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除湿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156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净化除湿一体机,上壳体、压塑机、光触媒活性炭过滤网、用于固定保护压塑机的保护网和水气雾化器、下壳体、生态台、水循环管路;上壳体上底与下底连通,下壳体顶端开口,上壳体底部与所述下壳体顶部固定连接,光触媒活性炭过滤网可拆卸固定于上壳体顶部内壁;保护网可拆卸固定于上壳体内壁,位于光触媒活性炭过滤网下方,压塑机设置于保护网内;水气雾化器固定于压塑机底部,与水气雾化器输出端相连;生态台底部通过支撑杆固定于下壳体的底座上,水循环管路设置于生态台和底座形成的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空气净化和除湿集成一体,并通过绿植吸收空气净化后产生的水分进行除湿,避免空气在净化后产生的水汽再次进入空气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化除湿一体机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化除湿一体机。
技术介绍
现有市场上销售的除湿器以及空气净化器,大部分以吸附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除去空气中的水汽为主,功能单一,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更加注重生活品质,传统除湿机器或空气净化机作为家电,摆放在家中与整个家居环境不搭配,且在使用空气净化器时,如果房间内水汽严重,还要使用除湿器,不仅增加噪音,还增加了能耗,无法达到便携一体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净化除湿一体机,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净化除湿一体机,包括:空气净化系统和空气除湿系统;所述空气净化系统包括:上壳体、压缩机、光触媒活性炭过滤网、用于固定保护所述压缩机的保护网和水气雾化器;所述空气除湿系统包括:下壳体、用于绿植生长的生态台、水循环管路;所述上壳体上底与下底连通,所述下壳体顶端开口,所述上壳体底部与所述下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光触媒活性炭过滤网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上壳体顶部内壁;所述保护网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上壳体内壁,位于所述光触媒活性炭过滤网下方,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保护网内;所述水气雾化器固定于所述压缩机底部,与所述水气雾化器输出端相连;所述生态台底部通过支撑杆固定于所述下壳体的底座上,所述水循环管路设置于所述生态台和所述底座形成的空间内。进一步地,所述水循环管路设置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软管与所述生态台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软管与所述下壳体侧壁上的通孔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所述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上壳体内壁,位于所述光触媒活性炭过滤网和所述压缩机之间。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给所述生态台上的绿植提供光合作用的暖光灯,所述暖光灯固定于所述压缩机底部。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底座内水位的液位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检测环境湿度的湿度传感器。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上壳体上的信息显示屏,所述信息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底座内水位信息、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进一步地,所述光触媒活性炭过滤网和所述高效空气过滤器间距为5-10cm;所述高效空气过滤器和所述压缩机顶部距离为1-2cm。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的材质为高透光钢化玻璃。本技术将空气净化和除湿集成一体,并通过绿植吸收空气净化后产生的水分进行除湿,避免空气在净化后产生的水汽再次进入空气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净化除湿一体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净化除湿一体机的空气净化系统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净化除湿一体机的空气除湿系统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净化除湿一体机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净化除湿一体机,如图1所示,包括:空气净化系统和空气除湿系统;所述空气净化系统包括:上壳体5、压缩机3、光触媒活性炭过滤网1、用于固定保护所述压缩机3的保护网4和水气雾化器11;所述空气除湿系统包括:下壳体6、用于绿植生长的生态台7、水循环管路9;所述上壳体5上底与下底连通,所述下壳体6顶端开口,所述上壳体5底部与所述下壳体6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光触媒活性炭过滤网1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上壳体5顶部内壁;所述保护网4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上壳体5内壁,位于所述光触媒活性炭过滤网1下方,所述压缩机3设置于所述保护网4内;所述水气雾化器11固定于所述压缩机3底部,与所述水气雾化器11输出端相连;所述生态台7底部通过支撑杆8固定于所述下壳体6的底座10上,所述水循环管路9设置于所述生态台7和所述底座10形成的空间内。进一步地,所述水循环管路9设置有进水口9-1、第一出水口9-2和第二出水口9-3,所述第一出水口9-2通过软管与所述生态台7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9-3通过软管与所述下壳体6侧壁上的通孔14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2,所述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上壳体5内壁,位于所述光触媒活性炭过滤网1和所述压缩机3之间。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空气经过光触媒活性炭过滤网1和高效空气过滤器2进行两次过滤,压缩机3启动,过滤后的空气从压缩机10的入口进入,压缩机10对过滤后的空气进行除湿工作,并将除湿后的空气从上壳体5背部出风口(图中未示出)排出;因所述生态台7与所述下壳体6内壁存在缝隙,因此从压缩机底部水气雾化器11排出的水汽凝结成水珠后,沿着下壳体6的侧壁流入到底座10内,底座10内的水泵(图中未示出)与水循环管路9相连,如图3所示,水泵将底座10内的水从进水口9-1抽进至所述生态台7,并循环往复,以供绿植的生长需要。进一步地,为了使植物能够更好的生长,如图3所示,还包括:用于给所述生态台7上的绿植提供光合作用的暖光灯12,所述暖光灯12固定于所述压缩机3底部。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底座10内水位的液位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检测环境湿度的湿度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检测底座10内的水超于预设置时,置于上壳体5内的控制单元进行报警,以提示对底座内的水进行排放处理,通过水泵将水从进水口抽进水循环管路9,并从所述第二出水口9-3排出至下壳体6侧壁上的通孔14外。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观察检测数据,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上壳体5上的信息显示屏13,所述信息显示屏13用于显示所述底座10内水位信息、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杜空气的净化效果,所述光触媒活性炭过滤网1和所述高效空气过滤器2间距为5-10cm;所述高效空气过滤器2和所述压缩机3顶部距离为1-2cm。进一步地,为了绿植能够根号的进行光合作用,并且提高本技术的美观性,如图4所示,所述下壳体6的材质为高透光钢化玻璃,能够清晰的看见绿植的状态。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化除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净化系统和空气除湿系统;/n所述空气净化系统包括:上壳体(5)、压缩机(3)、光触媒活性炭过滤网(1)、用于固定保护所述压缩机(3)的保护网(4)和水气雾化器(11);/n所述空气除湿系统包括:下壳体(6)、用于绿植生长的生态台(7)、水循环管路(9);/n所述上壳体(5)上底与下底连通,所述下壳体(6)顶端开口,所述上壳体(5)底部与所述下壳体(6)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光触媒活性炭过滤网(1)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上壳体(5)顶部内壁;所述保护网(4)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上壳体(5)内壁,位于所述光触媒活性炭过滤网(1)下方,所述压缩机(3)设置于所述保护网(4)内;所述水气雾化器(11)固定于所述压缩机(3)底部,与所述水气雾化器(11)输出端相连;/n所述生态台(7)底部通过支撑杆(8)固定于所述下壳体(6)的底座(10)上,所述水循环管路(9)设置于所述生态台(7)和所述底座(10)形成的空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化除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净化系统和空气除湿系统;
所述空气净化系统包括:上壳体(5)、压缩机(3)、光触媒活性炭过滤网(1)、用于固定保护所述压缩机(3)的保护网(4)和水气雾化器(11);
所述空气除湿系统包括:下壳体(6)、用于绿植生长的生态台(7)、水循环管路(9);
所述上壳体(5)上底与下底连通,所述下壳体(6)顶端开口,所述上壳体(5)底部与所述下壳体(6)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光触媒活性炭过滤网(1)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上壳体(5)顶部内壁;所述保护网(4)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上壳体(5)内壁,位于所述光触媒活性炭过滤网(1)下方,所述压缩机(3)设置于所述保护网(4)内;所述水气雾化器(11)固定于所述压缩机(3)底部,与所述水气雾化器(11)输出端相连;
所述生态台(7)底部通过支撑杆(8)固定于所述下壳体(6)的底座(10)上,所述水循环管路(9)设置于所述生态台(7)和所述底座(10)形成的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除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管路(9)设置有进水口(9-1)、第一出水口(9-2)和第二出水口(9-3),所述第一出水口(9-2)通过软管与所述生态台(7)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9-3)通过软管与所述下壳体(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季杜守智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