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及光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711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导热基板、上层散热机构和下层散热机构,导热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基板面和第二基板面。上层散热机构包括多组间隔设置的上层散热鳍片组,上层散热鳍片组安装于第一基板面。下层散热机构包括下层散热鳍片组和下层挡风结构,下层散热鳍片组安装于第二基板面,且开设中部进风口,下层散热鳍片组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下层散热鳍片,中部进风口贯穿每个下层散热鳍片,下层挡风结构设置于下层散热鳍片组远离第二基板面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通过设置上层散热机构和下层散热机构,并且下层散热机构设有中部进风口,提升了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源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装置及光源系统
本技术涉及散热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光源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器已经被应用到各个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电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热,热量的积聚会严重缩短电器的使用寿命。散热器的主要作用是将电器等发热元件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不断导出并散发到环境中,使发热元件的温度保持在要求范围内,从而延长发热元件的使用寿命。现有的散热器多是通过单纯的增大散热器面积来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但是单纯地增大散热器不仅会使散热器变得笨重,而且散热器体积的增加会增加散热器所需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光源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导热基板、上层散热机构和下层散热机构,导热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基板面和第二基板面。上层散热机构包括多组间隔设置的上层散热鳍片组,上层散热鳍片组安装于第一基板面。下层散热机构包括下层散热鳍片组和下层挡风结构,下层散热鳍片组安装于第二基板面,且开设中部进风口,下层散热鳍片组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下层散热鳍片,中部进风口贯穿每个下层散热鳍片,下层挡风结构设置于下层散热鳍片组远离第二基板面的一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层散热机构还包括上挡风片,上挡风片设置于上层散热鳍片组远离第一基板面的一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层散热鳍片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列的上层散热鳍片,每个上层散热鳍片均部分被上挡风片覆盖。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下层散热鳍片相互平行,多个上层散热鳍片平行于多个下层散热鳍片。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导热基板设有多个热管埋置槽,上层散热机构还包括多个上层散热管,多个上层散热管错开排布且彼此间隔,每个上层散热管的一端安装于热管埋置槽,另一端穿设于多个上层散热鳍片。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下层散热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一下层散热管和多个第二下层散热管,第一下层散热管和第二下层散热管分别暴露于下层散热鳍片组的相对两侧,第一下层散热管穿过下层散热鳍片组中的部分下层散热鳍片,第二下层散热管穿过下层散热鳍片组中的部分下层散热鳍片。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下层散热管的一端与导热基板连接,另一端穿设于下层散热鳍片组中的部分下层散热鳍片;第二下层散热管的一端与导热基板连接,另一端穿设于下层散热鳍片组中的部分下层散热鳍片。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下层散热管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下层散热管的长度方向,且平行于中部进风口的长度方向。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下层挡风结构包括第一下挡风片和第二下挡风片,第一下挡风片和第二下挡风片分别位于中部进风口的相对两侧,每个下层散热鳍片均部分被第一下挡风片覆盖,且部分被第二下挡风片覆盖。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下层散热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风扇和至少一个第二风扇,至少一个第一风扇与至少一个第二风扇分别安装于下层散热鳍片组的相对两侧,中部进风口位于至少一个第一风扇与至少一个第二风扇之间。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光源系统,包括光源装置以及上述任一散热装置,第一基板面开设至少一个光源锁附孔,光源装置通过至少一个光源锁附孔安装于第一基板面且位于多组上层散热鳍片组之间。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光源系统还包括灯箱,灯箱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第三侧面连接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第一侧面开设多个第一通孔,第二侧面开设多个第二通孔,第三侧面开设多个第三通孔,多个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分别对应下层散热鳍片组的相对两侧,多个第三通孔与中部进风口对应。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及光源系统,通过设置上层散热机构和下层散热机构,并且下层散热机构设有中部进风口,在不增加散热装置体积的基础上,提升了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从而延长了光源系统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不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在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不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在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不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在又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不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在又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系统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系统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10,包括导热基板11、上层散热机构13和下层散热机构15,导热基板11包括相对的第一基板面112和第二基板面114。上层散热机构13包括多组间隔设置的上层散热鳍片组132,上层散热鳍片组132安装于第一基板面112。下层散热机构15包括下层散热鳍片组151和下层挡风结构153,下层散热鳍片组151安装于第二基板面114,且开设中部进风口1513,下层散热鳍片组151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下层散热鳍片1512,中部进风口1513贯穿每个下层散热鳍片1512,下层挡风结构153设置于下层散热鳍片组132远离第二基板面114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导热基板11大致为矩形板状结构,可以用于安装发热元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热基板11还可以与发热元件形状进行适配。在本实施例中,多组上层散热鳍片组132围绕发热元件设置,导热基板11与发热元件适配,可以减小上层散热鳍片组132与发热元件之间的距离,利于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多组上层散热鳍片组132,并经过多组上层散热鳍片组132传递至外界环境。作为一种示例,当发热元件为圆形或六边形时,导热基板11也可以大致为圆形或六边形。同时,散热装置10的整体形状也可以是与导热基板11对应的形状,例如散热装置10可以具有圆弧面或者六棱柱的侧面。作为另一种示例,当发热元件的体积缩小时,散热装置10也可以相应缩小体积。散热装置10的整体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热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基板面和第二基板面;/n上层散热机构,包括多组间隔设置的上层散热鳍片组,所述上层散热鳍片组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板面;及/n下层散热机构,包括下层散热鳍片组和下层挡风结构,所述下层散热鳍片组安装于所述第二基板面,且开设中部进风口,所述下层散热鳍片组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下层散热鳍片,所述中部进风口贯穿每个所述下层散热鳍片,所述下层挡风结构设置于所述下层散热鳍片组远离所述第二基板面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热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基板面和第二基板面;
上层散热机构,包括多组间隔设置的上层散热鳍片组,所述上层散热鳍片组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板面;及
下层散热机构,包括下层散热鳍片组和下层挡风结构,所述下层散热鳍片组安装于所述第二基板面,且开设中部进风口,所述下层散热鳍片组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下层散热鳍片,所述中部进风口贯穿每个所述下层散热鳍片,所述下层挡风结构设置于所述下层散热鳍片组远离所述第二基板面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散热机构还包括上挡风片,所述上挡风片设置于所述上层散热鳍片组远离所述第一基板面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散热鳍片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列的上层散热鳍片,每个所述上层散热鳍片均部分被所述上挡风片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下层散热鳍片相互平行,所述多个上层散热鳍片平行于所述多个下层散热鳍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基板设有多个热管埋置槽,所述上层散热机构还包括多个上层散热管,所述多个上层散热管错开排布且彼此间隔,每个所述上层散热管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热管埋置槽,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多个上层散热鳍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散热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一下层散热管和多个第二下层散热管,所述第一下层散热管和所述第二下层散热管分别暴露于所述下层散热鳍片组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下层散热管穿过所述下层散热鳍片组中的部分下层散热鳍片,所述第二下层散热管穿过所述下层散热鳍片组中的部分下层散热鳍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习剑陈辉张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