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波导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625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介质本体,所述介质本体上设置有若干隔离通槽和若干频率调谐盲孔;所述介质本体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端口信号传输孔;所述端口信号传输孔与至少部分所述频率调谐盲孔位于所述介质本体相对的两面;且在沿所述介质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端口信号传输孔与所述频率调谐盲孔不交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在提高带外抑制能力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质波导滤波器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滤波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技术介绍
随着5G通信的发展,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相应地对介质波导滤波器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带外抑制能力,通常需要将介质波导滤波器设置为多零点结构;然而,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多零点,通常需要设置容性耦合柱或者双面排腔的方式,然而,基于容性耦合柱的方式使得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后期调试难度加大;而基于双面排腔的方式使得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尺寸较大,后期调试、工艺难度加大,限制了介质波导滤波器的进一步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以实现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小型化,扩大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应用范围。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介质本体,所述介质本体上设置有若干隔离通槽和若干频率调谐盲孔;所述介质本体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端口信号传输孔;所述端口信号传输孔与至少部分所述频率调谐盲孔位于所述介质本体相对的两面;且在沿所述介质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端口信号传输孔与所述频率调谐盲孔不交叠。可选地,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的频率调谐盲孔之间不存在容性耦合窗口。可选地,所述端口信号传输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所述频率调谐盲孔。可选地,至少一个端口信号传输孔位于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频率调谐盲孔之间的中心位置。可选地,所述若干频率调谐盲孔包括八个频率调谐盲孔,所述八个频率调谐盲孔呈两行四列排布;所述隔离通槽包括第一隔离通槽、第二隔离通槽和第三隔离通槽;所述第一隔离通槽位于第一列频率调谐盲孔和第二列频率调谐盲孔之间,所述第二隔离通槽位于第二列频率调谐盲孔与第三列频率调谐盲孔之间,所述第三隔离通槽位于第三列频率调谐盲孔与第四列频率调谐盲孔之间;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信号传输孔包括第一端口信号传输孔和第二端口信号传输孔,所述第一端口信号传输孔位于第一列频率调谐盲孔和第二列频率调谐盲孔之间,所述第二端口信号传输孔位于第三列频率调谐盲孔与第四列频率调谐盲孔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离通槽与所述第三隔离通槽呈“十”字型,所述第二隔离通槽呈“一”字型。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口信号传输孔与所述第二端口信号传输孔,关于所述八个频率调谐盲孔的中心线对称。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离通槽与所述第二隔离通槽连通。可选地,所述若干个频率调谐盲孔位于一条直线上。可选地,至少部分所述频率调谐盲孔与所述端口信号传输孔位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同一面。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介质本体,介质本体上设置有若干隔离通槽和若干频率调谐盲孔;介质本体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端口信号传输孔;端口信号传输孔与至少部分频率调谐盲孔位于介质本体相对的两面;且在沿介质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端口信号传输孔与频率调谐盲孔不交叠。端口信号传输孔上的输入信号会经过频率调谐盲孔产生与该输入信号相位差为-180度的信号,即产生传输零点,由于不需要采用容性耦合柱来产生传输零点,可大幅度降低后期的调试优化难度,降低工时成本,有利于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小型化,扩大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应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的信号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的S参数曲线结果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介质本体101’、隔离通槽102’、频率调谐盲孔103’和端口信号传输孔104’,端口信号传输孔104’和频率调谐盲孔103’位于介质本体101’相对的两面,且位置相对,若需要产生传输零点,需要在介质本体101’上设置容性耦合柱105’,从而形成容性交叉耦合,而容性耦合柱105’的后期调试优化难度大,从而导致介质波导滤波器后期生产成本高,限制了介质波导滤波器在5G技术中的应用。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如下解决方案: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介质本体101,介质本体101上设置有若干隔离通槽102和若干频率调谐盲孔103;介质本体101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端口信号传输孔104;端口信号传输孔104与至少部分频率调谐盲孔103位于介质本体101相对的两面;且在沿介质本体101的厚度方向上,端口信号传输孔104与频率调谐盲孔103不交叠。具体地,介质本体101可为陶瓷本体,频率调谐盲孔103为介质本体101上开设的盲孔,介质本体101表面可设置有金属屏蔽层,如铜屏蔽层;端口信号传输孔104为介质本体101上开设的盲孔,端口信号传输孔104与至少部分频率调谐盲孔103位于介质本体101相对的两面,例如至少部分频率调谐盲孔103开设在介质本体101的正面,端口信号传输孔104开设于介质本体101的背面;端口信号传输孔104作为介质波导滤波器的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沿介质本体101的厚度方向上,端口信号传输孔104与频率调谐盲孔103不交叠,例如信号由其中一个端口信号传输孔1041输入后,信号沿两个方向传输,一路信号经频率调谐盲孔(1033-1034-1035-1036)传输至另外的端口信号传输孔1042,而另一路信号经过频率调谐盲孔(1031-1032)后产生与端口信号传输孔1041输入信号相位差为-180度的信号,即产生一组传输零点;可以理解的是,另外的端口信号传输孔1042也存在一路信号经频率调谐盲孔(1037-1038)产生与该频率调谐盲孔103输入信号相位差为-180度的信号,即另外一组传输零点,例如,从而本实施例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可产生多个传输零点;由于不需要采用容性耦合柱,可极大的降低后期优化调试难度,大幅度降低工时成本,同时实现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小型化,扩大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应用范围。可以理解的是,介质本体101的厚度方向为与介质本体101设置频率调谐盲孔103一面相垂直的方向,在此方向上,端口信号传输孔104与频率调谐盲孔103不交叠,也即端口信号传输孔104在此方向上的正投影与频率调谐盲孔103在此方向上的正投影不交叠。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介质本体,介质本体上设置有若干隔离通槽和若干频率调谐盲孔;介质本体上还设置有至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n介质本体,所述介质本体上设置有若干隔离通槽和若干频率调谐盲孔;/n所述介质本体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端口信号传输孔;/n所述端口信号传输孔与至少部分所述频率调谐盲孔位于所述介质本体相对的两面;且在沿所述介质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端口信号传输孔与所述频率调谐盲孔不交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
介质本体,所述介质本体上设置有若干隔离通槽和若干频率调谐盲孔;
所述介质本体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端口信号传输孔;
所述端口信号传输孔与至少部分所述频率调谐盲孔位于所述介质本体相对的两面;且在沿所述介质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端口信号传输孔与所述频率调谐盲孔不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的频率调谐盲孔之间不存在容性耦合窗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信号传输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所述频率调谐盲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端口信号传输孔位于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频率调谐盲孔之间的中心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频率调谐盲孔包括八个频率调谐盲孔,所述八个频率调谐盲孔呈两行四列排布;
所述隔离通槽包括第一隔离通槽、第二隔离通槽和第三隔离通槽;
所述第一隔离通槽位于第一列频率调谐盲孔和第二列频率调谐盲孔之间,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善册李少东孙兴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立讯射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