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监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9718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白蚁监控装置,包括圆筒及顶盖,圆筒的下端封堵、上端开口设置;圆筒的外周面上等角度圆周开设有多组通孔,各通孔均贯通圆筒的外周面及内周面,圆筒的上端面开设有多组弧形槽,弧形槽与通孔连通;弧形槽内部套接滑动有弧形板;弧形板上开设有多组缺口,各弧形槽内均套接有两组压簧,压簧的两端分别与弧形槽的槽底及弧形板的下端面抵接;圆筒的上端面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与各弧形槽连通,顶盖下端面固定有压环,顶盖与圆筒拧紧时,压环与弧形板正对且抵接,使弧形板向弧形槽内部运动,各缺口及通孔正对,白蚁从缺口及通孔内部进入圆筒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白蚁从通孔进入该监控装置,单位时间内白蚁的进入效率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白蚁监控装置
本技术涉及白蚁防治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白蚁监控装置。
技术介绍
白蚁是一种危害性极大地社会性昆虫,因其巢局式的生存方式具有隐蔽性,故不易被人发现,被危害物体表面形似完好,实则内部已经被白蚁啃食的千疮百孔。白蚁的食物为含木质素的物质,故对于房屋建筑、仓储物品、棉麻制品、书籍、地板等均造成破坏,甚至对于江河堤坝也造成破坏。故需要进行白蚁虫害的防控。现有的针对白蚁的监控装置埋设于地面内部,监控装置内部填充引诱剂,监控装置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供白蚁进入的通孔,待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将该监控装置取出,进行监控装置内部白蚁的计数,对该地区的白蚁数量进行评估,做出相应的评价报告。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监控装置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若干通孔,白蚁穿过通孔进入监控装置,通孔的尺寸固定,由于自然环境下地下的土壤环境为开放式,监控装置的外表面对于土壤的开放式环境形成了阻隔,故单位时间内白蚁进入监控装置的效率较低,使进入该装置的白蚁数量减少,使现有的监控装置获取白蚁并进行计数后的结果难以准确反映该地区白蚁的真实情况,故存在改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蚁监控装置,包括圆筒(1)及与所述圆筒(1)的顶端螺纹连接的顶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1)的下端封堵、上端开口设置;所述圆筒(1)的外周面上等角度圆周开设有多组通孔(11),各所述通孔(11)均贯通所述圆筒(1)的外周面及内周面,所述圆筒(1)的上端面开设有弧形槽(12),所述弧形槽(12)与所述通孔(11)连通;所述弧形槽(12)内部套接滑动有弧形板(13);所述弧形板(13)上开设有多组缺口(131),各所述弧形槽(12)内均套接有两组压簧(121),所述压簧(1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弧形槽(12)的槽底及所述弧形板(13)的下端面抵接;所述圆筒(1)的上端面开设有环形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蚁监控装置,包括圆筒(1)及与所述圆筒(1)的顶端螺纹连接的顶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1)的下端封堵、上端开口设置;所述圆筒(1)的外周面上等角度圆周开设有多组通孔(11),各所述通孔(11)均贯通所述圆筒(1)的外周面及内周面,所述圆筒(1)的上端面开设有弧形槽(12),所述弧形槽(12)与所述通孔(11)连通;所述弧形槽(12)内部套接滑动有弧形板(13);所述弧形板(13)上开设有多组缺口(131),各所述弧形槽(12)内均套接有两组压簧(121),所述压簧(1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弧形槽(12)的槽底及所述弧形板(13)的下端面抵接;所述圆筒(1)的上端面开设有环形槽(14),所述环形槽(14)与各所述弧形槽(12)连通,所述顶盖(2)下端面固定有压环(21),所述顶盖(2)与所述圆筒(1)拧紧时,所述压环(21)插接入所述环形槽(14)并与所述弧形板(13)正对且抵接,使所述弧形板(13)向所述弧形槽(12)内部运动,各所述缺口(131)及所述通孔(11)正对,白蚁从所述缺口(131)及所述通孔(11)内部进入所述圆筒(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蚁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14)的深度大于所述压环(21)的高度;所述顶盖(2)的下端面还固定有定位环(22),所述压环(21)、所述定位环(22)及所述顶盖(2)的轴线均共线;所述定位环(22)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压环(21)的径向尺寸,所述定位环(22)、所述压环(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铭钊陈善洪方文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穗升有害生物防治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