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光锥会聚双光束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9660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小光锥来会聚光束的结构,包括光源、一对光源反射镜、一对引导反射镜和一对小光锥,两个光源反射镜分别设置在光源两侧,两个引导反射镜分别设置在两个小光锥前,光源发出的光经光源反射镜反射后分成两路平行的光束,经两个引导反射镜反射后分别进入两个小光锥。在红外光学系统中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光源发出的光束经两个小光锥收缩后以较好的角度进入探测器场镜,因而可使仪器体积大大缩小。(*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小锥会聚双光束的结构,属于一种用于光学仪器的结构。
技术介绍
在红外光学系统中,因其波长长,不采用透镜来聚焦或收缩光束,而是用曲面反射镜或光锥来会聚和收缩光束。一般红外气体分析仪在单光路结构中使用光锥,效率还较高。如图1所示,由于工作光束可以约束在一个较小的口径中,加一个小光锥即可收缩到红外探测器的场镜里,对中性也好。但在双光路中使用光锥,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如图2所示,这个光锥口径必须扩大,由于临界角限制,它必然也很长。这样就带来了几个问题1)没有一路光是正对探测器的,必须靠反射会聚损耗大;2)这么大口径的红外窗口镜片,价格很贵;3)光锥体积大,仪器无法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如何在双光路红外光学系统中使用小口径光锥来会聚和收缩光束,从而使有关光学仪器实现小型化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光源、一对光源反射镜、一对引导反射镜和一对小光锥,两个光源反射镜分别设置在光源两侧,两个引导反射镜分别设置在两个小光锥前,光源发出的光经光源反射镜反射后分成两路平行的光束,经两个引导反射镜反射后分别进入两个小光锥。在红外光学系统中采用本技术,可使光源发出的光束经两个小光锥收缩后以较好的角度进入探测器场镜,因而可使仪器体积大大缩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单光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双光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光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光源4、一对光源反射镜3、一对引导反射镜2和一对小光锥1,两个光源反射镜3分别设置在光源4的两侧,两个引导反射镜2分别设置在两个呈“八”字型设置的小光锥1前,其反射面分别与两个小光锥1的光轴呈45°夹角。引导反射镜2的反射面与相应的小光锥1光轴的夹角并不局限于45°,也可以是30°、60°或其他角度,具体角度一般视两光源反射镜之间的夹角角度而定。图3所示的实际是本技术在红外光学系统中的具体应用的一个具体实例。图中的5是红外探测器、6是带滤光片的调制盘、M是带动调制盘旋转的电动机、7是参比气室、8是工作气室(工作气室上分别设有被测气体的入口和出口)、9是检测座,引导反射镜2、小光锥1及红外探测器5均安装在检测座9内。光源4发出的红外光经光源反射镜3反射后分成两路平行的光束,经调制盘6上的滤光片过滤后,两路光束分别穿过参比气室7和工作气室8,再通过两个引导反射镜2反射后分别进入两个小光锥1,经过两个小光锥1的收缩后,都能以比较好的角度进入红外探测器5场镜。因此,在红外光学系统中采用本技术,其效率比一个大光锥大大提高,而且整个仪器的体积也可大大缩小。权利要求1.一种用小光锥会聚光束的结构,包括光源、光源反射镜和小光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引导反射镜,光源反射镜和小光锥也均为一对,两个光源反射镜分别设置在光源两侧,两个引导反射镜分别设置在两个小光锥前,光源发出的光经光源反射镜反射后分成两路平行的光束,经两个引导反射镜反射后分别进入两个小光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小光锥会聚光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小光锥呈“八”字型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小光锥会聚光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引导反射镜的反射面均与相应的小光锥的光轴呈45°夹角。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小光锥来会聚光束的结构,包括光源、一对光源反射镜、一对引导反射镜和一对小光锥,两个光源反射镜分别设置在光源两侧,两个引导反射镜分别设置在两个小光锥前,光源发出的光经光源反射镜反射后分成两路平行的光束,经两个引导反射镜反射后分别进入两个小光锥。在红外光学系统中采用本技术,可使光源发出的光束经两个小光锥收缩后以较好的角度进入探测器场镜,因而可使仪器体积大大缩小。文档编号G02B27/40GK2555516SQ0222071公开日2003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2日专利技术者戚岳洪, 尹凌凌 申请人:南京智达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小光锥会聚光束的结构,包括光源、光源反射镜和小光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引导反射镜,光源反射镜和小光锥也均为一对,两个光源反射镜分别设置在光源两侧,两个引导反射镜分别设置在两个小光锥前,光源发出的光经光源反射镜反射后分成两路平行的光束,经两个引导反射镜反射后分别进入两个小光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岳洪尹凌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智达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