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君东专利>正文

一种反光膜表面层及反光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96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反光膜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反光膜表面层及反光膜,包括基材;所述基材表面设置有一组弧形状的凸起组,所述凸起组为同心分布,且每组凸起组分别由圆柱状的凸块组成,所述基材表面未设置有凸块的区域涂覆有亲水层,所述凸起组的中心位置所对应的基材处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端部通过转轴连接有摆杆,所述摆杆的侧面与凸块的外端面相接触,所述摆杆靠近基材的侧面上连接有一组推块,所述推块分别位于相邻两凸起组之间的间隙中部,且所述推块的内端与基材表面相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反光膜表面层处设置摆动机构,不仅使得反光膜表面层上的细微水珠得到更全面的清理,同时还能提高基材表面细微水珠的凝结速率与清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光膜表面层及反光膜
本专利技术属于反光膜
,具体的说是一种反光膜表面层及反光膜。
技术介绍
反光膜能够将大部分入射光沿发射光源的方向反射回去,广泛地应用于各式各样的制品,如道路标志、阻挡通路的障碍物、卡车车身识别等,现有反光膜包括玻璃微珠反光膜和微棱镜反光膜两种;当反光膜发生结露现象时,凝结在反光膜表面的细微水珠会改变入射光的路径、减少到达反光层的入射光、当入射光被反光层反射至反光膜表面时再次受到细微水珠的折射影响,使反光膜的反光效果严重被削弱。结露现象通常发生在温度变化时,如夜间,而夜间黑暗时正是反光膜制品发挥最大作用的时间,因此如何消除或者降低细微水珠对反光膜的影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反光膜表面层及反光膜的技术方案,如一项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6208489627,该专利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反光膜表面层,包括基材,基材表面形成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多个透光性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具有平整的顶面,基材表面未设置凸起结构的区域涂覆有亲水层,凸起结构用于快速引导水珠凝聚在亲水层并保护亲水层不被破坏。本技术还提供包括表面层的反光膜。本技术的反光膜表面层及反光膜的反光性能不会被细微水珠所影响,且凸起结构能够对亲水区形成保护,避免亲水区的无机氧化物涂层在反光膜存储、运输、再加工及使用过程中被破坏或者被各种油脂污损,使反光膜具有自保护功能,能够永久地保持良好的防露、防霜性能。虽然上述技术中的凸起结构能够将露水、霜等细微水珠引导凝结在亲水层,使得细微水珠在亲水层的作用下凝结为大滴水珠并从反光膜表面流下,减少细微水珠对反光膜的反光性能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但细微水珠在反光膜表面层上的凝结速度较慢,且细微水珠清除的不够全面与有效,从而使得反光膜的使用效果降低,尤其当反光膜表面层运用在道路标志上时,当司机驾驶大型货车在夜晚通过十字路口并拐弯时,由于货车的惯性较大,使得货车不容易在遇到特殊情况下紧急刹车,此时如果反光膜表面层上细微水珠清理效率较低或不彻底时,则道路标志的光效反射效果大大降低,此时司机则难以将货车进行紧急刹车,不仅影响司机的正常驾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车祸的发生。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光膜表面层及反光膜,通过在反光膜表面层处设置摆动机构,不仅使得反光膜表面层上的细微水珠得到更全面的清理,同时还能提高基材表面细微水珠的凝结速率与清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光膜表面层及反光膜,通过在反光膜表面层处设置摆动机构,不仅使得反光膜表面层上的细微水珠得到更全面的清理,同时还能提高基材表面细微水珠的凝结速率与清理效果。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光膜表面层,包括基材;所述基材表面由内向外设置有一组弧形状的凸起组,所述凸起组为同心分布,且每组凸起组分别由圆柱状的凸块组成,所述基材表面未设置有凸块的区域涂覆有亲水层,所述凸起组的中心位置所对应的基材处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端部通过转轴连接有摆杆,所述摆杆的侧面与凸块的外端面相接触,所述摆杆靠近基材的侧面上连接有一组橡胶材质的推块,所述推块分别位于相邻两凸起组之间的间隙中部,且所述推块的内端与基材表面相接触,所述摆杆与推块均采用透明的材质制成,所述电机上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机的自动运行;工作时,虽然现有技术中的凸起结构能够将露水、霜等细微水珠引导凝结在亲水层,使得细微水珠在亲水层的作用下凝结为大滴水珠并从反光膜表面流下,减少细微水珠对反光膜的反光性能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但细微水珠在反光膜表面层上的凝结速度较慢,且细微水珠清除的不够全面与有效,从而使得反光膜的使用效果降低;而本专利技术中的反光膜表面层在工作时,当需要对基材上的细微水珠进行清理时,此时控制器控制电机通过转轴带动摆杆进行往复的摆动工作,此时摆杆在摆动时能够将凸块外端面上残留的细微水珠推落,从而使得反光膜表面层上的细微水珠能够得到全面的清理,同时还能带动推块在相邻两凸起组之间的间隙中进行弧形轨迹的运动,此时与基材表面接触的推块能够将其表面残留的细微水珠进行推动并使之汇集流下,从而提高了基材表面细微水珠的凝结速率与清理效果,大大提高了反光膜表面层上的细微水珠在清理时的高效性与有效性;同时通过设置推块的材料为软质材料,防止推块在工作的过程中对基材上的亲水层产生破坏,同时通过设置摆杆与推块为透明材质,防止摆杆与推块在工作时对光线进行遮挡而影响反光膜表面层的工作质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反光膜表面层的使用效果。优选的,所述摆杆为圆杆,且所述推块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对呈对称分布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使得推块的端部由内向外逐渐缩小;工作时,为了提高摆杆与推块在工作时的稳定性,此时通过设置两者的形状,使得摆杆的侧面更圆滑,减少摆杆从凸块的外端边缘贴合划过时与其发生卡死的情况,同时设置的倾斜面使得推块的上下两端由外向内逐渐变宽,在不影响推块对水珠有效推落的同时,也能使其更轻松稳定的在相邻两凸起组之间的间隙中穿梭,防止推块端部过宽而与凸块侧壁卡死的情况,同时也大大节约了材料,减少电机的运行功率,从而提高了反光膜表面层的使用效果。优选的,所述电机两端所对应的基材表面上对称连接有支撑板,且两支撑板之间连接有弧形的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摆杆外端与滑套相固连;工作时,通过在摆杆外端设置滑套与滑杆,当电机通过转轴带动摆杆摆动时,此时摆杆外端能够带动滑套在滑杆上运动,从而使得滑套能够对摆杆外端起到一定的限位效果,防止摆杆外端在外力影响下发生翘起或变形而影响推块与基材表面相贴合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反光膜表面层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凸起组径向上所对应的基材表面上设置有一组溢流槽,所述溢流槽侧壁上涂覆有一层杜邦特氟龙涂料;工作时,为了使得凝结的水珠能够快速从基材上流下,此时通过在基材上设置一组溢流槽,使得推块在运动时能够将水珠依次推送至溢流槽内部,而杜邦特氟龙涂料具有优良的不粘性与滑动性,通过在溢流槽内部涂覆杜邦特氟龙涂料,能够使其内部的水珠充分有效的流出掉落,防止细微水珠黏连在基材表面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反光膜表面层上水珠的清理效果。优选的,所述推块一侧的两倾斜面上分别连接有弧形的弹性膜,所述弹性膜外端向远离摆杆的一侧弯曲;工作时,为了使得凸起组中相邻两凸块之间的水珠也得到有效的清理,此时通过在推块的倾斜面上设置弹性膜,当推块带动弹性膜运动至凸块处时,此时凸块能够对弹性膜外端进行阻挡并使其发生弯折,直至弹性膜越过凸块并不再受其挤压作用,此时被挤压的弹性膜外端发生回弹并在凸起组中相邻两凸块之间来回摆动,从而使得弹性膜能够对凸起组中相邻两凸块之间的水珠进行清理,进一步提高了反光膜表面层上的水珠在清理时的全面性,同时通过设置弹性膜外端的弯曲形状,使得弹性膜在运动时能够得到充分的弯曲变形并对水珠更有效的抖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基材上水珠的清理效果。一种反光膜,该反光膜适用于上述的反光膜表面层,所述基材与凸块相对的另一侧面上分别设有微棱镜层与密封层,所述密封层与基材相靠近的侧面上设置有一组卡块,所述基材与卡块相对应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光膜表面层,包括基材(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1)表面由内向外设置有一组弧形状的凸起组,所述凸起组为同心分布,且每组凸起组分别由圆柱状的凸块(11)组成,所述基材(1)表面未设置有凸块(11)的区域涂覆有亲水层(12),所述凸起组的中心位置所对应的基材(1)处设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端部通过转轴连接有摆杆(14),所述摆杆(14)的侧面与凸块(11)的外端面相接触,所述摆杆(14)靠近基材(1)的侧面上连接有一组橡胶材质的推块(2),所述推块(2)分别位于相邻两凸起组之间的间隙中部,且所述推块(2)的内端与基材(1)表面相接触,所述摆杆(14)与推块(2)均采用透明的材质制成,所述电机(13)上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机(13)的自动运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光膜表面层,包括基材(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1)表面由内向外设置有一组弧形状的凸起组,所述凸起组为同心分布,且每组凸起组分别由圆柱状的凸块(11)组成,所述基材(1)表面未设置有凸块(11)的区域涂覆有亲水层(12),所述凸起组的中心位置所对应的基材(1)处设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端部通过转轴连接有摆杆(14),所述摆杆(14)的侧面与凸块(11)的外端面相接触,所述摆杆(14)靠近基材(1)的侧面上连接有一组橡胶材质的推块(2),所述推块(2)分别位于相邻两凸起组之间的间隙中部,且所述推块(2)的内端与基材(1)表面相接触,所述摆杆(14)与推块(2)均采用透明的材质制成,所述电机(13)上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机(13)的自动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光膜表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14)为圆杆,且所述推块(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对呈对称分布的倾斜面(21),所述倾斜面(21)使得推块(2)的端部由内向外逐渐缩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君东章明能
申请(专利权)人:徐君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