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号传输结构和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807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15
本公开涉及一种信号传输结构和移动终端。其中,信号传输结构包括:电路板;两个座子,分别位于电路板在电路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座子具有长边和宽边,宽边与电路板长度方向相交;座子包括至少一对目标信号引脚,所述目标信号引脚包括高频信号引脚、中频信号引脚或低频信号引脚,该对目标信号引脚包括第一信号引脚和第二信号引脚,第一信号引脚和第二信号引脚分别位于座子相对的两侧,且第一信号引脚和第二信号引脚之间的连线平行于宽边;两个座子对应的第一信号引脚通过第一传输线直线连接,两个座子对应的第二信号引脚通过第二传输线直线连接。本公开实施例解决了传输线存在阻抗失配的问题,实现传输线阻抗匹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号传输结构和移动终端
本公开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信号传输结构和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飞速发展,数据流量的极具爆发,使得目前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正在朝着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演进,因此5G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如,物联网、车联网、多输入多输出等
已经开始了与5G通信系统融合,这将使得数以亿计的手机可以接入5G网络这个平台中,在未来的生活中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应用将依赖5G系统的大数据信息从而变得更加智能。目前5GNR的毫米波通信手机,需要传输两个7.5GHz-15GHz的高频信号,采用普通座子会影响高频信号的传输质量。目前,针对毫米波通信的移动终端,设计了高质量信号传输的高质量座子。对于移动终端中起到连接作用的软板结构,其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高质量座子,但是,由于受到高质量座子中固定设置的一对高频信号引脚的位置以及高质量座子布设位置的限制,为实现信号间的隔离,连接两端的高质量座子的两条传输线中必定有一条传输线需要绕远绕弯铺设,从而导致传输线存在阻抗失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结构和移动终端。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结构,包括:电路板;两个座子,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在电路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其中,所述座子具有长边和宽边,所述宽边与所述电路板长度方向相交;所述座子包括至少一对目标信号引脚,所述目标信号引脚包括高频信号引脚、中频信号引脚或低频信号引脚,该对目标信号引脚包括第一信号引脚和第二信号引脚,所述第一信号引脚和所述第二信号引脚分别位于所述座子相对的两侧,且所述第一信号引脚和所述第二信号引脚之间的连线平行于所述宽边;两个所述座子对应的所述第一信号引脚通过第一传输线直线连接,两个所述座子对应的所述第二信号引脚通过第二传输线直线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线和所述第二传输线的长度相等。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线和所述第二传输线相互平行。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线和所述第二传输线均平行于所述电路板长度方向。可选的,所述宽边与电路板宽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电路板宽度方向与所述电路板长度方向相垂直,其中,a为所述长边的长度,b为所述宽边的长度,c为所述座子所呈矩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可选的,所述宽边与所述电路板宽度方向之间的夹角等于0。可选的,所述电路板各处的宽度一致。可选的,所述电路板包括柔性电路板。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本公开提供的信号传输结构。可选的,所述信号传输结构包括用于连接天线与主板的天线连接软板。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置座子的宽边与电路板的电路板长度方向相交,使得连线平行于座子宽边的一对目标信号引脚,即第一信号引脚与第二信号引脚在电路板长度方向上上下错开,从而使得连接两个座子对应的第一信号引脚的第一传输线,以及连接两个座子对应的第二信号引脚的第二传输线在从一个座子的第一信号引脚和第二信号引脚引出后,可直线延伸至另一个座子对应的第一信号引脚和第二信号引脚,而不受第一信号引脚和第二信号引脚位置的限制。由此,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电路板两端的座子之间设置直线传输线,避免了传输线绕弯布设,从而解决了传输线存在阻抗失配的问题,实现了传输线阻抗匹配,降低了能量损失。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的软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座子布设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的传输线布线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子布设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线布线示意图;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座子布设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线布线示意图;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座子布设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线布线示意图;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座子的宽边与电路板宽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大小的推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图1为现有的软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座子布设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的传输线布线示意图。结合图1、图2和图3可知,目前,已有软板结构中,在软板10(通常包括三层,上下层为接地层,中间层为信号传输层即布线层)的软板长度方向X的两端分别设置了一个座子2,每个座子2的宽边平行于软板长度方向X,即座子2竖向设置,从而造成软板10两端宽中部窄,单板占用面积大,且在拼板设计上利用率较低,成本比较高。同时,座子2上的一对信号引脚,即第一信号引脚21和第二信号引脚22之间的连线Z与座子2的宽边平行,即连线Z平行于软板长度方向X,因此在从焊盘(图3中的圆点表示焊盘,焊盘设置于座子2的引脚位置处且与座子引脚一一对应设置,传输线经焊盘与对应引脚连接)引出传输线时,参见图3,为隔离第一传输线31和第二传输线32传输的信号,受其中一条传输线(如第二传输线32)和焊盘的阻挡,另一条传输线(如第一传输线31)必须进行绕远布设,且在到达对应焊盘之前需要绕弯才能连接到对应焊盘,从而导致传输线的阻抗不匹配。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子布设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线布线示意图。该信号传输结构适应于降低传输信号的能量损失的情况,可用于连接天线和主板,可应用于移动终端中。具体的,结合图4、图5和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结构包括:电路板1;两个座子2,分别位于电路板1在电路板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其中,座子2具有长边和宽边,宽边与电路板长度方向x相交;座子2包括至少一对目标信号引脚,目标信号引脚包括高频信号引脚、中频信号引脚或低频信号引脚,该对目标信号引脚包括第一信号引脚21和第二信号引脚22,第一信号引脚21和第二信号引脚22分别位于座子2相对的两侧,且第一信号引脚21和第二信号引脚22之间的连线Z平行于宽边;两个座子2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信号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路板;/n两个座子,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在电路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n其中,所述座子具有长边和宽边,所述宽边与所述电路板长度方向相交;所述座子包括至少一对目标信号引脚,所述目标信号引脚包括高频信号引脚、中频信号引脚或低频信号引脚,该对目标信号引脚包括第一信号引脚和第二信号引脚,所述第一信号引脚和所述第二信号引脚分别位于所述座子相对的两侧,且所述第一信号引脚和所述第二信号引脚之间的连线平行于所述宽边;两个所述座子对应的所述第一信号引脚通过第一传输线直线连接,两个所述座子对应的所述第二信号引脚通过第二传输线直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号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
两个座子,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在电路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其中,所述座子具有长边和宽边,所述宽边与所述电路板长度方向相交;所述座子包括至少一对目标信号引脚,所述目标信号引脚包括高频信号引脚、中频信号引脚或低频信号引脚,该对目标信号引脚包括第一信号引脚和第二信号引脚,所述第一信号引脚和所述第二信号引脚分别位于所述座子相对的两侧,且所述第一信号引脚和所述第二信号引脚之间的连线平行于所述宽边;两个所述座子对应的所述第一信号引脚通过第一传输线直线连接,两个所述座子对应的所述第二信号引脚通过第二传输线直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线和所述第二传输线的长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线和所述第二传输线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辉李世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