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瞄准镜的光轴调节手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9059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瞄准镜的光轴调节手轮结构,所述光轴调节手轮结构设置在所述瞄准镜的镜筒上,其包括一刻度线显示在与所述镜筒固定的部件上,所述光轴调节手轮结构还包括一外套盖,该外套盖纳置包容有一上间盖件及一下间盖件,所述下间盖件与所述镜筒固定连接,所述上间盖件连接一光轴调节结构;所述上间盖件上缘外侧设置有齿接部,并且所述外套盖内侧设置有对应的连接齿部,所述外套盖向内或向外的拉动用于在所述齿接部与所述连接齿部的齿接和松脱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瞄准镜产品在调节时可以向外拉出,调节好后向内按入,方便调节并归零,保证了调整后的光轴状态的保持。(*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瞄准镜,尤其涉及一种瞄准镜的光轴调节手轮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枪械的光学瞄准镜头可以帮助持枪者增加瞄准精度,因此在枪械上常使用光学瞄准镜头作为辅助瞄准工具,现有技术的光学瞄准镜头也会设置有光轴调节结构,其一般用于校枪过程,假设使用者没有个人误差,即使用者用正确的瞄准方式瞄准靶心A点时打中了侧边B点时,此时该枪的瞄准镜头即光轴失偏,使得瞄准线对准的瞄准点即靶心A点与实际的弹着点B点不一致,因此需要校正。校正时保持枪的位置不变,调整光学瞄准镜头里实际弹着点与中心十字轴中心的光轴瞄准点重合,则此时再用该光学瞄准镜头瞄准时,就可以提高射击精度了。但是,现有技术的光轴调节结构其外套盖是直接用于调整光轴偏向的,因此,一旦调整好后,使用者根据对枪的性能了解和环境的变化,如风向和距离,可能做出判断需要调整光轴的偏向数值,此时,在使用者脑中的是一种相对的调整概念,而由于现有技术的外套盖是直接用于调整光轴偏向的,因此使用者对所述外套盖的调整就难于直观的进行调整数值的判断。现有技术的部分枪瞄中有外套盖与内盖分离设置的光轴调节手轮结构,一般通过沿外圆周分布的三个螺钉进行固定所述外套盖,为进行归零往往需要将三个螺钉进行拆装,如此附属配件中需要增加一小扳手才能对该螺钉进行拆装,这样归零非常不方便,而且在野外工具可能丢失,以及小扳手的携带也额外增加很多麻烦。另外,由于所述外套盖直接对光轴偏向调节,校正好后的枪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例如不小心旋动手轮,致使校正好的枪瞄失去原先的准头。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于改进和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瞄准镜的光轴调节手轮结构,其通过在外套盖内侧设置的可上下活动的齿接驱动光轴调节结构,调节好光轴后可按下,将标号归零,并且不会随意旋动修改已调好的光轴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瞄准镜的光轴调节手轮结构,所述光轴调节手轮结构设置在所述瞄准镜的镜筒上,其包括一刻度线显示在与所述镜筒固定的部件上,其中,所述光轴调节手轮结构还包括一外套盖,该外套盖纳置包容有一上间盖件及一下间盖件,所述下间盖件与所述镜筒固定连接,所述上间盖件连接一光轴调节结构;所述上间盖件上缘外侧设置有齿接部,并且所述外套盖内侧设置有对应的连接齿部,所述外套盖向内或向外的拉动用于在所述齿接部与所述连接齿部的齿接和松脱之间切换。所述的光轴调节手轮结构,其中,所述外套盖的内侧还设置有一阻挡凹道,其下侧为第一垂直阻挡壁部,以及一阻挡垫圈,设置在所述下间盖件外侧。所述的光轴调节手轮结构,其中,所述阻挡凹道内还设置有一突起部,其两侧为斜面壁部。所述的光轴调节手轮结构,其中,在所述外套盖上还设置有一孔部,连通外界与所述外套盖、所述上间盖件及所述下间盖件之间的空间。所述的光轴调节手轮结构,其中,所述阻挡凹道内的上侧为第二垂直阻挡壁部。所述的光轴调节手轮结构,其中,所述外套盖的下侧内角为倒角。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瞄准镜的光轴调节手轮结构,由于采用外套盖与内间盖件的脱离可接触设置,在调节时可以向外拉出,调节好后向内按入,方便调节并归零,保证了调整后的光轴状态的保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瞄准镜的光轴调节手轮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瞄准镜的光轴调节手轮结构的局部剖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种瞄准镜的光轴调节手轮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的,所述光轴调节手轮结构设置在所述瞄准镜的镜筒110上,所述光轴调节手轮结构100还包括一外套盖120,所述镜筒上设置有一刻度线显示在与所述镜筒固定的部件111上,刻度在图中未示出,该刻度线及数值是沿所述手轮的周边设置在所述镜筒上的,并在所述光轴调节手轮的动组件,如本实施例的所述外套盖上设置有指示点,通过该指示点可以显示所述外套盖的旋转数值。本技术的所述外套盖120纳置包容有一上间盖件130及一下间盖件140,所述下间盖件140与所述镜筒110固定连接,所述上间盖件130通过一完全固定的连接部149连接一光轴调节结构,该光轴调节结构通过非圆形截面的柱形通道内移动块,可在镜筒上旋转,通过螺纹转换为顶持光轴移动的位移,所述光轴调节结构为现有技术,因此,具体技术细节不加详述。本技术的所述上间盖件130的上缘外侧设置有齿接部131,并且所述外套盖120的内侧对应位置设置有连接齿部121,该连接齿部121和所述齿接部131在所述外套盖120向内或向外的拉动时可进行齿接和松脱的切换,如本实施例但不限于这种情况,所述外套盖120向外拉起时,所述连接齿部121和所述齿接部131进行咬合,从而此时旋转所述外套盖120可以带动所述上间盖件连动所述光轴调节结构起作用。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齿接部131和所述连接齿部121应该有其他的插接结构代替,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在所述外套盖内侧的平行于轴向的栓部,所述上间盖件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栓孔等,只要是在所述外套盖与所述上间盖件之间形成的拉动切换结构,都应是本技术的方案的等同替换。本技术所述的光轴调节手轮结构中,在所述外套盖120的内侧还设置有一阻挡凹道122,其下侧为第一垂直阻挡壁部123,对应的,在所述下间盖件的外侧设置有一阻挡垫圈141,该阻挡垫圈141用于阻止所述外套盖120从所述上间盖件130和所述下间盖件140上脱落。所述阻挡凹道内的上侧为第二垂直阻挡壁部126,该第二垂直阻挡壁部126可以防止所述外套盖120过于向下按压或冲击造成对内部结构的损坏。所述阻挡凹道122的宽度能保证所述阻挡垫圈141在其中的行程正好使所述外套盖120的连接齿部121和所述齿接部131的咬合与松脱。在所述阻挡凹道122内还设置有一突起部124,其两侧为斜面壁部,这样所述外套盖120在拉出和按下的过程中具有一种台阶的手感,方便手感确定光轴的调整与否。此外,在本技术的所述外套盖120上还设置有一孔部125,该孔部125连通外界与所述外套盖120、所述上间盖件130及所述下间盖件140之间的空间150,从而在所述外套盖120的拉出和按下时,使空气能及时进出,以使操作更灵便。在本技术的所述外套盖120的下侧内角设置为一倒角127,该倒角为方便所述外套盖120的安装而设。本技术的所述瞄准镜的光轴调节手轮结构,在调节或校正时,可先将所述外套盖向外拉出,听到咔嗒响后,再旋转所述外套盖120即进行了光轴的调节,在调节好后,如校枪后,可将所述外套盖向内按下,咔嗒响后旋转所述外套盖将不再进行所述光轴的调节了。此时可将所述外套盖的指示点指向零点位置,如此归零,则对有经验的使用者来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估计,如校枪在200米远时调好光轴,如果要射击400米远的物体,可以通过弹道的计算,预先进行光轴的调节,如此归零可以直接将所述外套盖120向外拉出即可实现相对位置的调整。本技术的所述瞄准镜的光轴调节手轮结构可用在瞄准镜的两个方向上的光轴调节手轮上,非常方便,操作简单,而且减少因误碰引起的误操作等。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瞄准镜的光轴调节手轮结构,所述光轴调节手轮结构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瞄准镜的光轴调节手轮结构,所述光轴调节手轮结构设置在所述瞄准镜的镜筒上,其包括一刻度线显示在与所述镜筒固定的部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轴调节手轮结构还包括一外套盖,该外套盖纳置包容有一上间盖件及一下间盖件,所述下间盖件与所述镜筒 固定连接,所述上间盖件连接一光轴调节结构;所述上间盖件上缘外侧设置有齿接部,并且所述外套盖内侧设置有对应的连接齿部,所述外套盖向内或向外的拉动用于在所述齿接部与所述连接齿部的齿接和松脱之间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晓明邹应鸿熊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凯进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