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食投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9712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5:04
一种鱼食投喂装置,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框型支架、驱动电机、传动部和投食部,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设置在第一框型支架的边侧上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部传动连接,投食部包括有进料筒、投食部件、投食滑道和调高部件,投食部件固定设置在传动部上,进料筒和投食滑道分别设置在投食部件的两侧且两者相对的一端均伸入投食部件中,调高部件设置在投食滑道远离投食部件的一端底部通过调整投食滑道的倾斜高度以调整投食距离,驱动电机经传动部传动并控制投食部件转动,鱼食经进料筒进入投食部件内并在投食部件的摩擦力作用下从投食滑道内抛出至鱼塘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养殖需要调整鱼食投喂距离,以进一步扩大鱼食投喂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食投喂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鱼食投喂装置。
技术介绍
在鱼塘养殖业,很多养殖户在鱼食投喂方面都做了特别多的投入,目前大部分直接采用手投,将混合成泥状的鱼食投入鱼塘中,如此投喂存在投撒距离短投撒不均匀、投喂效果差、鱼食利用率低造成浪费严重。同时也有采用投喂设备进行投喂的,但是目前的鱼食投喂设备多是定点、定距投放,如此并不能保证鱼塘内的鱼苗都能吃到鱼食,所以养殖者会配节使用拦网将部分鱼塘分割为几个围网养殖区域,并为每个围网养殖区域均配置鱼食投喂设备,如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鱼苗的活动空间,且围网养殖区域内的鱼苗过多易出现鱼群抢食、鱼苗缺氧等情况,既增加了养殖成本,又不利于提高鱼苗成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一种鱼食投喂装置,该投喂装置可根据养殖需要调整鱼食投喂距离,以进一步扩大鱼食投喂范围,从而改变目前圈养鱼苗、定点投喂的养殖方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食投喂装置,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框型支架、驱动电机、传动部和投食部,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框型支架的边侧上,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部传动连接,所述投食部包括有进料筒、投食部件、投食滑道和调高部件,所述投食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部上,所述进料筒和所述投食滑道分别设置在所述投食部件的两侧且两者相对的一端均伸入所述投食部件中,所述调高部件设置在所述投食滑道远离所述投食部件的一端底部通过调整所述投食滑道的倾斜高度以调整投食距离,所述驱动电机经所述传动部传动并控制所述投食部件转动,鱼食经所述进料筒进入所述投食部件内并在所述投食部件的摩擦力作用下从所述投食滑道内抛出至鱼塘中。作为优选的,所述传动部包括有上传动部和下传动部,所述上传动部高于所述下传动部设置,所述上传动部包括有上固定轴和上齿轮,所述下传动部包括有下固定轴和下齿轮,所述下固定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可转动固定在所述第一框型支架的边侧上,所述下齿轮固定穿设在所述下固定轴上,所述上固定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可转动固定在所述第一框型支架的两侧上,所述上固定轴对应所述下齿轮的位置处固定穿设有所述上齿轮,所述上传动部和所述下传动部通过所述上齿轮和所述下齿轮啮合传动。作为优选的,所述投食部件包括有上摩擦轮和下摩擦轮,所述上摩擦轮和所述下摩擦轮分别穿设固定在所述上固定轴和所述下固定轴并互相抵靠,所述上摩擦轮与所述下摩擦轮在垂直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上摩擦轮和所述下摩擦轮的表面均呈内凹弧形状。作为优选的,所述进料筒倾斜向下设置且筒身上穿设有一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通过固定座固定设在所述第一框型支架的两侧,所述进料筒位于低处的端部伸入所述上摩擦轮和所述下摩擦轮之间且所述进料筒筒身对应所述上摩擦轮和所述下摩擦轮的形状对称开设有弧形缺口,鱼食经所述进料筒的弧形缺口处流入所述上摩擦轮和所述下摩擦轮之间,并在所述所述上摩擦轮和所述下摩擦轮的摩擦力作用下抛入所述投食滑道内。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框型支架的底部还连接有一水平设置的第二框型支架以构成L型基座,所述第一框型支架和所述第二框型支架之间还连接有一斜杆。作为优选的,所述投食滑道相对于所述进料筒设置在所述投食部件的另一侧,所述投食滑道靠近所述投食部件的位置处穿设通过一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的两端铰接固定在所述斜杆上,所述投食滑道伸入所述投食部件的端部处包裹有橡胶挡边,且所述橡胶挡边与所述下摩擦轮接触。作为优选的,所述投食滑道的表面呈内凹弧形状。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框型支架上设置有一调节驱动电机转速的调速器,所述第二框型支架上开设有多个用于装置固定的固定孔。作为优选的,所述调高部件包括有固定套管、调节杆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投食滑道远离所述投食部件的一端处的底部,所述支撑座上固定有一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套设于所述固定套管内并与所述固定套管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套管的一端与地面接触,通过旋转所述固定套管以调节所述投食滑道据地的倾斜高度。作为优选的,所述调高部件还包括有一方形脚垫,所述方形脚垫放置在地面上且其顶面上垂直设置有所述固定套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鱼食投喂装置,通过调速器调整驱动电机的转速以改变上摩擦轮和下摩擦轮的转速,从而可调整从进料筒内投入的鱼食经投食部件作用后从投食滑道上抛出的距离,以改变目前定点定距的投放方式,扩大鱼苗活动范围,间接提高鱼苗的存活率及产量。同时,也可配合通过调高部件调节投食滑道的据地倾斜高度,从而在不改变驱动电机转速的前提下调整鱼食的抛出距离,养殖人员可使用较低的驱动电机转速将鱼食抛出较远的距离,更为省电节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鱼食投喂装置的第一视角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鱼食投喂装置的第二视角立体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鱼食投喂装置的第三视角立体图;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鱼食投喂装置的第四视角立体图;图7为图6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6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说明:1、第一框型支架;2、驱动电机;3、第二框型支架;4、斜杆;5、固定孔;6、电机座;7、调速器;8、上固定轴;9、上齿轮;10、下固定轴;11、下齿轮;12、轴承座;13、进料筒;14、投食滑道;15、上摩擦轮;16、下摩擦轮;17、固定杆;18、固定座;19、弧形缺口;20、铰接杆;21、橡胶挡边;22、固定套管;23、调节杆;24、支撑座;25、方形脚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8所示,一种鱼食投喂装置,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框型支架1、驱动电机2、传动部和投食部。第一框型支架1的底部还连接有一水平设置的第二框型支架3以构成L型基座,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体框型支架的稳定性,在第一框型支架1和第二框型支架3之间还连接有一斜杆4,也避免了投喂装置发生明显蠕变。第二框型支架4上开设有多个用于装置固定的固定孔5,便于将投喂装置固定在地面上。驱动电机2通过电机座6固定设置在第一框型支架1的边侧上,且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与传动部传动连接。第二框型支架3上设置有一调节驱动电机2转速的调速器7,调速器7利用了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食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框型支架、驱动电机、传动部和投食部,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框型支架的边侧上,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部传动连接,所述投食部包括有进料筒、投食部件、投食滑道和调高部件,所述投食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部上,所述进料筒和所述投食滑道分别设置在所述投食部件的两侧且两者相对的一端均伸入所述投食部件中,所述调高部件设置在所述投食滑道远离所述投食部件的一端底部通过调整所述投食滑道的倾斜高度以调整投食距离,所述驱动电机经所述传动部传动并控制所述投食部件转动,鱼食经所述进料筒进入所述投食部件内并在所述投食部件的摩擦力作用下从所述投食滑道内抛出至鱼塘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食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框型支架、驱动电机、传动部和投食部,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框型支架的边侧上,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部传动连接,所述投食部包括有进料筒、投食部件、投食滑道和调高部件,所述投食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部上,所述进料筒和所述投食滑道分别设置在所述投食部件的两侧且两者相对的一端均伸入所述投食部件中,所述调高部件设置在所述投食滑道远离所述投食部件的一端底部通过调整所述投食滑道的倾斜高度以调整投食距离,所述驱动电机经所述传动部传动并控制所述投食部件转动,鱼食经所述进料筒进入所述投食部件内并在所述投食部件的摩擦力作用下从所述投食滑道内抛出至鱼塘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食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包括有上传动部和下传动部,所述上传动部高于所述下传动部设置,所述上传动部包括有上固定轴和上齿轮,所述下传动部包括有下固定轴和下齿轮,所述下固定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可转动固定在所述第一框型支架的边侧上,所述下齿轮固定穿设在所述下固定轴上,所述上固定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可转动固定在所述第一框型支架的两侧上,所述上固定轴对应所述下齿轮的位置处固定穿设有所述上齿轮,所述上传动部和所述下传动部通过所述上齿轮和所述下齿轮啮合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食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食部件包括有上摩擦轮和下摩擦轮,所述上摩擦轮和所述下摩擦轮分别穿设固定在所述上固定轴和所述下固定轴并互相抵靠,所述上摩擦轮与所述下摩擦轮在垂直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上摩擦轮和所述下摩擦轮的表面均呈内凹弧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鱼食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筒倾斜向下设置且筒身上穿设有一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通过固定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正存杜洁顾苏怡严勇健朱晓斌杨益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职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