向侧缓冲板(10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报警触发杠杆(106),所述报警触发杠杆(106)具有分处转动支点的两杆部,所述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以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鼎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