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铸带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589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加热铸带头,其包括进料管等,第一保温板、第二保温板、第三保温板、第四保温板分别位于铸带头本体的四个正面上,第一保温侧板、第二保温侧板分别位于铸带头本体的两侧,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一端与进料管连接,法兰套在进料管的一端上,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一端与铸带头本体连接,通孔的一端与进料管连通,通孔的另一端与分配腔连通,模板垫片位于分配腔的一侧,分配板位于模板垫片和喷丝板之间,电加热棒插入在铸带头本体内,电线与电加热棒连接,分配腔的形状为扁喇叭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加热效果和效率,防止热量散发出去,提高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加热铸带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铸带头,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加热铸带头。
技术介绍
在聚合物加工领域,铸带头的作用是将熔融状态的聚合物进行挤压分配并形成丝股带束状。目前,铸带头的结构主要包括铸带头腔体,铸带头腔体内设置有用于盛放熔融状态的聚合物的分配腔,分配腔的主要作用是将熔融状态的聚合物进行分配。铸带头腔体外设置有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对铸带头腔体内的聚合物进行加热,使聚合物保持在熔融状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但目前的铸带头的加热板都位于铸带头本体的外侧,加热效果和效率低,热量容易散发出去,保温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加热铸带头。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电加热铸带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进料管、第一保温板、第二保温板、第三保温板、第四保温板、第一保温侧板、第二保温侧板、法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喷丝板、铸带头本体、模板垫片、分配板、电加热棒、电线、第一通孔、分配腔,第一保温板、第二保温板、第三保温板、第四保温板分别位于铸带头本体的四个正面上,第一保温侧板、第二保温侧板分别位于铸带头本体的两侧,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一端与进料管连接,法兰套在进料管的一端上,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一端与铸带头本体连接,第一通孔的一端与进料管连通,第一通孔的另一端与分配腔连通,模板垫片位于分配腔的一侧,分配板位于模板垫片和喷丝板之间,电加热棒插入在铸带头本体内,电线与电加热棒连接,分配腔的形状为扁喇叭型。优选地,所述电加热棒的一端设有一个连接片。优选地,所述铸带头本体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优选地,所述分配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和分配孔,第一固定孔位于分配孔的外侧。优选地,所述喷丝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定位孔、球面孔、锥形孔,定位孔位于第二固定孔的一侧;球面孔和锥形孔组成喷丝孔,第二固定孔、定位孔都位于喷丝孔的外侧。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温板、第二保温板、第三保温板、第四保温板、第一保温侧板、第二保温侧板都设有多个第三固定孔。优选地,所述电线上包裹着一层耐热保护套。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一,电加热棒插入在铸带头本体内,可以提高加热效果和效率,比现有位于铸带头本体表面上加热的加热板等进行的加热效果好。第一温度传感器对进料管的原料进行温度监测,第二温度传感器对铸带头本体的加热温度进行监测,从而精确控制电加热棒的加热温度,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让熔融状态的聚合物达到合适的流动性,确保喷丝过程流速与压力。二,分配腔的形状为扁喇叭型,分配腔的表面设置为流线型渐变结构,符合液体的流动原理,有利于原料的挤出分配,不容易在分配腔内形成积料,而且原料在分配腔内流动速度快,就可以在保证单位时间内挤出原料的总量不变的条件下,减少分配腔的体积,当铸带头停止工作时,分配腔内留存的原料减少,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原料。法兰方便将进料管与挤出机固定,固定牢靠。三,第一保温板、第二保温板、第三保温板、第四保温板、第一保温侧板、第二保温侧板对铸带头本体的各个面进行保温,防止热量散发出去,提高保温效果,结构简单,方便组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加热铸带头的一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加热铸带头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铸带头本体、电线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喷丝板、模板垫片、分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电加热棒、电线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电加热铸带头的内部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分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喷丝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电加热铸带头包括进料管1、第一保温板2、第二保温板3、第三保温板4、第四保温板5、第一保温侧板6、第二保温侧板7、法兰8、第一温度传感器9、第二温度传感器10、喷丝板11、铸带头本体12、模板垫片13、分配板14、电加热棒15、电线16、第一通孔18、分配腔19,第一保温板2、第二保温板3、第三保温板4、第四保温板5分别位于铸带头本体12的四个正面上,第一保温侧板6、第二保温侧板7分别位于铸带头本体12的两侧,第一温度传感器9的一端与进料管1连接,法兰8套在进料管1的一端上,第二温度传感器10的一端与铸带头本体12连接,第一通孔18的一端与进料管1连通,第一通孔18的另一端与分配腔19连通,模板垫片13位于分配腔19的一侧,分配板14位于模板垫片13和喷丝板11之间,电加热棒15插入在铸带头本体12内,电线16与电加热棒15连接,分配腔19的形状为扁喇叭型。电加热棒15的一端设有一个连接片17,方便对电加热棒15进行定位和安装。铸带头本体12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0,方便电加热棒15插入。分配板14上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21和分配孔22,第一固定孔21位于分配孔22的外侧,第一固定孔21方便将分配板14进行固定,分配孔22用于对物料进行分配,提高均匀性。喷丝板11上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23、定位孔24、球面孔25、锥形孔26,定位孔24位于第二固定孔23的一侧,第二固定孔23、定位孔24分别方便将喷丝板11进行固定和定位,装配、定位方便快捷;球面孔25和锥形孔26组成喷丝孔,第二固定孔23、定位孔24都位于喷丝孔的外侧,使熔融状态的聚合物能自然流通且使各喷丝孔的部位受压均匀,保证了丝股的同等性状。第一保温板2、第二保温板3、第三保温板4、第四保温板5、第一保温侧板6、第二保温侧板7都设有多个第三固定孔,方便与铸带头本体12固定。电线16上包裹着一层耐热保护套27,耐热保护套27可以保护电线,提高电线16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本技术的进料管1、第一保温板2、第二保温板3、第三保温板4、第四保温板5、第一保温侧板6、第二保温侧板7、法兰8、第一温度传感器9、第二温度传感器10、喷丝板11、铸带头本体12、模板垫片13、分配板14、电加热棒15、电线16、连接片17、第一通孔18、分配腔19、第二通孔20、第一固定孔21、分配孔22、第二固定孔23、定位孔24、球面孔25、锥形孔26、耐热保护套27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使用时,原料聚合物通过进料管1进入,然后进入到铸带头本体12内,电加热棒15通过电线与外部的电源对铸带头本体12进行加热,电加热棒15与铸带头本体12表面接触并进行热交换达成升温保温的功能,生成熔融状态的聚合物,然后通过分配板14的分配,最后通过喷丝板11形成丝股带束状。电加热棒15插入在铸带头本体12内,可以提高加热效果和效率,比现有位于铸带头本体12表面上加热的加热板等进行的加热效果好。第一温度传感器9对进料管1的原料进行温度监测,第二温度传感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加热铸带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进料管(1)、第一保温板(2)、第二保温板(3)、第三保温板(4)、第四保温板(5)、第一保温侧板(6)、第二保温侧板(7)、法兰(8)、第一温度传感器(9)、第二温度传感器(10)、喷丝板(11)、铸带头本体(12)、模板垫片(13)、分配板(14)、电加热棒(15)、电线(16)、第一通孔(18)、分配腔(19),第一保温板(2)、第二保温板(3)、第三保温板(4)、第四保温板(5)分别位于铸带头本体(12)的四个正面上,第一保温侧板(6)、第二保温侧板(7)分别位于铸带头本体(12)的两侧,第一温度传感器(9)的一端与进料管(1)连接,法兰(8)套在进料管(1)的一端上,第二温度传感器(10)的一端与铸带头本体(12)连接,第一通孔(18)的一端与进料管(1)连通,第一通孔(18)的另一端与分配腔(19)连通,模板垫片(13)位于分配腔(19)的一侧,分配板(14)位于模板垫片(13)和喷丝板(11)之间,电加热棒(15)插入在铸带头本体(12)内,电线(16)与电加热棒(15)连接,分配腔(19)的形状为扁喇叭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加热铸带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进料管(1)、第一保温板(2)、第二保温板(3)、第三保温板(4)、第四保温板(5)、第一保温侧板(6)、第二保温侧板(7)、法兰(8)、第一温度传感器(9)、第二温度传感器(10)、喷丝板(11)、铸带头本体(12)、模板垫片(13)、分配板(14)、电加热棒(15)、电线(16)、第一通孔(18)、分配腔(19),第一保温板(2)、第二保温板(3)、第三保温板(4)、第四保温板(5)分别位于铸带头本体(12)的四个正面上,第一保温侧板(6)、第二保温侧板(7)分别位于铸带头本体(12)的两侧,第一温度传感器(9)的一端与进料管(1)连接,法兰(8)套在进料管(1)的一端上,第二温度传感器(10)的一端与铸带头本体(12)连接,第一通孔(18)的一端与进料管(1)连通,第一通孔(18)的另一端与分配腔(19)连通,模板垫片(13)位于分配腔(19)的一侧,分配板(14)位于模板垫片(13)和喷丝板(11)之间,电加热棒(15)插入在铸带头本体(12)内,电线(16)与电加热棒(15)连接,分配腔(19)的形状为扁喇叭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铸带头,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宗山殷万里苗广会张英
申请(专利权)人:吉铨精密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