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锌配合物及其合成和在荧光识别Fe3+离子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合成
,尤其涉及一种锌配合物及其合成和在荧光识别Fe3+离子的方法。
技术介绍
金属有机配合物,由于其具有丰富的结构,以及在发光识别、气体存储分离、催化、分子传感、客体分子封装和光电等方面已经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目前已受到多个领域的广泛关注。而具有发光性能的金属有机配合物作为检测金属离子、有机小分子、爆炸物、有毒阴离子、pH值和温度的化学传感器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因为这些目标分析物,不论对工业的化学合成、环境评价,还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生命维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铁是人类体内发现的最具生物相关性的d金属的基本元素之一。铁的三价阳离子(Fe3+)是肌红蛋白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酶的主要成分。此外,它还在血红蛋白形成、氧代谢、肌肉和大脑功能、体温调节等各种生理过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Fe3+离子浓度失衡会导致多种病理紊乱,如皮肤病、各种贫血、失眠、乳腺癌、肝损伤、糖尿病、帕金森病等。因此,在环境和生物中检测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Fe3+离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锌配合物及其合成和在荧光识别Fe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锌配合物及其合成和在荧光识别Fe3+离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配合物[Zn(3-bpam)(6-HNA)2]的合成;
S11将0.0594gZn(NO3)2·6H2O、0.032gN,N′-双(3-吡啶甲酰胺)(3-bpam)、0.037g6-羟基-2-萘甲酸(6-HNA)加入到一个25mL的烧杯中;
S12随后,向其中加入3mL去离子水和3mL无水乙醇;
S13将得到的混合液在室温的情况下搅拌30min;
S14将混合液转移至体积为25mL的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高压釜中后,置于烘箱中在100℃下连续反应4天;
S15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黄色块状的晶体,用去离子水洗涤,自然晾干,产率为59%,IR光谱(cm-1):3226(s),1685(s),1521(s),1380(s),1330(s),1240(s),1002(s),957(s);
S2配合物[Zn(3-bpam)(6-HNA)2]配合物对于阳离子的识别性能;
S21配合物的固体荧光:当激发波长为354nm时,配合物在445nm的波长处出现了最大发射峰,此发射应归因于配体内π-π*电荷转移过程,而且与配体6-HNA的发生峰相比较,形状基本相似,只是配合物发生峰发生了荧光增强的现象;
S22配合物识别Fe3+离子:将30mg研磨后的配合物,分别分散到3.0mL含1×10-3mol/L不同阳离子(Mn2+,Na+,Cd2+,Co2+,K+,Ca2+,Zn2+,Cu2+,Fe3+)的水溶液中,所得悬浊液经超声处理30分钟后,室温下测定这些悬浊液的荧光光谱;
S23配合物识别Fe3+离子的选择性:选择性识别是评价一个化学传感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考察配合物在识别Fe3+离子时的选择性能力,我们在含有不同离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Fe3+离子,然后测试混合溶液的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
S24配合物识别Fe3+离子的灵敏度:在2mL含有配合物的水溶液中,依次加入0~260μL的1×10-3mol/LFe3+离子溶液,并测定每个浓度下混合溶液的荧光强度,随之Fe3+离子溶液的逐渐加入,溶液的浓度逐渐的增强,在Fe3+离子较低的时,呈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
利用Stern...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