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季邕专利>正文

照相机用多幅成像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9766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照相机用多幅成像镜,由两组平面反光镜组和可移动的底板组成。后反光镜组斜置于相机镜头前方光轴线上。前反光镜组置于光轴线外后反光镜组的对面并与相机前方的被摄物体斜对。拍摄者面对被摄物体,相机一次曝光后能在一幅底片上获得多幅图像。移动底板可调节各图像的位置和大小关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生产,使用方便等特点,特别适宜于拍摄在彩扩机上制作一寸人像登记彩照等小幅面彩照。(*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人或景物的多幅成像装置,属摄影领域。由于彩色摄影的普及,一寸证件登记用人像彩照和其他小幅面彩照的需要量迅速增加。鉴于公知的原因彩色底片是不能用普通印相方法制作彩照的,而且需用放大或扩印的办法,这给制作小幅面彩照带来很大困难,至使小幅面彩照价格昂贵。有采用在相机镜头前或底片面前加设遮光装置,将一幅底片分划成若干小块分别进行拍摄的。这虽能节省底片并缩小彩照幅面,但由于不同图像合用一幅底片,不便分开而影响推广应用。一种在相机镜头前加装多棱折射透镜的方法也在采用。这虽能解决上述问题,但因透镜色散而引起成像模糊,至使照片质量不高。本技术的目的是创造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相机正对被摄影体,在一次曝光后能在一幅底片上获得多个图像的多幅成像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实例俯视图。图1绘出了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形式。由机座[3],可移动的底板[5]和安装在它上面的前后反光镜组[6]和[7]组成。后反光镜组[7]置于镜头[2]的光轴线上,镜片面斜对镜头[2]。前反光镜组[6]置于镜头[2]的光轴线外后反光镜组[7]的对面,并与相机前方的被摄物体斜对,从而保证在拍摄时使拍摄者、相机能与被拍摄的物体正面相对。反光镜组由二块或二块以上的平面反光镜片相交组成。相交镜片面间的夹角小于180°。前与后反光镜组中镜片面交线相互垂直。两反光镜组中必有一组(图1中为后反光镜组)的镜片面与底板[5]顶面垂直。另一组(图1中为前反光镜组)中与底板[5]相邻的镜片面与底板[5]顶面的夹角范围为90°至105°,底板[5]与机座[3]以公知的导轨方式连接并可沿镜头[2]光轴线方向移动。来自被摄物体的光线经前后两反光镜组反射进入镜头[2]并在相机[1]的底片上成多幅图像。藉移动底板[5]来调节底片上各幅图像的位置和大小。相机[1]用螺钉固定在机座[3]上。全套装置连同相机一起藉螺孔[4]安装在公知的三脚架或其他支架上使用。通过实例作更具体的说明。图2绘了能在一幅底片上成六幅图像的多幅成像镜主要结构的俯视图。右下方沿前反光镜片交线的局部剖视显示出前反光镜组[6]的结构和布置情况。后反光镜组[7]由三片平面反光镜片相交组成。相交镜片面间的夹角分别为175.7°和175.4°。镜片固定在后反光镜座[9]上然后垂直安装在底板[5]上并斜置于镜头[2]的光轴线上。镜片面与镜头[2]斜对。前反光镜组[6]由二片大小相同,呈上下布置的平面反光镜相交组成。镜片面间的夹角176.6°。镜片通过前反光镜座[8]固定在底板[5]上。其与底板[5]相邻的镜片面与底板[5]顶面的夹角为91.7°。固定时使镜片置于镜头[2]的光轴线外后反光镜组[7]的对面,同时使它斜对位于相机前方的被摄物体。底板[5]与机座[3]以公知的导轨方式并藉公知的螺杆传动机构[10]驱动以带动前后反光镜组[6]和[7]沿镜头[2]的光轴线方向作来回移动,以调节底片面上各幅图像间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相机[1]采用单反取景135手相机,用螺钉固定在机座[3]上。全套装置连同相机一起经螺孔[4]固定在公知的三脚架或其他支架上使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在相机一次曝光后能在底片上获得多幅图像,特别适合于拍摄用扩印方法制作的小幅面彩照,工效高,成本低。2,采用平面反光镜片作反光镜,结构简单,成像清晰,便于生产。3,被摄物体在相机前方,反光镜组可移动调节,适应性强,使用方便。权利要求1.一种照相机用多幅成像镜,由前后两反光镜组和底板及机座组成,其特征在于后反光镜组斜置于相机镜头光轴线上,镜片面斜对镜头,前反光镜组置于相机镜头光轴线外后反光镜组的对面并与相机前方被摄物体斜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用多幅成像镜,其特征在于前后反光镜组均安装在底板上,其中必有一反光镜组的镜片面与底板面垂直,另一反光镜组中与底板相邻的镜片面和底板顶面间的夹角范围为90°至105°,底板可沿相机镜头光轴线方向移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用多幅成像镜,其特征在于两反光镜组均由二块或二块以上的平面反光镜片相交组成,相交两镜片面间的夹角小于180°,前与后反光镜组中镜片交线相互垂直。专利摘要一种照相机用多幅成像镜,由两组平面反光镜组和可移动的底板组成。后反光镜组斜置于相机镜头前方光轴线上。前反光镜组置于光轴线外后反光镜组的对面并与相机前方的被摄物体斜对。拍摄者面对被摄物体,相机一次曝光后能在一幅底片上获得多幅图像。移动底板可调节各图像的位置和大小关系。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生产,使用方便等特点,特别适宜于拍摄在彩扩机上制作一寸人像登记彩照等小幅面彩照。文档编号G02B17/04GK2067414SQ90204800公开日1990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1990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1990年4月13日专利技术者曹季邕 申请人:曹季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相机用多幅成像镜,由前后两反光镜组和底板及机座组成,其特征在于后反光镜组斜置于相机镜头光轴线上,镜片面斜对镜头,前反光镜组置于相机镜头光轴线外后反光镜组的对面并与相机前方被摄物体斜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季邕
申请(专利权)人:曹季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