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望远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9838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望远镜。它由物镜、目镜、铰接在基座上可以张合的上下盖组成,物镜置于上下盖之间,在上下盖的每侧各有一组与上下盖随动的上下挡光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除了携带方便外,还避免了杂光的干扰,提高了望远镜的成像质量。(*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折叠式望远镜。现有的折叠式望远镜一般都是将目镜安装在基座上,基座上有两片上下盖,使用时打开上下盖,合拢后物镜置于上下盖之间的空间里。这种望远镜容易受到外界杂光干扰,因此成像质量差。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不受杂光影响,成像质量高的折叠式望远镜。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折叠式望远镜,由物镜、目镜、铰接在基座上可以张合的上下盖组成,物镜置于上下盖之间,在上下盖的每侧各有一组与上下盖随动的上下挡光板。这样当望远镜的上下盖打开使用时,望远镜两侧的挡光板张开使成像系统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空间里,避免杂光的干扰,提高了成像质量。每组挡光板的上下挡光板呈扇形且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转轴上设有扭转弹簧,扭转弹簧的两只脚分别固定在上下挡光板上。每组挡光板中有一片挡光板下部边缘有圆弧槽,另一片挡光板的对应部位有凸出物,凸出物伸入到圆弧槽中去。本技术同现有的折叠式望远镜比较,由于设置了挡光片,使整个光路处于封闭的状态,避免了杂光的干扰,提高了望远镜的成像质量。此外挡光片的结构可以很好地控制上下盖的开合度,便于使用和装配。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折叠式望远镜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组挡光板结构示意图。图1中,基座1上安装着目镜2,在基座1上铰接有两片上下盖3、4,物镜5置于上下盖3、4之间,使用时打开上下盖,物镜5翻转直立,合拢后物镜5置于翻转平躺在上下盖3、4之间的空间中。在上下盖3、4的每侧各有一组上下挡光板6、7。每组挡光板的上下挡光板6、7呈扇形,如图2所示,上挡光片6和下挡光片7的下方中心部位有轴孔8,两个挡光片6、7可以固定在设有扭转弹簧的同一根转轴上。在上下挡光板6、7外缘有供扭转弹簧的两只脚插入的固定孔9。挡光板6下部边缘有圆弧槽10,另一片挡光板7的对应部位有凸出物12,凸出物12伸入到圆弧槽10中去。挡光板6、7相互靠近的边缘有缺11。打开上下盖3、4,挡光板6、7在扭转弹簧作用下张开,合上上下盖3、4,扭转弹簧被压缩带动挡光板6、7闭拢。在以上过程中,缺口11使得两片挡光板6、7互不影响,张开度受伸入到圆弧槽10中的凸出物12控制。权利要求1.折叠式望远镜,由物镜(5)、目镜(2)、铰接在基座(1)上可以张合的上下盖(3)(4)组成,物镜(5)置于上下盖(3)(4)之间,其特征在于在上下盖(3)(4)的每侧各有一组与上下盖(3)(4)随动的上下挡光板(6)(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望远镜,其特征在于每组挡光板的上下挡光板(6)(7)呈扇形且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望远镜,其特征在于每组挡光板中有一片挡光板(6)下部边缘有圆弧槽(10),另一片挡光板(7)的对应部位有凸出物(12),凸出物(12)伸入到圆弧槽中去(1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望远镜,其特征在于转轴上设有扭转弹簧,扭转弹簧的两只脚分别固定在上下挡光板(6)(7)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望远镜。它由物镜、目镜、铰接在基座上可以张合的上下盖组成,物镜置于上下盖之间,在上下盖的每侧各有一组与上下盖随动的上下挡光板。本技术除了携带方便外,还避免了杂光的干扰,提高了望远镜的成像质量。文档编号G02B23/20GK2445339SQ00261040公开日2001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1日专利技术者袁光华, 张居野, 刘清泉 申请人:芜湖光学仪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折叠式望远镜,由物镜(5)、目镜(2)、铰接在基座(1)上可以张合的上下盖(3)(4)组成,物镜(5)置于上下盖(3)(4)之间,其特征在于:在上下盖(3)(4)的每侧各有一组与上下盖(3)(4)随动的上下挡光板(6)(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光华张居野刘清泉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