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加热后水梁印的轧件厚度优化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轧制
,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对加热后水梁印的轧件厚度优化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钢材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钢铁应用场景不断增多,对钢板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轧机是热轧生产线的核心设备,对轧制尺寸的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两座加热炉水梁立柱的冷却方式采用汽化冷却,1、2号炉各设置独立的循环系统,共设置1个除氧给水系统,主要设备包括:热水循环泵、柴油循环泵、电动给水泵、软水泵、汽包、除氧器、软水箱、加药装置等。实际加热过程中,水梁处钢板温度均匀性不甚理想,容易在轧制过程中出现轧制力波动现象,导致钢板厚度控制稳定性发生偏差,极易产生钢板同板差或局部厚度偏差大。宽厚板热轧生产线采用步进梁式连续加热炉,由于加热过程中,钢板与水梁接触较多,导致水梁处钢板加热均匀性较其余位置差,主要表现为局部芯部温度偏低,轧制过程中,板坯在长度方向上大约1/3和2/3处,轧制力明显比两边和中间大,不利于厚度的控制。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识别出水梁印记位置并针对性地进行轧制厚度优化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加热后水梁印的轧件厚度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转钢轧制完成后的轧制道次,在轧制过程中,找出水印的位置;在下一道次轧制的时候,采用2ms高速扫描任务跟踪,在水印位置前后,优化MMC补偿的增益,消除因轧制力波动较大带来的厚度波动。/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针对加热后水梁印的轧件厚度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转钢轧制完成后的轧制道次,在轧制过程中,找出水印的位置;在下一道次轧制的时候,采用2ms高速扫描任务跟踪,在水印位置前后,优化MMC补偿的增益,消除因轧制力波动较大带来的厚度波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加热后水梁印的轧件厚度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PLC对轧制力曲线进行微分处理,找到轧制过程中轧制力变化的高点,并依据当前实时轧制速度进行积分,作为钢板长度的跟踪信息,当发现轧制力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且达到一定幅度限制值,即可认为到达水梁印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对加热后水梁印的轧件厚度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程序将检测到的水梁印位置信息及幅度信息记录下来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加热后水梁印的轧件厚度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不同的加热炉,可依据其结构形式,确定轧件上水梁印的个数。
技术研发人员:陈维宇,徐宽广,王艳青,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