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结构件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结构件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柔性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终端设备。在终端设备中,通常将柔性屏和柔性屏支撑结构相结合,利用柔性屏支撑结构实现柔性屏的弯曲或者折叠。与传统屏幕相比,柔性屏具有的优势,例如,其体积轻薄,功耗低,而且由于柔性屏幕可弯曲、具有柔性等特点,其应用场景越来越广。但现有技术中柔性显示屏的支撑结构在柔性显示屏展开时,无法提供一个平整的平面以整面支撑柔性显示屏,影响触控手感,稳定性差,且容易损坏屏体。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支撑结构件及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撑结构件及显示装置,旨在能够向显示面板提供良好的支撑,提高显示面板使用时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件,用于显示面板,支撑结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上设置有支撑横梁;其中,支撑横梁设置于第二支撑件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第二支撑件沿第一方向远离第一支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结构件,用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件包括:/n第一支撑件;/n第二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置有支撑横梁;/n其中,所述支撑横梁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时,至少部分的所述支撑横梁能够伸出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所述显示面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结构件,用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件包括:
第一支撑件;
第二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置有支撑横梁;
其中,所述支撑横梁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时,至少部分的所述支撑横梁能够伸出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所述显示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横梁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所述支撑结构件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位置可调,以使所述第二支撑板能够带动所述支撑横梁移在所述支撑结构件的厚度方向上位移,以将所述支撑横梁移动至所述第一支撑件内,或伸出所述第一支撑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一支撑板在所述支撑结构件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位置可调,以使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件时,所述第二支撑板能够带动所述支撑横梁移动至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还包括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二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一滑动部相对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一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可移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一支撑板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滑动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调;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还包括: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滑动部通过所述连接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
桥接组,包括桥接杆,所述桥接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桥接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动部;
驱动组,用于驱动所述桥接杆转动,以改变所述桥接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及所述第二滑动部的夹角、并使得所述第二滑动部相对所述第二支撑板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移动;
优选地,所述桥接组为两组以上,两组以上的所述桥接组分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优选地,所述桥接组包括两个以上的所述桥接杆,两个以上的所述桥接杆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分布,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桥接组内的至少一个所述桥接杆转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包括:
升降部,连接于所述桥接杆;
驱动按钮,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移动,以使所述升降部带动所述桥接杆转动;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丰,丁立薇,廖富,后红琪,朱召吉,刘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