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蚊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8479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蚊器,包括壳体及拉绳,所述壳体的上端开口设置;所述壳体的内部放置有驱蚊剂,所述壳体的外周面开设有若干等角度圆周设置的烟孔,各所述烟孔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壳体的下端外周面开设有壁孔,所述拉绳与所述壁孔的内部拴结。相对于传统的直接靠近驱蚊器再进行驱蚊器的位置调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拉动拴结在驱蚊器上的拉绳实现了驱蚊器位置的调整,减少了操作人员靠近驱蚊器过程被蚊子叮咬的情况,提升了对驱蚊器进行位置调整的效率。置调整的效率。置调整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蚊器


[0001]本技术涉及病虫害防治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驱蚊器。

技术介绍

[0002]蚊子作为较为常见的昆虫,在夏天较为多见,蚊子会传播疾病,疟疾、登革热、乙脑等多种疾病,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之多,对于人畜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故消灭蚊子,是预防减少疾病的有效途径。
[0003]在公开号为CN209898085U的专利文件中,驱蚊器内装载驱蚊剂之后放置在地面上,驱蚊器的位置固定。驱蚊器在杀灭完一个位置的蚊子后,需要进行驱蚊器的位置调整。进行驱蚊器位置调整时,操作人员需要靠近驱蚊器将驱蚊器重新放置。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对于驱蚊器位置调整时,操作人员需要靠近驱蚊器将其重新放置,操作人员进行驱蚊器的位置调整时可能遭受蚊子的叮咬,操作人员的操作进行驱蚊器位置调整的效率低,故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是提供一种驱蚊器,实现了对于驱蚊器的位置调整,提升了操作人员调整驱蚊器位置的效率。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驱蚊器,包括壳体及拉绳,所述壳体的上端开口设置;所述壳体的内部放置有驱蚊剂,所述壳体的外周面开设有若干等角度圆周设置的烟孔,各所述烟孔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壳体的下端外周面开设有壁孔,所述拉绳与所述壁孔的内部拴结。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的上端开口设置,被点染的驱蚊剂从壳体的上端入口放置于壳体内部,驱蚊剂燃烧产生的烟雾从壳体外周面上的烟孔逸出,逸出的烟雾弥漫在室内外环境中,对室内外环境中的蚊子进行毒杀;拉绳拴结在壳体的壁孔内部,当需要调整该驱蚊器的位置时,操作人员通过牵引拉绳,使拉绳拉动驱蚊器,进而实现驱蚊器的位置调整;相对于传统的直接靠近驱蚊器再进行驱蚊器的位置调整,通过拉动拴结在驱蚊器上的拉绳实现了驱蚊器位置的调整,减少了操作人员靠近驱蚊器过程被蚊子叮咬的情况,提升了对驱蚊器进行位置调整的效率。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的上端入口设置有弧形顶盖,所述弧形顶盖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所述弧形顶盖的圆周外边沿伸出所述壳体的上端入口。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顶盖与壳体螺纹连接,弧形顶盖对壳体的上端入口进行封堵,同时弧形顶盖的圆周边沿伸出壳体的上端入口,弧形顶盖对各烟孔进行遮盖,故当发生降雨时,雨水沿着弧形顶盖向下汇流,雨水不会沿着烟孔进入壳体内部,保证了在降雨天气环境下该驱蚊器的正常使用。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的下端内表面开设有沉
槽,所述沉槽的入口设置有滤网,所述驱蚊剂点燃后放置在所述滤网上。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内部开设有沉槽,同时沉槽的入口设置有滤网,点燃的驱蚊剂放置于壳体内部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驱蚊剂落在滤网上,随着驱蚊剂的不断燃烧,驱蚊剂燃烧后的灰烬落入下端的沉槽内部,便于后期对于灰烬集中收集、处理。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弧形顶盖的上端外周面的中心对称位置固定有提手,所述提手上设置有防滑纹路。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手设置在弧形顶盖上,提手的设置便于使用人员对该弧形顶盖进行抓握,提升了对弧形顶盖的操作便捷性;同时将弧形顶盖与壳体拧紧时,提手的设置便于使用人员抓握提手以将弧形顶盖与壳体拧紧,防滑纹路的设置增大了使用人员抓握提手时的摩擦力,提升了使用过程的便捷性。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的底部呈半球状的实心结构。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的底部为半球状实心结构,当该驱蚊器放置在地面上时,壳体的底部与地面抵接,驱蚊器的重心位于竖直方向,该驱蚊器类似不倒翁,驱蚊器的抗倾倒能力提升;半球状底部与地面之间为点面接触,驱蚊器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小,驱蚊器在地面上运动过程中,驱蚊器的底部磨损较小。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的半球状部分的外周面包覆有橡胶层。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层对壳体的外周面进行包覆,当驱蚊器放置于地面上时,橡胶层对驱蚊器的底部进行保护,当驱蚊器与地面或其他物体碰撞时,橡胶层对碰撞过程起到缓震作用,降低了驱蚊器的形变程度。
[001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拉绳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拴结有拉环,所述拉环的内周面的圆周边沿均进行倒圆角设置。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环的设置便于使用人员在拉动拉绳时进行抓握,拉环的内周面圆周边沿进行倒圆角设置,提升了使用人员抓握该拉环时的舒适性。
[002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拉环呈圆盘状,所述拉环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环槽,所述拉绳能够盘绕在所述环槽内部。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槽开设在拉环的外周面,环槽的开设便于使用人员将拉绳盘绕在拉环上,降低了该驱蚊器在闲置时的储存空间,在使用时直接将拉绳从拉环上拉出,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 壳体的外周面底部开设有壁孔,拉绳的一端与壁孔内部拴结,拉绳的另一端拴结有拉环,当需要调整该驱蚊器的位置时,使用人员手握拉环拉动该拉绳,对壳体进行位置的调整;壳体的上端开口设置,壳体的上端螺纹连接有弧形顶盖,弧形顶盖上固定有提手,提手的设置便于使用人员对弧形顶盖进行抓握及拧紧;壳体的外周面开设有若干烟孔,壳体内部放置点燃的驱蚊剂,驱蚊剂燃烧产生烟雾从各烟孔中逸出,对室内外环境中的蚊子进行除蚊;通过上述配合,壳体内部放置点燃的驱蚊剂,驱蚊剂燃烧产生的烟雾从烟孔内部逸出,当需要进行驱蚊器位置的调整时,使用人员手握拉环拉动拉绳,拉绳拉动壳体在地面上移动,使驱蚊器移动至适宜的位置,相对于使用人员靠近驱蚊器对驱蚊器进行位置调整,
拉绳的设置省去了使用人员靠近驱蚊器,减少了在靠近驱蚊器过程中被蚊子叮咬,同时通过拉绳调整壳体的位置,简于操作,提升了使用人员的操作效率;
[0025]2. 拉环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环槽,环槽的开设便于使用人员将拉绳盘绕在环槽内部,进而降低了该驱蚊器在闲置时的储存空间,同时在使用该驱蚊器时,使用人员将拉绳从拉环上绕出,提升了使用人员使用拉绳的便捷性;
[0026]3. 壳体的内部下端内表面开设有沉槽,沉槽的入口设置于滤网,点燃的驱蚊剂放置于滤网上,燃烧后的驱蚊剂产生的灰烬从滤网缝隙向下掉落,便于使用人员在该驱蚊剂在使用完毕后对灰烬进行集中处理。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实施例的半剖及爆炸示意图;
[0029]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图中,1、壳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蚊器,包括壳体(1)及拉绳(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端开口设置;所述壳体(1)的内部放置有驱蚊剂(11),所述壳体(1)的外周面开设有若干等角度圆周设置的烟孔(12),各所述烟孔(12)与所述壳体(1)的内部连通;所述壳体(1)的下端外周面开设有壁孔(13),所述拉绳(2)与所述壁孔(13)的内部拴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端入口设置有弧形顶盖(3),所述弧形顶盖(3)与所述壳体(1)螺纹连接,所述弧形顶盖(3)的圆周外边沿伸出所述壳体(1)的上端入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下端内表面开设有沉槽(14),所述沉槽(14)的入口设置有滤网(141),所述驱蚊剂(11)点燃后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善洪方文立陈善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穗升有害生物防治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