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声换能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779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声换能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该装置包括:外壳体;振膜,设置于外壳体的内部,将外壳体划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磁铁,设置于第二腔体内;相对设置的上极板和下极板,分别与磁铁固定连接;动铁片,设置于上极板和下极板之间,且动铁片与上极板与下极板之间分别具有间隔空间;动铁片通过固定柱固定于下极板上,能够在间隔空间内摆动;动铁片位于固定柱的两侧结构为非对称结构;策动杆,一端与动铁片连接,另一端与振膜中心连接;线圈,缠绕在动铁片上。上述方案,利用动铁片位于固定柱的两侧的非对称结构,实现对电磁式电声换能器主谐振峰频率的调节,使电声换能器作为送话器与受话器时在频率为1kHz处的灵敏度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声换能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本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电声换能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电声器件是声音信号和电信号转换的关键器件,在声音信号的转换、处理和传输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有的各种声电器件中,电磁式电声换能器具有最高的电声转换效率,凭借其高灵敏度,成为无源通信领域、应急通信领域的重要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电磁式电声换能器的整体性质,特别是频率响应,由其中的动铁片自身的性质、声腔、出声孔共同决定。由于动铁片自身的质量(转动惯量)、回复力(回复力矩)都远远大于振膜、声腔中的空气、出声孔中的空气的相关参量,所以电磁式电声换能器整体的频率响应主要是由动铁片的机械特性决定的。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由于加工工艺误差、装配一致性不够高,生产所得的电磁式电声换能器的主谐振峰频率存在偏离、波动、分散分布等问题,由此导致了电声换能器灵敏度下降,高效率的换能特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此外,由于作为送话器和受话器工作时,电磁式换能器的声学环境不完全相同,也使得送话器、受话器的主谐振峰频率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声换能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用以实现对电磁式电声换能器主谐振峰频率的调节,解决电声换能器分别作为送话器与受话器时在频率为1kHz处的灵敏度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其中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声换能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一端面上设置有通孔;振膜,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且所述振膜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将所述外壳体划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振膜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相对设置的上极板和下极板,且所述上极板与所述下极板分别与所述磁铁固定连接;动铁片,设置于所述上极板和所述下极板之间,且所述动铁片与所述上极板与所述下极板之间分别具有间隔空间;所述动铁片通过固定柱固定于所述下极板上,所述动铁片能够在所述间隔空间内摆动;其中,所述动铁片位于所述固定柱的两侧结构为非对称结构;策动杆,所述策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动铁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振膜的中心连接;其中,所述动铁片朝向所述策动杆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策动杆通过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动铁片固定连接;线圈,缠绕在所述动铁片上,且所述线圈的端点通过接线端连接至所述外壳体的外部。可选地,所述固定柱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固定柱与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动铁片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侧面。可选地,所述动铁片还包括相对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分别通过扭动杆与扭动片连接。可选地,所述扭动杆和所述扭动片的轴线与所述固定柱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可选地,所述动铁片的边缘相对于所述上极板和所述下极板的边缘突出。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朝向所述固定柱的方向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策动杆与所述第二凹槽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可选地,所述上极板和所述下极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朝向所述动铁片方向凸出的凸出体,所述凸出体与所述动铁片之间形成为所述间隔空间。可选地,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上极板和所述下极板之间,且所述线圈与所述动铁片之间预留空间。可选地,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多个所述通孔。可选地,所述磁铁采用硬磁性材料制成,所述上极板、所述下极板和所述动铁片采用软磁性材料制成。可选地,所述第二腔体形成为密封空间。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电声换能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提供了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一端面上设置有通孔;振膜,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且所述振膜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将所述外壳体划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振膜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相对设置的上极板和下极板,且所述上极板与所述下极板分别与所述磁铁固定连接;动铁片,设置于所述上极板和所述下极板之间,且所述动铁片与所述上极板与所述下极板之间分别具有间隔空间;所述动铁片通过固定柱固定于所述下极板上,所述动铁片能够在所述间隔空间内摆动;其中,所述动铁片位于所述固定柱的两侧结构为非对称结构;策动杆,所述策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动铁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振膜的中心连接;其中,所述动铁片朝向所述策动杆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策动杆通过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动铁片固定连接;线圈,缠绕在所述动铁片上,且所述线圈的端点通过接线端连接至所述外壳体的外部。通过将动铁片位于固定柱的两侧结构设计为非对称结构,利用该非对称性结构,使得在不影响电声换能装置的其他部件的整体性能的情况下,实现了对电磁式电声换能器主谐振峰频率的调节,并使电声换能器分别作为送话器与受话器时在频率为1kHz处的灵敏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声换能装置的结构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铁片结构的俯视图;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不同的W1值对应的动铁片频率响应示意图;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作为送话器的电声换能装置的改进结果对比图;图5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作为受话器的电声换能装置的改进结果对比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体;2-通孔;3-振膜;4-第一腔体;5-连接杆;6-第二腔体;7-磁铁;8-接线端;9-固定柱;10-线圈;11-下极板;12-间隔空间;13-动铁片;14-上极板;15-扭动杆;16-扭动片;17-第一凹槽;18-第二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针对电磁式电声换能器主谐振峰频率无法调节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声换能装置。本技术其中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声换能装置,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的一端面上设置有通孔2;振膜3,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且所述振膜3与所述外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将所述外壳体1划分为第一腔体4和第二腔体6,所述通孔2与所述第一腔体4连通,所述第二腔体6位于所述振膜3远离所述通孔2的一侧;磁铁7,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6内;相对设置的上极板14和下极板11,且所述上极板14与所述下极板11分别与所述磁铁7固定连接;动铁片13,设置于所述上极板14和所述下极板11之间,且所述动铁片13与所述上极板14与所述下极板11之间分别具有间隔空间12;所述动铁片13通过固定柱9固定于所述下极板11上,所述动铁片13能够在所述间隔空间12内摆动;其中,所述动铁片13位于所述固定柱9的两侧结构为非对称结构;策动杆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声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的一端面上设置有通孔(2);/n振膜(3),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且所述振膜(3)与所述外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将所述外壳体(1)划分为第一腔体(4)和第二腔体(6),所述通孔(2)与所述第一腔体(4)连通,所述第二腔体(6)位于所述振膜(3)远离所述通孔(2)的一侧;/n磁铁(7),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6)内;/n相对设置的上极板(14)和下极板(11),且所述上极板(14)与所述下极板(11)分别与所述磁铁(7)固定连接;/n动铁片(13),设置于所述上极板(14)和所述下极板(11)之间,且所述动铁片(13)与所述上极板(14)与所述下极板(11)之间分别具有间隔空间(12);所述动铁片(13)通过固定柱(9)固定于所述下极板(11)上,所述动铁片(13)能够在所述间隔空间(12)内摆动;/n其中,所述动铁片(13)位于所述固定柱(9)的两侧结构为非对称结构;/n策动杆(5),所述策动杆(5)的一端与所述动铁片(1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振膜(3)的中心连接;/n其中,所述动铁片(13)朝向所述策动杆(5)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7),所述策动杆(5)通过所述第一凹槽(17)与所述动铁片(13)固定连接;/n线圈(10),缠绕在所述动铁片(13)上,且所述线圈(10)的端点通过接线端(8)连接至所述外壳体(1)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声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的一端面上设置有通孔(2);
振膜(3),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且所述振膜(3)与所述外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将所述外壳体(1)划分为第一腔体(4)和第二腔体(6),所述通孔(2)与所述第一腔体(4)连通,所述第二腔体(6)位于所述振膜(3)远离所述通孔(2)的一侧;
磁铁(7),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6)内;
相对设置的上极板(14)和下极板(11),且所述上极板(14)与所述下极板(11)分别与所述磁铁(7)固定连接;
动铁片(13),设置于所述上极板(14)和所述下极板(11)之间,且所述动铁片(13)与所述上极板(14)与所述下极板(11)之间分别具有间隔空间(12);所述动铁片(13)通过固定柱(9)固定于所述下极板(11)上,所述动铁片(13)能够在所述间隔空间(12)内摆动;
其中,所述动铁片(13)位于所述固定柱(9)的两侧结构为非对称结构;
策动杆(5),所述策动杆(5)的一端与所述动铁片(1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振膜(3)的中心连接;
其中,所述动铁片(13)朝向所述策动杆(5)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7),所述策动杆(5)通过所述第一凹槽(17)与所述动铁片(13)固定连接;
线圈(10),缠绕在所述动铁片(13)上,且所述线圈(10)的端点通过接线端(8)连接至所述外壳体(1)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9)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固定柱(9)与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动铁片(13)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片(13)还包括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翔于勃滕云周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