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972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该光学镜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物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物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上述光学镜头采用七片玻塑混合镜片,并且采用特定的表面形状及其搭配,使光学系统捕捉到的画面更具空间纵深感和更多的空间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透镜成像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相机)的普及,加上社交、视频、直播类软件的流行,人们对于摄影的喜爱程度越来越高,摄像镜头已经成为了电子设备的标配,甚至成为消费者购买电子设备时首要考虑的指标。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也在朝着轻薄化、超高清成像等方向发展,这就对搭载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的摄像镜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广角镜头的用途很广泛,对于近距离拍摄大范围景物非常有用,并且容易得到视觉冲击力强烈的画面,所以广角镜头得以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上广泛应用。然而,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广角镜头的体积较大且像素不高,难以满足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轻薄化与高清成像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用于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上述的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凹面;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其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中,第一透镜和第六透镜为玻璃非球面镜片,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七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镜片。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成像元件及第一方面提供的光学镜头,成像元件用于将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采用七片具有特定屈折力的镜片,并且通过玻塑混合的非球面镜片搭配,使镜头在满足高像素的同时结构更加紧凑,从而较好地实现了镜头小型化和高像素的均衡,同时可以拍摄到更大面积的景物,对后期的裁切带来了巨大便利,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光学镜头增强了成像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具有更好的成像质量。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的场曲曲线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的畸变曲线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的轴上点球差色差曲线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的场曲曲线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的畸变曲线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的轴上点球差色差曲线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的场曲曲线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的畸变曲线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的轴上点球差色差曲线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的场曲曲线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的畸变曲线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的轴上点球差色差曲线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成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凹面;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其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中,第一透镜和第六透镜为玻璃非球面镜片,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七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镜片。其中,第一透镜和第六透镜为玻璃非球面镜片,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七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镜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5.5<(f1+f2+f3)/f<-1.0;(1)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的焦距,f2表示第二透镜的焦距,f3表示第三透镜的焦距,f表示光学镜头的焦距。满足条件式(1),通过合理控制光阑前透镜的焦距占比,能够有效改善光学系统的f-θ畸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0.20<(ET1+ET2+ET3)/(CT1+CT2+CT3)<0.50;(2)其中,ET1表示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2表示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3表示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CT1表示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2表示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3表示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满足条件式(2),可减小光线进入镜片的光线转折变化,减小高级像差引入系统,减小设计难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1.5<(CT6-ET6)/CT6<-1.0;(3)-0.30mm<SAG61-SAG62<0.05mm;(4)其中,CT6表示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ET6表示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SAG61表示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边缘矢高,SAG62表示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边缘矢高。满足条件式(3)和(4),通过合理的设置第六透镜的面型形状,能够有效的改善场曲,提高系统的成像质量,使光学系统具备更好的解像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0.8<f4/f<1.0;(5)其中,f4表示第四透镜的焦距,f表示光学镜头的焦距。满足条件式(5),使光线在第四透镜的投射高度增大,进而可以有效改善球差,使中心成像质量达到最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1.10<R31/R32<2.40;(6)其中,R31表示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R32表示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满足条件式(6),可使第三透镜提供正的光焦度,对光线起到汇聚作用,使系统的总长减小,利于镜头小型化的实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光阑、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n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n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n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n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n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n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n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n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为玻璃非球面镜片,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以及所述第七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镜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光阑、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为玻璃非球面镜片,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以及所述第七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镜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5.5<(f1+f2+f3)/f<-1.0;
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表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20<(ET1+ET2+ET3)/(CT1+CT2+CT3)<0.50;
其中,ET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CT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5<(CT6-ET6)/CT6<-1.0;
-0.30mm<SAG61-SAG62<0.05mm;
其中,CT6表示所述第六透镜的中心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义龙刘绪明曾昊杰曾吉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