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器及空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7186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3
一种喷射器,包括:入口段,所述入口段连接分液器;出口段,所述出口段连接室内换热器;和抗性消声室,所述抗性消声室形成在所述入口段和出口段之间,所述抗性消声室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入口段的截面面积。同时还提供一种采用此种喷射器的空气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喷射器,由于抗性消声室的截面面积相对于入口段发生突变,气液两相制冷剂所产生的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引起阻抗的改变而产生声能的反射、干涉,从而降低由抗性消声室,即整个喷射器向外辐射的声能,从而达到消声目的,室内侧的用户不会受到干扰,提高了整个产品的使用舒适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喷射器既是一个热力学节流器件,也是一个机械振动减噪器件,具有双重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射器及空气调节装置
本技术属于空气调节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喷射器,以及一种采用此种喷射器的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空调器采用毛细管作为节流装置(简称毛细管空调)。在毛细管空调的制冷循环中,毛细管的下游连接分液器,分液器的每一个支路再连接蒸发器的各个支路。由于毛细管节流效率是所有节流形式中效率最低的一种,为了提高节流效率,现有技术中逐渐采用喷射器取代毛细管。喷射器(喷嘴)利用等熵过程使得高压的制冷剂(主流动)膨胀从而消除膨胀过程中的损失,并增加从蒸发器出口排出的抵押制冷剂(吸入流动)的压力而减少系统的功耗。现有技术中的喷嘴采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喷嘴的节流原理采用伯努利方程说明,在截面1-1与2-2截面之间的伯努利方程为:式中:P1,υ1:截面1-1处的压力和速度;P2,υ2:截面2-2处的压力和速度;ξ:流体从截面1-1到截面2-2处的局部阻力系数ρ:液体密度喷嘴节流压差通用公式:从中可以看出,喷嘴具有节流能力,由于流线型和圆锥型喷嘴流量系数最高,所以,出于降低节能损耗的初衷,优选将喷射器设计为流线型或者圆锥型。由于流线型喷射器的加工难度大,因此,目前通常选择如图1所示的圆锥型收敛喷嘴,喷嘴的实际加工流量系数在0.9-0.95之间,且需要保持高水准的内表面光洁度,以提高喷嘴的流量系数和耐磨性现有技术虽然充分考虑了流量吸收与能量转换效率,但没有考虑噪声抑制问题。由于喷射器需要与室内换热器,即蒸发器配套安装,圆锥形的喷嘴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噪声直接对用户产生影响,尤其是夜间会干扰睡眠,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喷射器没有考虑节流相变,容易产生流体噪声的问题,设计并公开一种全新的喷射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喷射器,包括:入口段,所述入口段连接分液器;出口段,所述出口段连接室内换热器;和抗性消声室,所述抗性消声室形成在所述入口段和出口段之间,所述抗性消声室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入口段的截面面积。为保持较高的节流效率并起到高效低噪的双重效果,所述入口段包括:圆锥管段,所述圆锥管段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的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端的截面直径,所述抗性消声室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端的截面直径。为提高消声性能,所述抗性消声室包括:干涉部,所述干涉部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抗性消声室的内壁上,另一端沿垂直于制冷剂流动方向的方向延伸或沿制冷剂流动方向倾斜延伸;所述干涉部与所述抗性消声室的内壁共同围成制冷剂流动路径。优选的,所述干涉部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任意两个相邻干涉部沿制冷剂流动方向依次布设并相向延伸。为同时达到消声降噪和更小的流阻的目的,所述干涉部可以设计为螺旋状。针对气液两相制冷剂的特定噪声频率,所述干涉部包括:第一干涉板,所述第一干涉板的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抗性消声室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干涉板的下端自上向下延伸,所述第一干涉板的下端与所述抗性消声室的内壁共同围成制冷剂流动路径;和第二干涉板,所述第二干涉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干涉板下游,所述第二干涉板的下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抗性消声室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干涉板的上端自下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干涉板的上端与所述抗性消声室的内壁共同围成制冷剂流动路径。进一步的,所述出口段为直管段,所述出口段的截面直径小于所述抗性消声室的截面直径。为达到阻性消声和抗性消声的双重结果,所述抗性消声室的外侧包覆有阻性吸声材料,所述阻性吸声材料为矿棉、玻璃棉、毛毡或木丝吸声板。进一步的,所述抗性消声室外侧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抗性消声室的外壁共同围成消声腔,所述阻性吸声材料填充在所述消声腔中。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喷射器;所述喷射器包括:入口段,所述入口段连接分液器;出口段,所述出口段连接室内换热器;和抗性消声室,所述抗性消声室形成在所述入口段和出口段之间,所述抗性消声室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入口段的截面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喷射器,由于抗性消声室的截面面积相对于入口段发生突变,气液两相制冷剂所产生的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引起阻抗的改变而产生声能的反射、干涉,从而降低由抗性消声室,即整个喷射器向外辐射的声能,从而达到消声目的,室内侧的用户不会受到干扰,提高了整个产品的使用舒适度。本技术所提供的喷射器既是一个热力学节流器件,也是一个机械振动减噪器件,具有双重功能。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喷射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喷射器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喷射器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采用如图2或图3所示的喷射器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循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一种应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喷射器如图2所示。出于兼顾能量转换效率和噪音抑制的双重需求,喷射器10优选设计为由入口段11、出口段17和抗性消声室14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入口段11设置在分液器20的下游并与分液器20连接,如图4所示。分液器20使用于蒸发器前,将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均匀的分配到蒸发器各个支路中。优选的,为每一个蒸发器支路配套设置一个喷射器10,即每一个喷射器10的入口段11分别与分液器20的一个支路连接。喷射器10的出口段17连接室内换热器30,经过节流后的呈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经由多个喷射器10流入室内换热器30,即蒸发器的各个支路中。在入口段11和出口段17之间还形成有抗性消声室14,抗性消声室14的截面面积大于入口段11的截面面积。由于抗性消声室14的截面面积相对于入口段11发生突变,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引起阻抗的改变而产生声能的反射、干涉,从而降低由抗性消声室14,即整个喷射器10向外辐射的声能,从而达到消声目的。这种喷射器既是一个热力学节流器件,也是一个机械振动减噪器件,由一个部件实现了双重功能,可以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入口段,所述入口段连接分液器;/n出口段,所述出口段连接室内换热器;和/n抗性消声室,所述抗性消声室形成在所述入口段和出口段之间,所述抗性消声室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入口段的截面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入口段,所述入口段连接分液器;
出口段,所述出口段连接室内换热器;和
抗性消声室,所述抗性消声室形成在所述入口段和出口段之间,所述抗性消声室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入口段的截面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口段包括:
圆锥管段,所述圆锥管段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的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端的截面直径,所述抗性消声室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端的截面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性消声室包括:
干涉部,所述干涉部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抗性消声室的内壁上,另一端沿垂直于制冷剂流动方向的方向延伸或沿制冷剂流动方向倾斜延伸;
所述干涉部与所述抗性消声室的内壁共同围成制冷剂流动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涉部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任意两个相邻干涉部沿制冷剂流动方向依次布设并相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涉部为螺旋形。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福俊王秀霞孙治国张强孙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