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声换能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7795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声换能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涉及无源通讯和应急通讯技术领域,该电声换能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形成一腔体;设置于腔体的振膜,振膜分隔所述腔体,形成第一声腔和第二声腔;第二声腔中设有磁铁;分别与磁铁两极连接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且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上下相对设置;与第二极板连接的固定柱;动铁片,动铁片的中部固定于固定柱上,所述动铁片的两端可绕固定柱跷动;缠绕在动铁片上的线圈;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动铁片的边缘,另一端连接振膜的中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能够实现高效率的电声及声电转换,具有对话音信号的高效无源送受话以及对低频噪声的抑制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声换能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源通讯和应急通讯
,特别涉及一种电声换能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电声器件是声信号和电信号转换的关键元器件,在声音信号的转换、处理和传输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音通信中,电声器件的各方面性能如灵敏度、频响、失真以及信噪比等直接决定了通信质量。与动圈式换能装置利用动生电动势的原理不同,电磁式换能装置利用感生电动势实现声电转换。在现有的各种电声器件中,电磁式换能装置具有最高的电声转换效率,在1kHz处的能量转换效率一般比同体积的动圈式换能器高出上百倍左右。因此,凭借其高灵敏度,电磁式换能装置成为无源通信和应急通信领域中的重要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而现有的电磁式换能装置在灵敏度方面还有提升空间,通过提升其电声转换效率,还可以进一步增大通信距离,拓展其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声换能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用以解决电声换能装置的灵敏度需要提升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声换能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一腔体;设置于所述腔体的振膜,所述振膜分隔所述腔体,形成第一声腔和第二声腔;所述第二声腔中设有磁铁;分别与所述磁铁两极连接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且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上下相对设置;与所述第二极板连接的固定柱;动铁片,所述动铁片的中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柱上,且所述动铁片的两端可绕所述固定柱跷动;缠绕在所述动铁片上的线圈;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动铁片的边缘,另一端连接所述振膜的中心。可选地,所述振膜的周缘与所述壳体胶粘密封连接。可选地,于所述第一声腔处的所述壳体设有至少一个通孔,通过至少一个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声腔与空气连通。可选地,所述磁铁为U型结构。可选地,所述磁铁采用硬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极板、所述第二极板和所述动铁片采用软磁性材料制成。可选地,所述第一极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极板的两端分别相对,且留有缝隙。可选地,所述线圈容纳于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且所述线圈与所述动铁片之间预留空间。可选地,所述连接杆为刚性结构。可选地,所述电声换能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外部的两个接线端;其中,所述线圈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接线端连接。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声换能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后,通过设置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以及二者之间设有动铁片,所述动铁片的两端可绕中部跷动,使电声换能系数增加一倍,从而提高电声转换效率;而且,第一声腔的结构拓宽了频率响应带宽,第二声腔为密封结构,延长了电声换能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声换能装置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声换能装置工作时的位置示意图;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声换能装置作为送话器时,频率响应的仿真计算结果示意图;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声换能装置作为受话器时,频率响应的仿真计算结果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振膜;3-第一声腔;4-第二声腔;5-磁铁;6-第一极板;7-第二极板;8-固定柱;9-动铁片;10-线圈;11-连接杆;12-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电声换能装置的灵敏度需要提升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声换能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声换能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形成一腔体;设置于所述腔体的振膜2,所述振膜2分隔所述腔体,形成第一声腔3和第二声腔4;所述第二声腔4中设有磁铁5;分别与所述磁铁5两极连接的第一极板6和第二极板7,且所述第一极板6与所述第二极板7上下相对设置;与所述第二极板7连接的固定柱8;动铁片9,所述动铁片9的中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柱8上,且所述动铁片9的两端可绕所述固定柱8跷动;缠绕在所述动铁片9上的线圈10;以及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的一端连接所述动铁片9的边缘,另一端连接所述振膜2的中心。本技术的该实施例中,采用上下设置的第一极板6和第二极板7,与现有技术结构相比,空间体积几乎不增加,但是电声换能系数增加了一倍,使得电声转换效率增大。第一声腔3的结构拓宽了该电声换能装置的频率响应带宽,第二声腔4采用密封结构形式,延长使用寿命。具体地,所述振膜2的周缘与所述壳体1胶粘密封连接。在制作该电声换能装时,振膜2的周缘与所述壳体1采用胶粘连接,实现第二声腔4的封闭结构,保证其密封性,保护其内部的零部件不被氧化,确保该电声换能装置的长期使用,延长了使用寿命。本技术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于所述第一声腔3处的所述壳体1设有至少一个通孔12,通过至少一个所述通孔12,所述第一声腔3与空气连通。这里,第一声腔3增加了至少一个通孔12的结构设计,该通孔12连通第一声腔3与外部空气,拓宽了该电声换能装置的频率响应带宽。进一步地,所述磁铁5为U型结构。磁铁5的两极分别与第一极板6和第二极板7紧密连接,且磁铁5为U型结构保证第一极板6和第二极板7为上下相对设置。具体地,所述磁铁5采用硬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极板6、所述第二极板7和所述动铁片9采用软磁性材料制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制作所述电声换能装置时,壳体1采用外表喷漆的铝壳,具有轻质且防腐蚀的优点;振膜2采用偏厚的聚脂薄膜材料制作,可靠性高,可增强使用寿命;第一极板6、第二极板7以及动铁片9全部为经过热处理的铁镍合金,以实现软磁性材料快速导磁的特性,以及实现动铁片9在高频跷动扭转时,磁场的变化率能够跟得上动铁片9的机械运动;磁铁5采用硬磁性材料的铝镍钴制成,可以提供稳定的磁场,具有稳定的磁通量;固定柱8采用抗磁性材料的铜制作,防止磁场通过固定柱8将动铁片9与第二极板7之间短路;线圈10采用漆包线缠绕,可在较小空间内实现更多匝数缠绕。本技术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板6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极板7的两端分别相对,且留有缝隙13。本实施例中,第一极板6的两端与第二极板7的两端分别相对形成四个缝隙13,动铁片9可以在四个缝隙13所形成的空间中,通过中部固定于固定柱8上,两端以中部为中心进行扭转跷动(如“跷跷板”式运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从现有的“悬臂梁”式结构或者“舌头”式结构的动铁片9变成了“跷跷板”式结构,该电声换能装置包括第一极板6和第二极板7,其空间体积几乎不增加的情况下,换能系数增加了一倍,增强了电声转换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声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所述壳体(1)形成一腔体;/n设置于所述腔体的振膜(2),所述振膜(2)分隔所述腔体,形成第一声腔(3)和第二声腔(4);/n所述第二声腔(4)中设有磁铁(5);/n分别与所述磁铁(5)两极连接的第一极板(6)和第二极板(7),且所述第一极板(6)与所述第二极板(7)上下相对设置;/n与所述第二极板(7)连接的固定柱(8);/n动铁片(9),所述动铁片(9)的中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柱(8)上,且所述动铁片(9)的两端可绕所述固定柱(8)跷动;/n缠绕在所述动铁片(9)上的线圈(10);以及/n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的一端连接所述动铁片(9)的边缘,另一端连接所述振膜(2)的中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声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形成一腔体;
设置于所述腔体的振膜(2),所述振膜(2)分隔所述腔体,形成第一声腔(3)和第二声腔(4);
所述第二声腔(4)中设有磁铁(5);
分别与所述磁铁(5)两极连接的第一极板(6)和第二极板(7),且所述第一极板(6)与所述第二极板(7)上下相对设置;
与所述第二极板(7)连接的固定柱(8);
动铁片(9),所述动铁片(9)的中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柱(8)上,且所述动铁片(9)的两端可绕所述固定柱(8)跷动;
缠绕在所述动铁片(9)上的线圈(10);以及
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的一端连接所述动铁片(9)的边缘,另一端连接所述振膜(2)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2)的周缘与所述壳体(1)胶粘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声腔(3)处的所述壳体(1)设有至少一个通孔(12),通过至少一个所述通孔(12),所述第一声腔(3)与空气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翔郝旭东陈宁宁乔美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