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科文专利>正文

智能卷帘防风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701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卷帘防风门,包括竖直设置的门帘片,针对每个门帘片,门帘片在横向方向上每间隔设定距离开设有朝向室内的方形凹槽,方形凹槽的上侧面之上和下侧面之下分别开设有横向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分别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铰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分别绕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沿着室内外方向转动,第二挡板朝向该第一挡板的一侧与第一挡板上的第三滑槽滑动连接;方形凹槽朝向室外的一侧面从上到下开设有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一进气孔和向上倾斜设置的第二进气孔,在第二进气孔内设置有导风片,第一滑动轴可带动导风片室内侧朝相反方向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卷帘防风门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门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卷帘防风门。
技术介绍
卷帘门在门店商铺中得到广泛使用。由于卷帘门所适用的安装门洞较大较宽,因此当有风吹动时,卷帘门门体会发生晃动,碰撞卷帘门的门框会产生较大噪音。特别是遭遇大风时,卷帘门门体的门帘片很容易被吹弯,从而导致卷帘门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卷帘防风门,以解决目前卷帘门在遭遇大风时容易损坏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卷帘防风门,包括竖直设置的门帘长条,其中上下两个门帘长条铰接,将每个门帘长条划分为多个门帘片,针对每个门帘片,该门帘片在横向方向上每间隔设定距离开设有朝向室内的方形凹槽,该方形凹槽的上侧面之上和下侧面之下分别开设有横向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该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分别设置有可沿横向滑动的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所述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分别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铰接,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分别绕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沿着室内外方向转动,该第一挡板朝向室外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竖直的第三滑槽,该第二挡板位于该第一挡板与该方形凹槽之间且其朝向该第一挡板的一侧与该第三滑槽滑动连接,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竖直设置时位于该方形凹槽内;该方形凹槽朝向室外的一侧面从上到下开设有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该第一进气孔向下倾斜设置,该第二进气孔向上倾斜设置;在该第二进气孔内设置有导风片,针对每个导风片,该导风片的上下两边分别与该第二进气孔的上下侧平行,该导风片的上下两边都分别与支撑杆固定连接,该导风片对应的上下两个支撑杆分别插入位于该第二进气孔上下两侧上的圆孔中,以使该导风片可绕其支撑杆转动,并且每个导风片都朝室内方向延伸出相同设定距离;在该门帘片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传动轮,该门帘片上开设有位于该方形凹槽左右两侧且与该方形凹槽连通的方形孔;两个传动轮之间绕置有横向水平设置的传送链,该传送链从一个传动轮依次穿过一个方形孔、方形凹槽、另一个方形孔绕置到另一传动轮上;各个导风片的室内侧的上端均插入该传送链的下侧对应链条中,该第一滑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水平连接件螺纹连接,并通过对应水平连接件与一个竖直的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杆的第二端分别与该传送链的上侧传送带固定连接,该固定位置分别位于该门帘片左右两侧,该第一挡板绕第一滑动轴朝室内转动时,其中一个水平连接件螺旋进入该第一滑动轴,另一水平连接件螺旋退出该第一滑动轴;所述气流正面冲击该门帘片时,从该第一进气孔流入的气流的冲击力分解为竖直向下的第一分力以及垂直于该门帘片并带动该第一挡板7朝室内转动的第二分力,从该第二进气孔流入的气流的冲击力分解为竖直向上的第三分力以及垂直于该门帘片并带动该第二挡板朝室内转动的第四分力,该第一分力和第三分力相互抵消,相比于气流的冲击力直接作用于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解后的该第二分力和第四分力分别作用于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时,对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损坏度降低;所述气流倾斜冲击该门帘片时,从该第一进气孔流入的气流的冲击力分解为竖直向下的第一分力以及水平倾斜作用于该第一挡板的第五分力,该第五分力又可分解为带动该第一挡板横向滑动的第一滑动力以及垂直于该门帘片并带动该第一挡板朝室内转动的第二分力,第一挡板在第一滑动力的作用下横向滑动,同时同步带动第二挡板朝相同方向横向滑动,并通过水平连接件、连接杆和传送链,带动导风片的室内侧朝相反方向转动;同一门帘片接收到的冲击气流的倾斜方向相同,因此从该第二进气孔流入的气流经导风片,其冲击力部分转换为导风片沿其支撑杆的转动能量,使得导风片的室外侧朝与该第一滑动轴的横向滑动方向转动,对应地导风片的室内侧朝与该第一滑动轴横向滑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冲击力减小的气流在导风片的引导下,沿着导风片流入,流入的气流的冲击力分解为竖直向上的第三分力以及水平倾斜作用于该第二挡板的第六分力,第六分力分解为带动该第二挡板横向滑动的第二滑动力以及垂直于该门帘片并带动该第二挡板朝室内转动的第四分力,由于导风片的倾斜角度是第一滑动轴和第二进气孔中流入的气流共同作用的结果,相比于第五分力,第六分力与门帘片的夹角更小,而相比于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流入的气流的冲击力更小,因此第六分力分解得到的带动该第二挡板横向滑动的第二滑动力可抵消带动第一挡板横向滑动的第一滑动力;该第一分力和第三分力部分相互抵消,作用于该第一挡板的第五分力进一步分解为第一滑动力和第二分力,作用于该第二挡板的第六分力进一步分解为第二滑动力和第四分力,分别带动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朝室内转动的力减小,并且分别带动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横向滑动的力相互抵消,从而所述气流倾斜冲击该门帘片时,对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损坏度得到大幅降低。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口朝向室内,且该第一滑槽的横向长度大于该第一滑动轴的横向长度且等于方形凹槽的横向长度,该方形凹槽的横向长度大于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横向长度,该第一滑槽的横向中心点与该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和方形凹槽的横向中心点在同一竖直线上,该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的横向长度对应大于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横向长度。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滑动轴朝向室内的一侧面与合页的一合页边固定连接,该合页的另一合页边与该第一挡板朝向室内的一侧面固定连接。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竖直设置的第二挡板的下端面中朝向室内的一边与该第二滑动轴固定连接,该第二滑动轴为圆柱形,穿设在弧形的第二滑槽内。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挡板的上端面朝向室内的一边与斜向上的支座固定连接,该支座上设置有滑轮,该滑轮设置在该第三滑槽内,该滑轮可沿该第三滑槽滑动。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同一门帘长条上的两相邻门帘片之间设置有凹槽,该凹槽用于安装对应传动轮。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以第一进气孔的倾斜下边做延长线,以该第二挡板与第二滑动轴的交点为原点,做与该延长线相切的圆,该圆的半径即为该第二挡板的最长竖直长度,旋转该第一挡板,直至该第一挡板与该圆相切,该相切点为该第二挡板所连接滑轮在第一挡板上可滑动至的最大位置,第三滑槽的下侧末端位于该相切点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针对冲击门帘片的气流,利用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对气流冲击力进行第一步分解,使得作用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分力减小,而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接收到对应分力后,可将分力视为带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向室内旋转的转动力,也可将分力分解为带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向室内旋转的转动力以及带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滑动的滑动力,由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都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做朝室内外的旋转并可以沿横向方向滑动,因此在作用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分力减小的前提下,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在遭遇大风时卷帘门被损坏,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对带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横向滑动的滑动力进行抵消,从而进一步避免卷帘门遭遇大风时被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智能卷帘防风门的一个实施例侧面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智能卷帘防风门除去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后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卷帘防风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门帘长条,其中上下两个门帘长条铰接,将每个门帘长条划分为多个门帘片,针对每个门帘片,该门帘片在横向方向上每间隔设定距离开设有朝向室内的方形凹槽,该方形凹槽的上侧面之上和下侧面之下分别开设有横向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该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分别设置有可沿横向滑动的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所述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分别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铰接,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分别绕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沿着室内外方向转动,该第一挡板朝向室外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竖直的第三滑槽,该第二挡板位于该第一挡板与该方形凹槽之间且其朝向该第一挡板的一侧与该第三滑槽滑动连接,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竖直设置时位于该方形凹槽内;该方形凹槽朝向室外的一侧面从上到下开设有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该第一进气孔向下倾斜设置,该第二进气孔向上倾斜设置;/n在该第二进气孔内设置有导风片,针对每个导风片,该导风片的上下两边分别与该第二进气孔的上下侧平行,该导风片的上下两边都分别与支撑杆固定连接,该导风片对应的上下两个支撑杆分别插入位于该第二进气孔上下两侧上的圆孔中,以使该导风片可绕其支撑杆转动,并且每个导风片都朝室内方向延伸出相同设定距离;在该门帘片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传动轮,该门帘片上开设有位于该方形凹槽左右两侧且与该方形凹槽连通的方形孔;两个传动轮之间绕置有横向水平设置的传送链,该传送链从一个传动轮依次穿过一个方形孔、方形凹槽、另一个方形孔绕置到另一传动轮上;/n各个导风片的室内侧的上端均插入该传送链的下侧对应链条中,该第一滑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水平连接件螺纹连接,并通过对应水平连接件与一个竖直的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杆的第二端分别与该传送链的上侧传送带固定连接,该固定位置分别位于该门帘片左右两侧,该第一挡板绕第一滑动轴朝室内转动时,其中一个水平连接件螺旋进入该第一滑动轴,另一水平连接件螺旋退出该第一滑动轴;/n所述气流正面冲击该门帘片时,从该第一进气孔流入的气流的冲击力分解为竖直向下的第一分力以及垂直于该门帘片并带动该第一挡板7朝室内转动的第二分力,从该第二进气孔流入的气流的冲击力分解为竖直向上的第三分力以及垂直于该门帘片并带动该第二挡板朝室内转动的第四分力,该第一分力和第三分力相互抵消,相比于气流的冲击力直接作用于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解后的该第二分力和第四分力分别作用于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时,对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损坏度降低;/n所述气流倾斜冲击该门帘片时,从该第一进气孔流入的气流的冲击力分解为竖直向下的第一分力以及水平倾斜作用于该第一挡板的第五分力,该第五分力又可分解为带动该第一挡板横向滑动的第一滑动力以及垂直于该门帘片并带动该第一挡板朝室内转动的第二分力,第一挡板在第一滑动力的作用下横向滑动,同时同步带动第二挡板朝相同方向横向滑动,并通过水平连接件、连接杆和传送链,带动导风片的室内侧朝相反方向转动;同一门帘片接收到的冲击气流的倾斜方向相同,因此从该第二进气孔流入的气流经导风片,其冲击力部分转换为导风片沿其支撑杆的转动能量,使得导风片的室外侧朝与该第一滑动轴的横向滑动方向转动,对应地导风片的室内侧朝与该第一滑动轴横向滑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冲击力减小的气流在导风片的引导下,沿着导风片流入,流入的气流的冲击力分解为竖直向上的第三分力以及水平倾斜作用于该第二挡板的第六分力,第六分力分解为带动该第二挡板横向滑动的第二滑动力以及垂直于该门帘片并带动该第二挡板朝室内转动的第四分力,由于导风片的倾斜角度是第一滑动轴和第二进气孔中流入的气流共同作用的结果,相比于第五分力,第六分力与门帘片的夹角更小,而相比于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流入的气流的冲击力更小,因此第六分力分解得到的带动该第二挡板横向滑动的第二滑动力可抵消带动第一挡板横向滑动的第一滑动力;该第一分力和第三分力部分相互抵消,作用于该第一挡板的第五分力进一步分解为第一滑动力和第二分力,作用于该第二挡板的第六分力进一步分解为第二滑动力和第四分力,分别带动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朝室内转动的力减小,并且分别带动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横向滑动的力相互抵消,从而所述气流倾斜冲击该门帘片时,对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损坏度得到大幅降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卷帘防风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门帘长条,其中上下两个门帘长条铰接,将每个门帘长条划分为多个门帘片,针对每个门帘片,该门帘片在横向方向上每间隔设定距离开设有朝向室内的方形凹槽,该方形凹槽的上侧面之上和下侧面之下分别开设有横向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该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分别设置有可沿横向滑动的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所述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分别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铰接,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分别绕第一滑动轴和第二滑动轴沿着室内外方向转动,该第一挡板朝向室外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竖直的第三滑槽,该第二挡板位于该第一挡板与该方形凹槽之间且其朝向该第一挡板的一侧与该第三滑槽滑动连接,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竖直设置时位于该方形凹槽内;该方形凹槽朝向室外的一侧面从上到下开设有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该第一进气孔向下倾斜设置,该第二进气孔向上倾斜设置;
在该第二进气孔内设置有导风片,针对每个导风片,该导风片的上下两边分别与该第二进气孔的上下侧平行,该导风片的上下两边都分别与支撑杆固定连接,该导风片对应的上下两个支撑杆分别插入位于该第二进气孔上下两侧上的圆孔中,以使该导风片可绕其支撑杆转动,并且每个导风片都朝室内方向延伸出相同设定距离;在该门帘片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传动轮,该门帘片上开设有位于该方形凹槽左右两侧且与该方形凹槽连通的方形孔;两个传动轮之间绕置有横向水平设置的传送链,该传送链从一个传动轮依次穿过一个方形孔、方形凹槽、另一个方形孔绕置到另一传动轮上;
各个导风片的室内侧的上端均插入该传送链的下侧对应链条中,该第一滑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水平连接件螺纹连接,并通过对应水平连接件与一个竖直的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杆的第二端分别与该传送链的上侧传送带固定连接,该固定位置分别位于该门帘片左右两侧,该第一挡板绕第一滑动轴朝室内转动时,其中一个水平连接件螺旋进入该第一滑动轴,另一水平连接件螺旋退出该第一滑动轴;
所述气流正面冲击该门帘片时,从该第一进气孔流入的气流的冲击力分解为竖直向下的第一分力以及垂直于该门帘片并带动该第一挡板7朝室内转动的第二分力,从该第二进气孔流入的气流的冲击力分解为竖直向上的第三分力以及垂直于该门帘片并带动该第二挡板朝室内转动的第四分力,该第一分力和第三分力相互抵消,相比于气流的冲击力直接作用于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解后的该第二分力和第四分力分别作用于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时,对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损坏度降低;
所述气流倾斜冲击该门帘片时,从该第一进气孔流入的气流的冲击力分解为竖直向下的第一分力以及水平倾斜作用于该第一挡板的第五分力,该第五分力又可分解为带动该第一挡板横向滑动的第一滑动力以及垂直于该门帘片并带动该第一挡板朝室内转动的第二分力,第一挡板在第一滑动力的作用下横向滑动,同时同步带动第二挡板朝相同方向横向滑动,并通过水平连接件、连接杆和传送链,带动导风片的室内侧朝相反方向转动;同一门帘片接收到的冲击气流的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吴科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