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28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将窗玻璃向车窗升降器组装时能抑制润滑脂污染窗玻璃的车辆的车门构造。车门构造(1)具备车门主体(2)、大致矩形的窗玻璃(3)、车窗升降器(4),在车窗升降器(4)的导轨(42)的滑动面(SL)涂布有润滑脂(G),车门主体(2)具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D1)上预先设于一方的方向的窗框(22),窗框(22)具有仅供窗玻璃(3)的一侧的缘部(3a)插入的槽(221),车门构造具有分离构件(5),构成为在导轨的上端部阻碍窗玻璃的接近,使窗玻璃(3)和导轨(42)的滑动面(SL)分离,以使在窗玻璃以被窗框(22)所引导的缘部(3a)为支点而摆动时窗玻璃(3)不与导轨(42)的滑动面(SL)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车门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车门构造。
技术介绍
在车辆的车门面板装配了开闭窗玻璃的车窗升降器后,将设于车辆的开闭式的窗玻璃装配于车窗升降器的载板。作为装配于载板的窗玻璃,设于车辆的侧部的后方侧的车门的窗等通过车窗升降器移动的窗玻璃的形状有时为大致矩形(参照专利文献1)。在像这样的情况下,一对窗框设于车辆的前后方向,因此如果在设于车辆的车门的状态下装配窗玻璃,则在车辆前后方向对窗玻璃进行位置调节的范围狭窄,因此窗玻璃向车窗升降器的安装变得困难。因此,在将窗玻璃装配于车窗升降器时,在没有后方的窗框的状态下将窗玻璃嵌入至前方的窗框,使窗玻璃仅由前方的窗框引导而向下方移动,由此,能够将窗玻璃装配于车窗升降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962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像这样,在装配窗玻璃时,在车辆的车门仅在车体的前后方向上的单侧设有窗框的情况下,通过使窗玻璃仅嵌入前方的窗框来使窗玻璃向下方移动。但是,在为了使窗玻璃装配于车窗升降器而向下方移动的作业中,窗玻璃可能会以窗框为支点绕垂直轴摆动。此时,当窗玻璃以靠近车窗升降器的导轨的方式摆动时,有时窗玻璃会与导轨接触。为了提高载板的滑动性,在导轨涂布有润滑脂(grease),由于窗玻璃与导轨的接触而使润滑脂附着于窗玻璃的表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窗玻璃向车窗升降器组装时,能够抑制润滑脂污染窗玻璃的车辆的车门构造。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车门构造,具备:车门主体;大致矩形的窗玻璃;以及车窗升降器,装配于所述车门主体,供所述窗玻璃连接而使所述窗玻璃升降,所述车窗升降器具有:导轨;以及载板,支承所述窗玻璃,沿所述导轨移动而使所述窗玻璃升降,在所述导轨中,供所述载板的至少一部分滑动的滑动面涂布有润滑脂,所述车门主体具有窗框,所述窗框在装配所述窗玻璃时能够引导所述窗玻璃,并且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预先设于一方的方向,所述窗框具有槽,所述槽在所述窗玻璃连接于所述载板时仅供所述窗玻璃的前后方向的缘部中的一侧的缘部插入,而在升降方向引导所述窗玻璃,所述车辆的车门构造具有分离构件,所述分离构件构成为:在所述导轨的上端部,阻碍所述窗玻璃的接近,使所述窗玻璃和所述导轨的所述滑动面分离,以使在所述窗玻璃以被所述窗框所引导的缘部为支点而摆动时,所述窗玻璃不与所述导轨的所述滑动面接触。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车门构造,在将窗玻璃向车窗升降器组装时,能够抑制润滑脂污染窗玻璃。此外,针对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车门构造提供一种车辆的车门的组装方法,所述车辆的车门的组装方法能够用于车辆用车门的组装体,所述车辆的车门具备:车门主体;大致矩形的窗玻璃;以及车窗升降器,装配于所述车门主体,连接有所述窗玻璃而使所述窗玻璃升降,所述车窗升降器具有:导轨;以及载板,支承所述窗玻璃,沿所述导轨移动而使所述窗玻璃升降,在所述导轨中,供所述载板的至少一部分滑动的滑动面涂布有润滑脂,所述车门主体具有窗框,所述窗框在装配所述窗玻璃时能够引导所述窗玻璃,并且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预先设于一方的方向,所述窗框具有槽,所述槽在窗玻璃连接于所述载板时仅供所述窗玻璃的前后方向的缘部中的一侧的缘部插入,而在升降方向引导所述窗玻璃,所述车辆的车门的组装方法具有:将所述车窗升降器装配于所述车门主体的工序;在所述窗玻璃的前后方向上的一对缘部中的仅一侧的缘部被所述窗框所引导的状态下,向下方移动所述窗玻璃的工序,以及将所述窗玻璃连接于所述载板的工序,所述车辆用车门的组装体具有分离构件,所述分离构件构成为:在所述导轨的上端部,阻碍所述窗玻璃的接近,使所述窗玻璃和所述导轨的所述滑动面分离,以使在所述窗玻璃以被所述窗框所引导的缘部为支点而摆动时,所述窗玻璃不与所述导轨的所述滑动面接触,在向下方移动所述窗玻璃的工序中,所述窗玻璃在通过所述分离构件与所述滑动面分离的状态下向下方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门构造中组装有窗玻璃的状态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设于图1的车门构造的车窗升降器的概略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图4是表示沿图7中的IV-IV线剖切的状态,并且表示由窗框引导的窗玻璃的摆动的图。图5是表示沿图8中的V-V线剖切的状态,并且表示窗玻璃从滑动面分离的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在车门主体装配有车窗升降器的状态的概略图。图7是表示从图6所示的状态将窗玻璃插入车门主体的窗框的状态的概略图。图8是表示从图7所示的状态使窗玻璃向下方移动而装配于车窗升降器的载板之前的状态的概略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门构造;2:车门主体;21:车门面板;21a:外面板;21b:内面板;22:窗框;221:槽;23:上部窗框;23a:横框部;23b:倾斜框部;24:第二窗框;3:窗玻璃;3a:一侧的缘部;3b:另一侧的缘部;3c:窗玻璃的上缘;31:连接部;32:固定窗;4:车窗升降器;41:驱动部;42:导轨;421:基部;422:第一突条部;423:第二突条部;424:延伸部;424a:滑动面的在升降方向上延长线上的部位;43:载板;431:窗玻璃固定部;432:滑动部;433:线缆连接部;433a:第一线缆连接部;433b:第二线缆连接部;5:分离构件;51:抵接部;52:线缆引导部;Ca:线缆;Ca1:上升用线缆;Ca2:下降用线缆;CP:封闭部;D1:车辆的前后方向;D2:窗玻璃的升降方向;G:润滑脂;H:装配孔;OC:外壳体;OP:开口部;OP1:第一开口部;OP2:第二开口部;S:密封构件(玻璃滑槽);Sa、Sb:抵接片;SL:滑动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门构造和车辆的车门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是一个例子,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车门构造和车辆的车门的组装方法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门构造1具备:车门主体2;大致矩形的窗玻璃3;以及车窗升降器(windowregulator)4,装配于车门主体2,供窗玻璃3连接而使窗玻璃3升降。车门主体2是装配于车辆的车门。在本实施方式中,车门主体2是车辆的后车门,但车门主体2并不限定于车辆的后车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车门主体2具有:车门面板21;窗框(sash)22,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D1上预先设于一方的方向;以及上部窗框23,从窗框22的上端在车辆的前后方向D1上朝向另一方的方向延伸。如图1所示,在车门面板21装配有车窗升降器4。在本实施方式中,车门面板21具有车外侧的外面板(Outerpanel)21a和车厢侧的内面板(Innerpanel)21b(参照图5)。窗玻璃3在外面板21a与内面板21b之间的空间内移动。车门面板2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例如金属等具有规定的刚性的材料即可。此外,车门面板21的形状和构造只要是能够装配车窗升降器4,具有使窗玻璃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车门构造,具备:车门主体;大致矩形的窗玻璃;以及车窗升降器,装配于所述车门主体,供所述窗玻璃连接而使所述窗玻璃升降,/n所述车窗升降器具有:导轨;以及载板,支承所述窗玻璃,沿所述导轨移动而使所述窗玻璃升降,在所述导轨中,供所述载板的至少一部分滑动的滑动面涂布有润滑脂,/n所述车门主体具有窗框,所述窗框在装配所述窗玻璃时能够引导所述窗玻璃,并且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预先设于一方的方向,/n所述窗框具有槽,所述槽在窗玻璃连接于所述载板时仅供所述窗玻璃的前后方向的缘部中的一侧的缘部插入,而在升降方向引导所述窗玻璃,/n所述车辆的车门构造具有分离构件,所述分离构件构成为:在所述导轨的上端部,阻碍所述窗玻璃的接近,使所述窗玻璃和所述导轨的所述滑动面分离,以使在所述窗玻璃以被所述窗框所引导的缘部为支点而摆动时,所述窗玻璃不与所述导轨的所述滑动面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28 JP 2019-1213501.一种车辆的车门构造,具备:车门主体;大致矩形的窗玻璃;以及车窗升降器,装配于所述车门主体,供所述窗玻璃连接而使所述窗玻璃升降,
所述车窗升降器具有:导轨;以及载板,支承所述窗玻璃,沿所述导轨移动而使所述窗玻璃升降,在所述导轨中,供所述载板的至少一部分滑动的滑动面涂布有润滑脂,
所述车门主体具有窗框,所述窗框在装配所述窗玻璃时能够引导所述窗玻璃,并且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预先设于一方的方向,
所述窗框具有槽,所述槽在窗玻璃连接于所述载板时仅供所述窗玻璃的前后方向的缘部中的一侧的缘部插入,而在升降方向引导所述窗玻璃,
所述车辆的车门构造具有分离构件,所述分离构件构成为:在所述导轨的上端部,阻碍所述窗玻璃的接近,使所述窗玻璃和所述导轨的所述滑动面分离,以使在所述窗玻璃以被所述窗框所引导的缘部为支点而摆动时,所述窗玻璃不与所述导轨的所述滑动面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明次田林昌宜长崎哲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海莱客思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