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秋进专利>正文

改进的万花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702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万花筒,包括凸透镜、镜座、视镜、内衬筒、前、后筒体,凸透镜由内衬筒与前筒体夹持定位于前筒体内部,视镜由镜座将之压合于后筒体的凸出部内而定位,该凸透镜的表面,是由多数平面镜面排列组成,用以面对光源,该视镜的镜面上设有彩色花纹图案。当旋转前筒体时,可控制使每一平面镜面,以凸透镜轴心为轴旋转,或当旋转后筒体时,可控制使每一平面镜面内的花纹图案同步自转,而具有特殊趣味的效果。(*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万花筒,尤其涉及一种可显示特殊趣味效果的改进的万花筒。一般所知的万花筒,大都是以一组三菱镜设于长圆形筒身内部作为基础结构,并利用该三菱镜作为花纹图案的反射镜。这种万花筒的结构虽然简单,但于操作上只能通过旋转筒身以达到改变花纹图案的显示效果,故其趣味性有限。另外,也有某些万花筒是设计在密封容器内部置入水、油及彩色颗粒来表现花纹图案,这种万花筒虽然能呈现较多样变化的花纹图案,但在操作上,与前述三菱镜式万花筒一样,只能旋转筒身来改变图案以显示效果,而使操作趣味性大打折扣。本创作人有鉴于上述问题亟待改进,积极着手研究,并经多次改良设计,终于研制成功本技术。亦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万花筒,设计以多个平面镜面构成的凸透镜作为聚光镜,配合镜面设有花纹图案的视镜,利用一内衬筒与一镜座,将的安装于可旋转的前筒体与后筒体之间,以显示特殊趣味效果的复式图案。或者是,可旋转前筒体,以控制使每一平面镜面依凸透镜轴心为轴而旋转,也可以旋转后筒体,以控制使每一平面镜面内的花纹图案同步自转,或同时反向转动前、后筒体,以控制每一旋转的花纹图案以凸透镜轴心为轴而旋转,以提供各种特殊趣味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万花筒,也可视需要增加视镜的数量,以及,将每一视镜上设置不同的花纹图案,使操作者可自由选择以不同的视镜对应于凸透镜,以增加花纹图案的变化。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进的万花筒,包括一凸透镜、一镜座、至少一视镜、一内衬筒,共同被安装于一前筒体与一后筒体所构成的万花筒壳体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筒体为一圆筒状,其开口端的内缘设有环形凸缘,此凸缘内侧设有一凹环槽;所述凸透镜为一透明镜,此凸透镜凸出的表面,由多块平面镜面排列构成;所述镜座为一圆筒状,其前方开口端外部设有凸缘,其后方设有凸出部,位于凸出部的内壁面环设有内凸缘,位于凸出部的外壁面环设有外凸缘;所述视镜为一透明镜,恰可被容置在镜座后方所设凸出部的开口端内部,此视镜包括于其镜面设有彩色的花纹图案;所述内衬筒为一圆筒状,其筒径小于前筒体及后筒体而能被同轴容置于前筒体与后筒体内部,该内衬筒前方开口端的内缘设有内环槽,恰可供容置凸透镜,于前方开口端的外缘设有外环凸勾,供扣合于前筒体的凹环槽内,而使此内衬筒结合于前筒体,同时使凸透镜被夹持定位,内衬筒的内壁面另设有一内凸缘,恰可止抵接触于镜座开口端的凸缘;所述后筒体与前筒体一样为一圆筒状设计,两者筒径相同,此后筒体后端面上设有至少一视窗,此视窗的内侧向筒体内凸伸形成一凹部,此凹部的内壁面上凹设一内环槽,此凹部的内凹空间恰可供容置镜座的凸出部与视镜,该内环槽恰可供凸出部的外凸缘扣合,使该镜座与后筒体间构成紧密结合,同时使视镜被夹持压合定位。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改进的万花筒,其中该凸透镜由内衬筒与前筒体将之夹持定位于前筒体内部,该视镜是由镜座的凸出部将之压合于后筒体的凹部内而定位,该内衬筒与镜座之间,由内衬筒的内凸缘止抵接触于镜座的开口端凸缘,使各构件之间呈相互牵制的嵌合状态。前述的改进的万花筒,其中该后筒体的端面上,设置多个视窗,每一视窗内设有视镜,每一视镜表面可设置不同的花纹图案。前述的改进的万花筒,其中该后筒体的端面上,设置单一视窗,并于后筒体内部设多个视镜,每一视镜表面可设置不同的花纹图案。本技术通过旋转前、后筒体可获得各种特殊的趣味效果,并使操作者可自由选择以不同的视镜对应于凸透镜,以增加花纹图案的变化。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万花筒立体示意图。图2为另一角度看本技术万花筒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万花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万花筒的组合剖视图。图5为图4所示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凸透镜镜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视镜镜面示意图。图9为观察万花筒视窗时所见到的花纹图案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具有多数视窗的后筒体实施例图。图11为本技术具有可旋转视窗的后筒体实施例图。如图1、2、3、所示,本技术的万花筒10,整体是由一凸透镜20、一镜座30、至少一视镜40、一内衬筒50,共同被安装于一前筒体11与一后筒体60所构成的万花筒壳体内部而组合构成。如图3、4、6所示,上述前筒体11为一圆筒状设计,其开口端的内缘设有环形凸缘12,此凸缘12内侧设有一凹环槽13。上述凸透镜20,为一透明镜,此凸透镜20凸出的表面,是由多块平面镜面21排列构成,如图7所示,用以面对光源而达到聚光的作用。上述镜座30,亦为一圆筒状设计,其剖视图如图6所示,包括于其前方开口端外部设有的凸缘31,其后方设有凸出部32,位于凸出部32的内壁面环设有内凸缘33,位于凸出部32的外壁面环设有外凸缘34。上述视镜40,为一透明镜,其体积较小,恰可被容置在镜座30后方所设凸出部32的开口端内部,此视镜40于其镜面设有彩色的花纹图案41,如图8、9、10所示。上述内衬筒50为一圆筒状,其筒径小于前筒体11及后筒体60,而能被同轴容置于前筒体11与后筒体60内部,如图3、4、6所示,该内衬筒50包括于其前方开口端的内缘设有内环槽51,恰可供容置前述凸透镜20,于前方开口端的外缘设有外环凸勾52,供扣合于前述前筒体11的凹环槽13内,而使此内衬筒50结合于前筒体11,同时使凸透镜20被夹持定位,如图4、5所示。又,位于内衬筒50的内壁面,另设有一内凸缘53,恰可止抵接触于前述镜座30开口端的凸缘31,如图4所示。又如图3、4、6所示,上述后筒体60与前筒体11一样为一圆筒状设计,两者筒径相同,而能共同构成万花筒10的外壳体。此后筒体60于其后端面上设有一视窗61,此视窗61的内侧向筒体60内凸伸形成一凹部62,如图6所示,于此凹部62的内壁面上凹设一内环槽63,此凹部62的内凹空间恰可供容置上述镜座30的凸出部32与视镜40,如图4所示,又,该内环槽63恰可供凸出部32的外凸缘34扣合,而使该镜座30与后筒体60间形成紧密结合,同时使视镜40被夹持压合定位。上述各构件组合后,如图4所示。其中,该凸透镜20是由内衬筒50与前筒体11,将之夹持定位于前筒体11内部。该视镜40是由镜座30的凸出部32将之压合于后筒体60的凹部62内而定位,该内衬筒50与镜座30之间,借由内衬筒50的内凸缘53止抵接触于镜座30的开口端凸缘31,而使各构件之间呈相互牵制的嵌合状态,不易松脱,并且,当旋转前筒体11时,能带动内衬筒50及凸透镜20旋转运动,当旋转后筒体60时,能带动镜座30及视镜40旋转运动。参阅图7、图8,当操作者自后筒体60的视窗61内,经视镜40向前方凸透镜20观察时,因视镜40表面花纹图案41镜射于凸透镜20每一平面镜面21上,而能自视窗61内看到如图9中所示的复式花纹图案。或者是,操作者可旋转前筒体11,控制使凸透镜20旋转,即使每一平面镜面21,依凸透镜20轴心为轴而旋转,如此将使图9中,每一平面镜面21内的花纹图案41亦以凸透镜20的轴心为轴而旋转。操作者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万花筒,包括一凸透镜、一镜座、至少一视镜、一内衬筒,共同被安装于一前筒体与一后筒体所构成的万花筒壳体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筒体为一圆筒状,其开口端的内缘设有环形凸缘,此凸缘内侧设有一凹环槽;所述凸透镜为一透明镜,此凸透镜 凸出的表面,由多块平面镜面排列构成;所述镜座为一圆筒状,其前方开口端外部设有凸缘,其后方设有凸出部,位于凸出部的内壁面环设有内凸缘,位于凸出部的外壁面环设有外凸缘;所述视镜为一透明镜,恰可被容置在镜座后方所设凸出部的开口端内部,此视 镜包括于其镜面设有彩色的花纹图案;所述内衬筒为一圆筒状,其筒径小于前筒体及后筒体而能被同轴容置于前筒体与后筒体内部,该内衬筒前方开口端的内缘设有内环槽,恰可供容置凸透镜,于前方开口端的外缘设有外环凸勾,供扣合于前筒体的凹槽内,而使此内衬 筒结合于前筒体,同时使凸透镜被夹持定位,内衬筒的内壁面另设有一内凸缘,恰可止抵接触于镜座开口端的凸缘;所述后筒体与前筒体一样为一圆筒状设计,两者筒径相同,此后筒体后端面上设有至少一视窗,此视窗的内侧向筒体内凸伸形成一凹部,此凹部的内壁面 上凹设一内环槽,此凹部的内凹空间恰可供容置镜座的凸出部与视镜,该内环槽恰可供凸出部的外凸缘扣合,使该镜座与后筒体间构成紧密结合,同时使视镜被夹持压合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秋进
申请(专利权)人:刘秋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