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系统、空气调节系统以及空气调节系统的设置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962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6:23
具备:第1供气口及第1排气口,配置于第1分区,用于该第1分区的换气;以及第2供气口及第2排气口,配置于与第1分区相邻的第2分区,用于该第2分区的换气,第1供气口、第1排气口、第2供气口以及第2排气口配置于同一平面上,第1供气口、第1排气口、第2供气口以及第2排气口在一个方向上按照第1排气口、第1供气口、第2供气口、第2排气口的顺序配置,或者在一个方向上按照第1供气口、第1排气口、第2排气口、第2供气口的顺序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换气系统、空气调节系统以及空气调节系统的设置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气系统、空气调节系统以及空气调节系统的设置方法,详细地说,涉及对每个分区进行换气及空气调节的换气系统、空气调节系统及其设置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对办公室等存在多个人的空间进行空气调节的方法,已知有将空间分割成多个分区并对每个分区进行空气调节来削减消耗电力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方案:检测空调对象分区的人的存在以及空调对象分区的附近分区的人的存在,在空调对象分区中检测到人的存在的情况和在附近分区中检测到人的存在的情况下,实施不同的空调运转。另外,还已知有工位空调,所述工位空调将室内存在人的工作区域和除此以外的区域分别分割为任务区域和背景区域,高效地对任务区域进行空气调节。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由背景空调区域和任务空调区域构成,所述背景空调区域在每个分区设置有辐射制冷面板和进行外部空气导入及辅助制冷的吹出口,所述任务空调区域按每个办公人员设置有小型空调装置。在专利文献2的背景空调区域中,根据每个分区中办公人员的在或不在来控制在辐射面板中流动的制冷剂流动状态和吹出口的风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1408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950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此,在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对每个分区控制空气调节或外部空气导入的情况下,由于空气在分区间进行对流,从而消耗电力的削减效果也会减少。例如,在制冷时,为了使存在人的分区的温度达到26℃而进行空气调节且停止了人不在的分区的空气调节的情况下,由于存在人的分区与人不在的分区的空气的对流,使得存在人的分区中的26℃的空气会流入人不在的分区。由此,人不在的分区也被空气调节,空调负荷不削减,无法有效地削减消耗电力。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气系统、空气调节系统以及空气调节系统的设置方法,能够抑制分区间的空气的对流,提高消耗电力的削减效果。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换气系统具备:第1供气口及第1排气口,配置于第1分区并用于该第1分区的换气;以及第2供气口及第2排气口,配置于与第1分区相邻的第2分区并用于该第2分区的换气,第1供气口、第1排气口、第2供气口以及第2排气口配置于同一平面上,第1供气口、第1排气口、第2供气口以及第2排气口在一个方向上按照第1排气口、第1供气口、第2供气口、第2排气口的顺序配置,或者在一个方向上按照第1供气口、第1排气口、第2排气口、第2供气口的顺序配置。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系统具备:上述换气系统;第1室内机,配置于第1分区并对第1分区进行空气调节;以及第2室内机,配置于第2分区并对第2分区进行空气调节。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系统的设置方法将第1室内机配置于第1分区,将第2室内机配置于与所述第1分区相邻的第2分区,将第1供气口及第1排气口配置于第1分区,将第2供气口及第2排气口配置于第2分区,将第1供气口、第1排气口、第2供气口以及第2排气口配置于同一平面上,将第1供气口、第1排气口、第2供气口以及第2排气口在一个方向上按照第1排气口、第1供气口、第2供气口、第2排气口的顺序配置,或者在一个方向上按照第1供气口、第1排气口、第2排气口、第2供气口的顺序配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一个方向上,按照第1排气口、第1供气口、第2供气口、第2排气口的顺序配置,或者在一个方向上,按照第1供气口、第1排气口、第2排气口、第2供气口的顺序配置,从而能够抑制分区间的空气的对流。由此,能够抑制不必要的空气调节,对每个分区高效地进行空气调节,因此能够提高空气调节系统中的消耗电力的削减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第1室内机的概略结构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换气结构的图。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框图。图5是实施方式1中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动作流程。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各构成要素的平面配置的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系统中的空气的流动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系统中的换气气流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换气结构的图。图10是实施方式2中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框图。图11是实施方式2中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动作流程。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系统中的空气的流动的示意图。图13是实施方式3中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概略结构图。图14是实施方式3中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框图。图15是实施方式3中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动作流程。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系统中的空气的流动的示意图。图17是实施方式4中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动作流程。图18是表示变形例1中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各构成要素的平面配置的图。图19是表示变形例2中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各构成要素的平面配置的图。图20是表示变形例3中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各构成要素的平面配置的图。图21是表示变形例3的空气调节系统中的空气的流动的示意图。图22是变形例4中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动作流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有时各构成构件的大小的关系与实际不同。另外,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分相同或与其相当,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是共通的。并且,说明书全文所表示的构成要素的方式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实施方式1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空气调节系统100的概略结构图。图1是从侧方观察由空气调节系统100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对象空间R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系统100将办公楼的房间等空调对象空间R分割为第1分区Z1和与第1分区Z1相邻的第2分区Z2来进行空气调节。第1分区Z1是由第1室内机11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第2分区Z2是由第2室内机21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将第1分区Z1与第2分区Z2的交界设为分区交界B12。如图1所示,空气调节系统100具备:第1室内机11,配置于第1分区Z1,对第1分区Z1进行空气调节;第1供气口12及第1排气口13,配置于第1分区Z1,用于第1分区Z1的换气;以及第1检测部14。另外,空气调节系统100具备:第2室内机21,配置于第2分区Z2,对第2分区Z2进行空气调节;第2供气口22及第2排气口23,配置于第2分区Z2,用于第2分区Z2的换气;以及第2检测部2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供气口12和第1排气口13、以及第2供气口22和第2排气口23例如配置于天花板面等同一面上。并且,空气调节系统100具备换气装置200,该换气装置200配置于空调对象空间R之外,与第1供气口12、第1排气口13、第2供气口22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气系统,其中,具备:/n第1供气口及第1排气口,配置于第1分区并用于该第1分区的换气;以及/n第2供气口及第2排气口,配置于与所述第1分区相邻的第2分区并用于该第2分区的换气,/n所述第1供气口、所述第1排气口、所述第2供气口以及所述第2排气口配置于同一平面上,/n所述第1供气口、所述第1排气口、所述第2供气口以及所述第2排气口在一个方向上按照所述第1排气口、所述第1供气口、所述第2供气口、所述第2排气口的顺序配置,或者/n所述第1供气口、所述第1排气口、所述第2供气口以及所述第2排气口在一个方向上按照所述第1供气口、所述第1排气口、所述第2排气口、所述第2供气口的顺序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30 JP PCT/JP2018/0207651.一种换气系统,其中,具备:
第1供气口及第1排气口,配置于第1分区并用于该第1分区的换气;以及
第2供气口及第2排气口,配置于与所述第1分区相邻的第2分区并用于该第2分区的换气,
所述第1供气口、所述第1排气口、所述第2供气口以及所述第2排气口配置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第1供气口、所述第1排气口、所述第2供气口以及所述第2排气口在一个方向上按照所述第1排气口、所述第1供气口、所述第2供气口、所述第2排气口的顺序配置,或者
所述第1供气口、所述第1排气口、所述第2供气口以及所述第2排气口在一个方向上按照所述第1供气口、所述第1排气口、所述第2排气口、所述第2供气口的顺序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系统,其中,
所述第1供气口与所述第1排气口的距离比所述第1供气口与所述第2排气口的距离短,
所述第2供气口与所述第2排气口的距离比所述第2供气口与所述第1排气口的距离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气系统,其中,
所述第1分区中的所述第1供气口的位置与所述第2分区中的所述第2供气口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1分区与所述第2分区的交界对称,
所述第1分区中的所述第1排气口的位置与所述第2分区中的所述第2排气口的位置相对于所述交界对称。


4.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中,具备:
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气系统;
第1室内机,配置于所述第1分区并对该第1分区进行空气调节;以及
第2室内机,配置于所述第2分区并对该第2分区进行空气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中,
具备检测所述第1分区中的人的检测部,
在所述第1分区中未检测到人的情况下,所述第1室内机停止运转或进行送风运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中,
具备风量调节部,所述风量调节部在所述第1分区中未检测到人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供气口的供气风量及所述第1排气口的排气风量设为0或使其减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中,具备:
室外温度传感器;以及
室内温度传感器,
所述风量调节部在所述第1分区中未检测到人的情况下、且所述第1室内机进行制冷运转且由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室外温度比由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室内温度低的情况下,不使所述供气风量及所述排气风量减少,
所述风量调节部在所述第1分区中未检测到人的情况下、且所述第1室内机不是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第1分区中未检测到人的情况下、且所述室外温度为所述室内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供气风量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田守玉木章吾野本宗四十宫正人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