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62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包括第一螺旋谐振器、第二螺旋谐振器、第一色散结构和壳体,第一螺旋谐振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二螺旋谐振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色散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旋谐振器的第一端部以及所述第二螺旋谐振器的第一端部之间。壳体形成有腔体,所述第一螺旋谐振器、所述第二螺旋谐振器以及第一色散结构容置于所述腔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用于解决现有共腔螺旋谐振器滤波器无法产生传输零点导致带外抑制不达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
本技术涉及滤波
,特别涉及一种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
技术介绍
第五代无线通信网络(5G)已经逐渐开始商业化部署,为了进一步提升无线网络的吞吐量,5G网络的基站采用了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技术(MIMO)以及波束成形(beam-forming)等技术。受到这些技术的推动,在无线通讯中必不可少的微波元器件之一的滤波器,随着5G时代的来临,市场对于滤波器的需求量将大幅增加。同时新技术的采用,也对滤波器的小型化以及性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技术要求。目前基站上广泛应用的金属腔体滤波器,每个谐振器都采用的是相对独立的腔体的结构,为了提高品质因子保证足够低的插损指标,每个腔体本身必须有足够大的体积,同时谐振的谐振频率与腔体体积成反比。工作在1GHz以下的滤波器,通常采用在谐振器内加入如图2所示的螺旋谐振器的方法去缩小谐振器的体积。但是采用螺旋谐振器会降低谐振器的品质因子,从而导致插损指标很难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采用多个螺旋谐振器共用腔体的设计,可以提高滤波器整体的品质因子,但是无法在指定的频点产生传输零点,造成带外抑制指标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旨在解决现有共腔螺旋谐振器滤波器无法在指定频点产生传输零点导致带外抑制不达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所述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包括:第一螺旋谐振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二螺旋谐振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色散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旋谐振器的第一端部以及所述第二螺旋谐振器的第一端部之间;壳体,形成有腔体,所述第一螺旋谐振器、所述第二螺旋谐振器以及第一色散结构容置于所述腔体内。可选地,所述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还包括第一调谐件和第二调谐件,所述腔体具有相对的底部和顶部,所述腔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调谐件和所述第二调谐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安装于所述腔体上,并分别正对所述第一螺旋谐振器和所述第二螺旋谐振器的中心设置。可选地,所述壳体具有相对的底部和顶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与所述第一螺旋谐振器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柱与所述第二螺旋谐振器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螺旋谐振器以及所述第二螺旋谐振器均为圆柱形螺旋线圈,且所述第一螺旋谐振器的圆柱形螺旋线圈的绕线方向和所述第二螺旋谐振器的圆柱形螺旋线圈的绕线方向相反。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谐件和所述第二调谐件为调谐螺钉。可选地,所述第一色散结构为U型结构,所述第一色散结构包括第一金属段、第二金属段和第三金属段,所述第一金属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旋谐振器的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金属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金属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旋谐振器的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三金属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金属段的第二端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色散结构为金属连接线。可选地,所述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还包括耦合调谐螺钉,设置于所述腔体的顶部,且处于所述第一调谐件和所述第二调谐件之间。可选地,所述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还包括N个螺旋谐振器,N个螺旋谐振器间隔预设距离,N大于1。可选地,当所述N个螺旋谐振器的数量为N个时,相邻螺旋谐振器的圆柱形螺旋线圈的绕线方向相反。可选地,所述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还包括M个U型色散结构,任一U型色散结构均单独设置于任意两个螺旋谐振器之间,M小于N。本技术的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包括第一螺旋谐振器、第二螺旋谐振器、第一色散结构和壳体,其中,第一螺旋谐振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二螺旋谐振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壳体形成有腔体,第一色散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旋谐振器的第一端部以及所述第二螺旋谐振器的第一端部之间。所述第一螺旋谐振器、所述第二螺旋谐振器以及第一色散结构容置于所述腔体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螺旋谐振器和第二螺旋谐振器放入同一个壳体中,从而提高了腔体的等效体积,进一步提升了品质因子,改善了形成的滤波器的插损性能,同时减小了滤波器的体积。另外,还通过第一色散结构来实现传输零点,从而可以根据需求产生独立可控的传输零点。因此,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采用螺旋谐振器的滤波器具有良好的带内插损性能的前提下,还能提供优异的带外抑制性能,使低频滤波器的设计更加灵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示例性技术中采用螺旋谐振器的滤波器的结构框图;图3为本技术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中第一固定柱的高度h1和第二固定柱的高度h2对滤波器的色散特性的影响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中第一色散结构的d的长度的对滤波器的色散特性的影响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中可以实现的响应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用于解决共腔螺旋谐振器滤波器无法在指定频点产生传输零点导致带外抑制不达标的问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包括:/n第一螺旋谐振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n第二螺旋谐振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n第一色散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旋谐振器的第一端部以及所述第二螺旋谐振器的第一端部之间;/n壳体,形成有腔体,所述第一螺旋谐振器、所述第二螺旋谐振器以及第一色散结构容置于所述腔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包括:
第一螺旋谐振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第二螺旋谐振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第一色散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旋谐振器的第一端部以及所述第二螺旋谐振器的第一端部之间;
壳体,形成有腔体,所述第一螺旋谐振器、所述第二螺旋谐振器以及第一色散结构容置于所述腔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还包括第一调谐件和第二调谐件,所述腔体具有相对的底部和顶部,所述腔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调谐件和所述第二调谐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安装于所述腔体上,并分别正对所述第一螺旋谐振器和所述第二螺旋谐振器的中心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相对的底部和顶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与所述第一螺旋谐振器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柱与所述第二螺旋谐振器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腔螺旋谐振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谐振器以及所述第二螺旋谐振器均为圆柱形螺旋线圈,且所述第一螺旋谐振器的圆柱形螺旋线圈的绕线方向和所述第二螺旋谐振器的圆柱形螺旋线圈的绕线方向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幻韦大成
申请(专利权)人:迈微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