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引脚折弯的发光二极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07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引脚折弯的发光二极管结构,包括壳体、发光芯片、安装板、两引脚,发光芯片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散热框,散热框的上表面与发光芯片连接,散热框的下表面与安装板连接,散热框的内腔顶部阵列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安装板的下方连接有安装座,发光芯片的底部连接有分别与两引脚对应的导线,两导线贯穿散热框并且延伸至安装板内;安装板与导线对应的地方开设有引脚插槽,两引脚的上部插入引脚插槽内并且与导线接触;两引脚的下部贯穿安装座并且延伸至安装座外;安装座的下表面与引脚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供引脚插入的保护套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实现防折弯功能,并且通过将引脚设置为可更换,从而减少LED整体报废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引脚折弯的发光二极管结构
本技术涉及发光二极管
,尤其涉及一种防引脚折弯的发光二极管结构。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组件,初期多用作为指示灯、显示发光二极管板等,随着白光LED的出现,也被用作照明。LED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信息显示、信号灯、车用灯具、液晶屏背光源、通用照明五大类。在日常使用中,LED的焊脚容易发生折弯或者折断的情况,一方面影响正常的焊接质量,另一方面会导致整个LED报废,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鉴于这种情况,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实现防折弯功能,并且通过将引脚设置为可更换,从而减少LED整体报废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引脚折弯的发光二极管结构,包括壳体、发光芯片、安装板、两引脚,所述壳体罩设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发光芯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发光芯片和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散热框,所述散热框的上表面与所述发光芯片连接,所述散热框的下表面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散热框的内腔顶部阵列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所述安装板的下方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发光芯片的底部连接有分别与两所述引脚对应的导线,两所述导线贯穿所述散热框并且延伸至所述安装板内;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导线对应的地方开设有引脚插槽,两所述引脚的上部插入所述引脚插槽内并且与所述导线接触;两所述引脚的下部贯穿所述安装座并且延伸至所述安装座外;所述安装座的下表面与所述引脚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供所述引脚插入的保护套管;所述引脚贯穿所述保护套管并且延伸出所述保护套管外。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顶紧结构;所述顶紧结构包括套环结构、弹簧、导套,所述套环结构包括两供所述引脚插入的弹性橡胶套环以及将两所述弹性橡胶套环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部设置有插入所述导套的导柱,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柱外,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杆相抵接触,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导套的上表面相抵接触。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并且位于两所述保护套管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定位柱。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保护套管内设置有凸粒。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板靠近侧缘的地方周向阵列设置有若干反射板;所述安装座的侧面设置有收纳所述反射板的让位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安装座的下表面与引脚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供引脚插入的保护套管,引脚贯穿保护套管并且延伸出保护套管外,通过保护套管对引脚进行保护,从而实现防引脚折弯的功能;引脚的上部插入引脚插槽内并且与导线接触,当需要更换时,将旧的引脚拔出,再插入新的引脚即可,方便更换,从而减少LED整体报废的情况;2、安装座内设置有顶紧结构,通过顶紧结构将两引脚固紧并且促使两引脚保持向上的状体与导线过盈接触;3、安装板靠近侧缘的地方周向阵列设置有若干反射板,可以通过调整反射板的倾斜角度来调整光散发的方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视图。图2为套环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视图(反射板处于使用状态)。附图标记为:壳体10、发光芯片11、导线12、散热框13、散热翅片14、引脚插槽15、转轴16、安装板17、引脚19、引脚20、反射板18、弹性橡胶套环21、弹簧22、导套24、导柱23、顶紧结构25、安装座26、保护套管27、保护套管29、定位柱28、套环结构30、连接杆31。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引脚折弯的发光二极管结构,包括壳体10、发光芯片11、安装板17、引脚19和引脚20,引脚19设置为正极引脚,引脚20设置为负极引脚。壳体10罩设在安装板17上,发光芯片11设置在壳体10内,发光芯片11和安装板17之间设置有散热框13,散热框13的上表面与发光芯片11连接,散热框13的下表面与安装板17连接,散热框13的内腔顶部阵列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14;安装板17的下方连接有安装座26,发光芯片11的底部连接有分别与引脚19和引脚20对应的导线12,两导线12贯穿散热框13并且延伸至安装板17内。安装板17与导线12对应的地方开设有引脚插槽15,引脚19和引脚20的上部插入引脚插槽15内并且与导线12接触;引脚19和引脚20的下部贯穿安装座26并且延伸至安装座26外;安装座26的下表面与引脚19和引脚2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供引脚19和引脚20插入的保护套管27和保护套管29;引脚19和引脚20分别对应贯穿保护套管27和29保护套管并且延伸出保护套管27和保护套管29外。安装座26内设置有顶紧结构25;顶紧结构25包括套环结构30、弹簧22、导套24,套环结构30包括两供引脚19和引脚20插入的弹性橡胶套环21以及将两弹性橡胶套环21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杆31,连接杆31的下部设置有插入导套24的导柱23,弹簧22套设在导柱23外,弹簧22的上端与连接杆31相抵接触,弹簧22的下端与导套24的上表面相抵接触。通过弹簧22将套环结构顶起,而两弹性橡胶套环21分别与引脚19和引脚20紧密连接,因此,通过弹簧促使两引脚保持向上的状体从而与导线过盈接触。安装座26的底部并且位于保护套管27和保护套管29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定位柱28,通过设置定位柱28,安装时,将定位柱插入到电路板中进行定位。保护套管27和保护套管29内设置有凸粒,通过凸粒,促使引脚19和引脚20能够稳固地插设在保护套管27和保护套管29内。安装板17靠近侧缘的地方周向阵列设置有若干反射板18;安装座26的侧面设置有收纳反射板18的让位槽,让位槽内设置有转轴16。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座的下表面与引脚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供引脚插入的保护套管,引脚贯穿保护套管并且延伸出保护套管外,通过保护套管对引脚进行保护,从而实现防引脚折弯的功能;引脚的上部插入引脚插槽内并且与导线接触,当需要更换时,将旧的引脚拔出,再插入新的引脚即可,从而实现方便更换的功能。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引脚折弯的发光二极管结构,包括壳体(10)、发光芯片(11)、安装板(17)、两引脚(19、20),所述壳体(10)罩设在所述安装板(17)上,所述发光芯片(11)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芯片(11)和所述安装板(17)之间设置有散热框(13),所述散热框(13)的上表面与所述发光芯片(11)连接,所述散热框(13)的下表面与所述安装板(17)连接,所述散热框(13)的内腔顶部阵列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14);所述安装板(17)的下方连接有安装座(26),所述发光芯片(11)的底部连接有分别与两所述引脚(19、20)对应的导线(12),两所述导线(12)贯穿所述散热框(13)并且延伸至所述安装板(17)内;所述安装板(17)与所述导线(12)对应的地方开设有引脚插槽(15),两所述引脚(19、20)的上部插入所述引脚插槽(15)内并且与所述导线(12)接触;两所述引脚(19、20)的下部贯穿所述安装座(26)并且延伸至所述安装座(26)外;所述安装座(26)的下表面与所述引脚(19、2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供所述引脚(19、20)插入的保护套管(27、29);所述引脚(19、20)贯穿所述保护套管(27、29)并且延伸出所述保护套管(27、29)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引脚折弯的发光二极管结构,包括壳体(10)、发光芯片(11)、安装板(17)、两引脚(19、20),所述壳体(10)罩设在所述安装板(17)上,所述发光芯片(11)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芯片(11)和所述安装板(17)之间设置有散热框(13),所述散热框(13)的上表面与所述发光芯片(11)连接,所述散热框(13)的下表面与所述安装板(17)连接,所述散热框(13)的内腔顶部阵列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14);所述安装板(17)的下方连接有安装座(26),所述发光芯片(11)的底部连接有分别与两所述引脚(19、20)对应的导线(12),两所述导线(12)贯穿所述散热框(13)并且延伸至所述安装板(17)内;所述安装板(17)与所述导线(12)对应的地方开设有引脚插槽(15),两所述引脚(19、20)的上部插入所述引脚插槽(15)内并且与所述导线(12)接触;两所述引脚(19、20)的下部贯穿所述安装座(26)并且延伸至所述安装座(26)外;所述安装座(26)的下表面与所述引脚(19、2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供所述引脚(19、20)插入的保护套管(27、29);所述引脚(19、20)贯穿所述保护套管(27、29)并且延伸出所述保护套管(27、29)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伊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