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裘胜专利>正文

改进型缝纫机供吸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60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进型缝纫机供吸泵,属于缝纫机润滑装置的技术领域,包括立轴、离心轮、叶轮以及依次连接的连接板、泵体、隔离板、网盖;泵体上设有轴孔、回油腔、供油管、供油管路、回油管路、排出孔;回油管路、排出孔均与回油腔连通;供油管的入口一通过隔离板上的通孔一与网盖连通;供油管路的入口二开设在泵体的壁体上,与入口二位置相对应的网盖位置上开设有引流槽;立轴位于在轴孔内;离心轮位于回油腔内,且离心轮安装在立轴外壁上;回油管路的出油口位于离心轮所覆盖的范围内,排出孔则位于离心轮所在范围外;叶轮位于隔离板与网盖之间,且叶轮的外花键轴穿过隔离板后,配合插入至立轴的内花键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噪音、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型缝纫机供吸泵
本技术公开一种改进型缝纫机供吸泵,属于缝纫机润滑装置的

技术介绍
缝纫机供吸泵有三大功能:一润滑,二冷却,三清洗。缝纫机供吸泵是缝纫机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可为机针提供润滑油。目前市场上有一种通过相互啮合的大齿轮、小齿轮的运转产生正负压区,在回油腔内实现对余油的抽回及将余油重新送回供油池的缝纫机供吸泵,经使用者反应存在齿轮传动声音响(噪音大),且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噪音、寿命长的改进型缝纫机供吸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型缝纫机供吸泵,包括泵体、连接板、隔离板、网盖、立轴、离心轮、叶轮;其中,连接板、泵体、隔离板、网盖依次连接;泵体上设有轴孔、回油腔、供油管、供油管路、回油管路、排出孔;回油管路、排出孔均与回油腔连通;供油管位于泵体内部的入口一通过隔离板上的通孔一与网盖连通;供油管路位于泵体上的入口二开设在泵体的壁体上,与入口二位置相对应的网盖位置上开设有引流槽(即入口二通过网盖上的引流槽与网盖连通);立轴位于在轴孔内,且立轴上设有内花键孔;离心轮位于回油腔内,且离心轮安装在立轴外壁上;回油管路的出油口位于离心轮所覆盖的范围内(即回油管路的出油口被离心轮覆盖),排出孔则位于离心轮所在范围外;叶轮位于隔离板与网盖之间,且叶轮的外花键轴穿过隔离板后,配合插入至立轴的内花键孔内。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离心轮包括若干均匀设置在立轴外壁上的叶片,回油管路的出油口位置靠近立轴外壁。出油口的位置越靠近叶片的根部(即越靠近立轴外壁),出油口上产生负压的效果越好。所述离心轮与立轴之间为一体式结构。本技术通过采用一个离心轮代替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的结构改进,利用离心轮旋转时的离心力甩干技术将余油抽回至油箱中(离心轮旋转过程中,通过回油管路将余油吸至回油腔内,同时再通过排出孔将余油排出),实现了无噪音、寿命长的目的。同时,本技术还具有整体结构简化(用一个离心轮取代了一对齿轮及与齿轮配套的齿轮轴)、加工精度要求低(因齿轮相互配合需要一定的精度要求,而单独的离心轮则不需要)、生产成本低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离心轮和立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网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技术改进型缝纫机供吸泵,包括泵体6、连接板7、隔离板3、网盖1、立轴5、离心轮4、叶轮2。其中,连接板7、泵体6、隔离板3、网盖1依次连接。泵体6上设有轴孔61、回油腔62、供油管63、供油管路64、回油管路65、排出孔66;回油管路65、排出孔66均与回油腔62连通;供油管63位于泵体6内部的入口一631通过隔离板3上的通孔一31与网盖1连通;供油管路64位于泵体6上的入口二641开设在泵体6的壁体上,与入口二641位置相对应的网盖1位置上开设有引流槽11。立轴5位于在轴孔61内,且立轴5上设有内花键孔51。离心轮4位于回油腔62内,且离心轮4安装在立轴5外壁上;回油管路65的出油口651位于离心轮4所覆盖的范围内,排出孔66则位于离心轮4所在范围外。叶轮2位于隔离板3与网盖1之间,且叶轮2的外花键轴21穿过隔离板3后,配合插入至立轴5的内花键孔51内。本实施例中,离心轮4包括若干均匀设置在立轴5外壁上的叶片41,回油管路65的出油口651位置靠近立轴5外壁。为进一步优化结构,本技术中,离心轮4与立轴5之间为一体式结构。本技术改进型缝纫机供吸泵装配在缝纫机上后,其整个网盖1及部分泵体6浸在供油池内。缝纫机启动后,缝纫机上与供吸泵相连的输出轴带动立轴5转动,立轴5再带动叶轮2和离心轮4转动。叶轮2转动时,供油池内的油依次经过隔离板3上的通孔一31、供油管63的入口一631进入供油管63,同时,供油池内的油还依次经过引流槽11、供油管路64的入口二641进入供油管路64,最后由供油管63和供油管路64为缝纫机相应部位供油。本实施例中,在隔离板3的作用下,回油腔62形成相对独立的封闭空间。离心轮4在旋转过程中,会在回油管路65的出油口651上形成负压,从而产生吸力,实现将余油从回油管路65吸入回油腔62的动作。同时,被吸入回油腔62内的余油在离心轮4的旋转过程中被甩出离心轮4外,并通过排出孔66排出至泵体6外,最终流入供油池内。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而非对本技术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缝纫机供吸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连接板、隔离板、网盖、立轴、离心轮、叶轮;/n其中,连接板、泵体、隔离板、网盖依次连接;/n泵体上设有轴孔、回油腔、供油管、供油管路、回油管路、排出孔;回油管路、排出孔均与回油腔连通;供油管位于泵体内部的入口一通过隔离板上的通孔一与网盖连通;供油管路位于泵体上的入口二开设在泵体的壁体上,与入口二位置相对应的网盖位置上开设有引流槽;/n立轴位于在轴孔内,且立轴上设有内花键孔;/n离心轮位于回油腔内,且离心轮安装在立轴外壁上;回油管路的出油口位于离心轮所覆盖的范围内,排出孔则位于离心轮所在范围外;/n叶轮位于隔离板与网盖之间,且叶轮的外花键轴穿过隔离板后,配合插入至立轴的内花键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缝纫机供吸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连接板、隔离板、网盖、立轴、离心轮、叶轮;
其中,连接板、泵体、隔离板、网盖依次连接;
泵体上设有轴孔、回油腔、供油管、供油管路、回油管路、排出孔;回油管路、排出孔均与回油腔连通;供油管位于泵体内部的入口一通过隔离板上的通孔一与网盖连通;供油管路位于泵体上的入口二开设在泵体的壁体上,与入口二位置相对应的网盖位置上开设有引流槽;
立轴位于在轴孔内,且立轴上设有内花键孔;
离心轮位于回油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胜
申请(专利权)人:裘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