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回填地基的钢筋石笼料仓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868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回填地基的钢筋石笼料仓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钢筋石笼矩形体,多个所述钢筋石笼矩形体通过横向和竖向叠码连接构成墙体;所述钢筋石笼矩形体由钢筋笼骨架构成矩形框架,并在矩形框架各个楞之间设置加密网眼,同时,在钢筋笼骨架内部充填碎块石,并在叠码角点交接处焊接设置横向及竖向的搭接钢筋;在所述钢筋石笼矩形体叠码连接构成的墙体表面设有喷砼构成整体墙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料仓墙体主要材料利用水利工程现场开挖的弃渣料,材料来源方便,多个钢筋笼体的叠码,施工速度快,可较好的适应回填地基的变形沉降,喷砼封闭墙面,阻隔了外环境雨水渗入料仓内部对砂石料的不利影响,其效果明显,在小型水利工程中适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回填地基的钢筋石笼料仓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回填地基的钢筋石笼料仓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水利水电工程

技术介绍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拌合站及料仓是主要的临建工程之一。水利工程建设选址往往位于地形陡峭的山谷之中,受工程布置限制,料仓经常位于山谷内的深厚回填地基上,料仓回填地基又不可避免的存在地基沉降变形问题。目前料仓墙体类型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采用砖砌体,按照约50cm厚度进行自下而上砂浆砌筑,该法存在的问题是对深厚回填地基其适应变形的能力较差,地基一旦变形可能导致上部墙体的拉裂;第二种方法是采用浆砌石挡墙,该法工艺成熟,但需对回填地基进行压实处理,同时浆砌挡墙需完全采用人工修建,耗时较长,砌石料也需要现场具备生产条件,成本较高;第三种方法是直接采用钢筋砼墙体,该法工艺成熟,施工速度快,墙体外观规整美观,但施工成本高,对于小型水利工程其适宜性差。因此,针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位于深厚回填地基上的料仓修建,对料仓墙体结构及材料的选用,需满足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施工成本低、施工速度快、修筑材料来源广、外观良好等特点,然而现有技术在这个方面尚未有理想的方案能够实现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回填地基的钢筋石笼料仓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适用于回填地基的钢筋石笼料仓墙体结构,包括钢筋石笼矩形体,多个所述钢筋石笼矩形体通过横向和竖向叠码连接构成墙体;所述钢筋石笼矩形体由钢筋笼骨架构成矩形框架,并在矩形框架各个楞之间设置加密网眼,同时,在钢筋笼骨架内部充填碎块石,并在叠码角点交接处焊接设置横向及竖向的搭接钢筋;在所述钢筋石笼矩形体叠码连接构成的墙体表面设有喷砼构成整体墙面。其中,所述钢筋笼骨架采用钢筋,所述加密网眼采用钢筋,所述搭接钢筋采用钢筋。进一步的,所述喷砼配合比为:水泥:砂:石=1.0:2.0:2.0,并掺入3%速凝剂。该适用于回填地基的钢筋石笼料仓墙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钢筋笼的制安:钢筋笼的尺寸规格为长×宽×高=2m×1m×1m,上端采用开口型式;其上下端面、四个侧面边缘及中部采用钢筋构成钢筋笼骨架,四个侧面及底面采用钢筋构成加密网眼,间距15cm进行钢筋笼网眼加密;S2,钢筋石笼的定位安放及装填块石料:在初步压实的回填地基上,根据定位放样的位置采用汽车吊将钢筋笼吊装至相应位置,然后采用装载机将工程区开挖的碎块石从钢筋笼上开口处倒入笼内,并使堆积均匀及铺满;S3,钢筋石笼横向及竖向叠码,并焊接角点搭接钢筋:单个钢筋笼采用步骤S1重复制作;第一个钢筋笼安放到位及碎块石装入后,在设计墙面横向及纵向上,分别进行钢筋笼的吊装叠码,并保证不出现大于5mm错台,之后采用装载机将碎块石从钢筋笼上开口处倒入笼内,并使堆积均匀及铺满;在各钢筋笼交接的角点处的外立面,采用搭接钢筋,长度20cm进行多点焊接,并保证搭接钢筋的中点位于钢筋笼交接角点;S4,钢筋石笼墙体整体喷砼:重复步骤S3,按照预先设计的料仓结构进行墙体施工,墙体全部施工完成后,即进行墙面喷砼施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料仓墙体主要材料利用水利工程现场开挖的弃渣料,材料来源方便,多个钢筋笼体的叠码,施工速度快,可较好的适应回填地基的变形沉降,喷砼封闭墙面,阻隔了外环境雨水渗入料仓内部对砂石料的不利影响,其效果明显,在小型水利工程中适用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钢筋笼单元结构图;图2是钢筋石笼单元结构图;图3是钢筋石笼搭接结构图;图4是钢筋石笼墙体结构图;图5是钢筋石笼料仓结构图;图6是钢筋石笼墙体喷砼料仓效果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钢筋笼骨架,2-加密网眼,3-碎块石,4-焊接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1基本原理: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多个标准规格的钢筋石笼矩形体进行横向和竖向叠码,并在角点交接处焊接横向及竖向搭接钢筋(4),搭设至设计高度并连接成墙体后,对钢筋石笼墙体表面喷砼,形成整体墙面。石笼内碎块石(3)填料比重大,石笼安放和叠码施工过程中可对回填地基起到较好的压实作用,有利于墙体基础稳定性及减少后期变形;墙体自重越大,越可减少机械设备取料碰撞对墙体稳定性的不利影响;石笼尺寸标准,通过严格控制横竖向搭接错台,并辅之以搭接钢筋(4)和墙面整体喷砼,可保证墙体的整体稳定性;石笼墙体厚度较大且受砼面层保护,外墙可避免雨水进入料仓影响砂石骨料的含水量,隔墙可避免不同尺寸砂石料的混合影响;同时面层喷砼也可起到一定美观效果。2操作步骤:如图1~图6所示,该适用于回填地基的钢筋石笼料仓墙体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钢筋笼的制安。钢筋笼的尺寸规格为2m×1m×1m(长×宽×高),上端采用开口型式。其上下端面及四个侧面边缘钢筋采用钢筋构成钢筋笼骨架1,钢筋笼体内中部也布设钢筋笼骨架1,以增加笼体结构稳定性。四个侧面及底面采用钢筋构成加密网眼2,间距15cm进行钢筋笼网眼加密。钢筋笼结构示意图见图1所示。步骤二,钢筋石笼的定位安放及装填块石料。在初步压实的回填地基上,根据定位放样的位置采用汽车吊将钢筋笼吊装至相应位置,然后采用装载机将工程区开挖的碎块石3从钢筋笼上开口处倒入笼内,并使堆积均匀及铺满。碎块石3可以采用工程区弃渣块石料,一般按照最长边尺寸10cm~40cm大小进行选用。装入碎块石3后的钢筋笼见图2所示。步骤三,钢筋石笼横向及竖向叠码,并焊接角点搭接钢筋4。单个钢筋笼采用步骤一重复制作。第一个钢筋笼安放到位及块石料3装入后,在设计墙面横向及纵向上,分别进行钢筋笼的吊装叠码,并保证不出现大于5mm错台,之后采用装载机将碎块石3从钢筋笼上开口处倒入笼内,并使堆积均匀及铺满。在各钢筋笼交接的角点处的外立面,采用搭接钢筋4长度20cm进行多点焊接,并保证焊接搭接钢筋4的中点位于钢筋笼交接角点。钢筋笼叠码及焊接见图3所示。步骤四,钢筋石笼墙体整体喷砼。重复上述步骤三,按照预先设计的料仓结构进行墙体施工,见图4和图5所示。墙体全部施工完成后,即进行墙面喷砼施工,喷砼厚度5cm。喷砼配合比:水泥:砂:石=1.0:2.0:2.0,并掺入3%速凝剂。钢筋石笼墙体喷砼料仓最终效果图见图6所示。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回填地基的钢筋石笼料仓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石笼矩形体,多个所述钢筋石笼矩形体通过横向和竖向叠码连接构成墙体;所述钢筋石笼矩形体由钢筋笼骨架(1)构成矩形框架,并在矩形框架各个楞之间设置加密网眼(2),同时,在钢筋笼骨架(1)内部充填碎块石(3),并在叠码角点交接处焊接设置横向及竖向的搭接钢筋(4);在所述钢筋石笼矩形体叠码连接构成的墙体表面设有喷砼构成整体墙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回填地基的钢筋石笼料仓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石笼矩形体,多个所述钢筋石笼矩形体通过横向和竖向叠码连接构成墙体;所述钢筋石笼矩形体由钢筋笼骨架(1)构成矩形框架,并在矩形框架各个楞之间设置加密网眼(2),同时,在钢筋笼骨架(1)内部充填碎块石(3),并在叠码角点交接处焊接设置横向及竖向的搭接钢筋(4);在所述钢筋石笼矩形体叠码连接构成的墙体表面设有喷砼构成整体墙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回填地基的钢筋石笼料仓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骨架(1)采用钢筋,所述加密网眼(2)采用钢筋,所述搭接钢筋(4)采用钢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回填地基的钢筋石笼料仓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砼配合比为:水泥:砂:石=1.0:2.0:2.0,并掺入3%速凝剂。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适用于回填地基的钢筋石笼料仓墙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钢筋笼的制安:钢筋笼的尺寸规格为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陈再谦刘金洋曾树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