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与鱼道相结合的多功能船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679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与鱼道相结合的多功能船闸,属于水利工程设备与机械技术领域。该多功能船闸包括上闸首、下闸首以及闸室段,其中上下闸首处各设有旋转闸门,旋转闸门部分包括弧形闸门、门叶、连接门叶的主轴、圆形盖板、支撑圆盘以及可调节闸门升降的承力伸缩杆,承力伸缩杆由液压驱动。门叶上设有开度可调节的叶栅,以调节水流流速,实现诱鱼效果。承力伸缩杆上端设有齿轮安装构件,可调节控制旋转闸门的旋转、升降。船闸闸首部位有升降槽,在有通航、行洪排涝等需求时由液压驱动伸缩杆控制旋转闸门部分沉降于升降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鱼道与船闸合二为一,节约了成本;可实现诱鱼、旋转驱鱼、通航、挡水、行洪排涝等多重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鱼道相结合的多功能船闸
本技术属于水利工程设备及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与鱼道相结合的多功能船闸。
技术介绍
鱼道是一种过鱼建筑物,是供鱼类洄游通过拦河建筑物的人工水槽,鱼道的设计主要考虑鱼类的上溯习性。在拦河建筑物的下游,鱼类常依靠水流的吸引进入鱼道,鱼类在鱼道中靠自身力量克服流速溯游至上游。随着大量水利设施的不断修建,鱼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拦河建筑物隔断了上下游的水流,使得原来河流里的鱼类无法洄游,造成大量鱼类的减少甚至灭绝。现有的鱼道存在着不能满足不同鱼类洄游,过鱼效率低,需求不适用与高水头差拦河建筑物等缺点。船闸是拦河建筑物建成后解决水上通航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拦河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拦河建筑物建成后,船闸成为上下游水体连通的重要通道,因此具备成为鱼类洄游通道的潜在条件。对船闸升级改造,实现船闸过鱼,利用船闸过鱼既可以降低单独建设鱼道所花费的成本,又可以解决鱼道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同时提高了船闸的利用率,益处颇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鱼道相结合的多功能船闸,船闸和鱼道合二为一,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鱼道相结合的多功能船闸,包括上闸首(1)、闸室段(3)、下闸首(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闸首内均设有一组旋转闸门,所述旋转闸门通过承力伸缩杆(13)可在上、下闸首内升降;通过承力伸缩杆,使旋转闸门在对应闸首内上升,通过旋转闸门的旋转,使对应闸首处实现过鱼或挡水;通过承力伸缩杆,使旋转闸门在对应闸首处下降至闸室底板(4)的底部,以实现通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鱼道相结合的多功能船闸,包括上闸首(1)、闸室段(3)、下闸首(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闸首内均设有一组旋转闸门,所述旋转闸门通过承力伸缩杆(13)可在上、下闸首内升降;通过承力伸缩杆,使旋转闸门在对应闸首内上升,通过旋转闸门的旋转,使对应闸首处实现过鱼或挡水;通过承力伸缩杆,使旋转闸门在对应闸首处下降至闸室底板(4)的底部,以实现通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鱼道相结合的多功能船闸,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闸首内的闸室底板底部设有升降槽(5),槽体形状整体呈圆柱体形;每组旋转闸门包括支撑圆盘(12)以及安装于支撑圆盘上的四片门叶(9)、主轴(10)、两片弧形闸门(8);所述主轴固定连接于支撑圆盘中心,四片门叶以主轴为中心,垂直交叉布置,构成十字型;两片弧形闸门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片门叶的外侧边密封固定连接,且两片弧形闸门相对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与鱼道相结合的多功能船闸,其特征在于,每片门叶上均设有若干叶栅(9.1),每个叶栅与对应门叶转动连接;所述主轴上设有电动螺旋杆(9.4),所述电动螺旋杆安装于主轴中部;每个门叶配备一根绳索(9.3),每根绳索依次将同一门叶上的叶栅相连,其端部缠绕于电动螺旋杆;通过控制电动螺旋杆的旋转,控制绳索松紧程度,绳索拉紧,使叶栅开度变小,绳索放松,叶栅在水流冲击下开度变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与鱼道相结合的多功能船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闸门与门叶的上端安装有圆形盖板(11),所述圆形盖板边缘布置有环形塑性止水(11.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波吕和品陆伟刚夏辉李占超徐磊周秉南江飞龙贾怀军王抱清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