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971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长焦成像镜头,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光阑;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2<|f/f1|+|f/f2|+|f/f3|<4;f/TC234<2;|(R9+R11)/(R9‑R11)|<3.5;其中,f为成像透镜组的焦距,f1、f2、f3分别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的焦距,TC234为第二透镜物侧表面至第四透镜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厚度,R9为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1为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出色的光线汇聚能力,在满足成像要求的同时达到远景摄像的效果,提高物距较长时的成像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焦成像镜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长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尤其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轻便型电子装置得到了迅速的普及,推动着应用在电子装置上的影像模块相关技术蓬勃发展。影像模块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行车记录仪、运动相机等,而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不断升级趋势也让人们对镜头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五片式结构镜片远景效果不佳,不利于物距较长时的摄影成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焦成像镜头,可在提高远景成像的同时维持高成像品质。一种长焦成像镜头,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光阑;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第三透镜;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n光阑;/n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n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n第三透镜;/n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n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n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n2<|f/f1|+|f/f2|+|f/f3|<4;/nf/TC234<2;/n|(R9+R11)/(R9-R11)|<3.5;/n其中,f...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
光阑;
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
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
第三透镜;
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
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
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2<|f/f1|+|f/f2|+|f/f3|<4;
f/TC234<2;
|(R9+R11)/(R9-R11)|<3.5;
其中,f为成像透镜组的焦距,f1、f2、f3分别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的焦距,TC234为第二透镜物侧表面至第四透镜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厚度,R9为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1为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f1/f<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R8+R10)/(R8-R10)|<2,其中,R8为第四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10为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焦成像镜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泉张文俊邱兆贤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萨至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