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多孔硅颗粒及其在促血管化方面的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材料领域,特别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多孔硅颗粒及其在促血管化方面的用途。
技术介绍
机械创伤、烧伤、慢性溃疡等会造成皮肤损坏部位缺少组织和有机物继而受到细菌侵袭,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遍及全身,严重可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伤口愈合延迟会导致血管网络不足,无法为受损部位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最终导致局部缺血。尽管血管可以通过患者自身的调节生成,但此过程通常很慢(-5μm/h),往往需要几个星期才能大面积生成以满足伤口部位需要。临床上现行的解决方案是利用一些促血管化类生长因子和细胞来加速血管化进程。但在移植和递送到伤口部位过程中存在易降解失活的问题。目前,一些基于高分子凝胶,支架,微球的药物递送系统应运而生,但仍存在生物活性低,生物毒性大,移植后难降解等瓶颈。一些具有促血管化活性的生物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有学者研究发现硅酸盐基生物玻璃降解释放出的离子可以有效促进血管化及伤口修复,但由于生物玻璃组成成分复杂,往往含有硅,钙,磷,钠等元素,导致其促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多孔硅颗粒,其特征在于,制备的方法包括:/n步骤一,通过电化学刻蚀单晶硅片的方法制备多孔硅层;/n步骤二,将得到的多孔硅层的多孔硅膜进行剥离,得到多孔硅薄膜;/n步骤三,将得到的多孔硅薄膜由有机溶剂置换于水溶液中1-2天,形成稳定钝化层;/n步骤四,破碎处理多孔硅薄膜,获得微米级多孔硅颗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多孔硅颗粒,其特征在于,制备的方法包括:
步骤一,通过电化学刻蚀单晶硅片的方法制备多孔硅层;
步骤二,将得到的多孔硅层的多孔硅膜进行剥离,得到多孔硅薄膜;
步骤三,将得到的多孔硅薄膜由有机溶剂置换于水溶液中1-2天,形成稳定钝化层;
步骤四,破碎处理多孔硅薄膜,获得微米级多孔硅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多孔硅颗粒,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通过电化学刻蚀单晶硅片的方法制备多孔硅层:
将P型掺硼硅片固定在电解池中,按体积比为1:4的比例加入无水乙醇和质量浓度为40-50%的氢氟酸作为电解液,以硅片为阳极,铂电极为阴极,以电流密度为77mA·cm-1进行恒电流电解刻蚀5-10min,得到多孔硅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多孔硅颗粒,其特征在于,
步骤二,将得到的多孔硅层的多孔硅膜进行剥离,得到多孔硅薄膜:
以多孔硅层为阳极,铂电极为阴极,改变刻蚀液氢氟酸的质量浓度为3-5%,刻蚀电流密度为30-50mA·cm-1,进行恒电流刻蚀,对多孔硅膜进行剥离5-10min得到多孔硅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多孔硅颗粒,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建敏,段伟,崔瑶轩,金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