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塔水质监控与吸垢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651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塔水质监控与吸垢一体化装置,包括电解槽,所述电解槽的上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四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外表面设置有吸垢装置,且四组支撑臂都与吸垢装置连接,所述吸垢装置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监控结构,所述吸垢装置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阳极结构,所述电解槽的左侧外表面设置有入水管,所述入水管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冷却塔水质监控与吸垢一体化装置,该冷却塔水质监控与吸垢一体化装置可以监控冷却水塔EC、PH、温度、CL‑等重要参数,可以通过吸垢装置向钛合金电极施加直流电,通过电化学进行水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塔水质监控与吸垢一体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质监控与吸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塔水质监控与吸垢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现有的冷却塔一些重要参数没有做到实时监控,其次,冷却塔水质需要处理,而化学水处理对环境的污染非常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冷却塔水质监控与吸垢一体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塔水质监控与吸垢一体化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冷却塔水质监控与吸垢一体化装置,包括电解槽,所述电解槽的上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四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外表面设置有吸垢装置,且四组支撑臂都与吸垢装置连接,所述电解槽的右侧连接有监控结构,所述吸垢装置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阳极结构,所述电解槽的左侧外表面设置有入水管,所述入水管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阀。优选的,所述电解槽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四组连接孔,所述支撑臂的每一组下端外表面都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支撑臂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臂通过连接杆嵌入连接孔与电解槽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臂与吸垢装置之间为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吸垢装置通过支撑臂与电解槽连接,使电解槽内壁充当阴极。优选的,所述监控结构包括电导率控制仪、PH控制仪、温度监控记录仪与氯离子在线监控仪,所述监控结构的表面设置有供电导率控制仪、PH控制仪、温度监控记录仪、氯离子在线监控仪放置的槽,所述电导率控制仪、PH控制仪、温度监控记录仪、氯离子在线监控仪各设置有探测头,且与探测头连接的线放置在监控结构的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可通过抽出放置于吸垢装置内电导率控制仪、PH控制仪、温度监控记录仪、氯离子在线监控仪的探测头,然后分别可检测冷却水塔EC、PH、温度、CL-等重要参数。优选的,所述阳极结构包括支撑杆、连接圈与电极,所述支撑杆与吸垢装置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圈固定设置于支撑杆的下端外表面,所述电极固定设置于连接圈的下端外表面,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CAE系统,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L电解系统,且+L电解系统与CAE系统串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吸垢装置向钛合金电极施加直流电,阳极附近同时生成氧自由基、臭氧和双氧水,强化反应室内和整个水系统的消毒效果,+L电解系统与CAE系统串联起来使用,更有效的在水系统中对硅石沉淀和防止硅石结晶。优选的,所述电解槽与入水管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入水管与电解槽连通,所述控制阀与入水管之间为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水通过入水管进入此一体化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冷却塔水质监控与吸垢一体化装置,通过设置有吸垢装置、阳极结构与电解槽,内壁在系统中充当阴极,邻近反应室壁的扩散层,扰乱了水垢的化学平衡,形成碳酸钙从水中析出,附着在内壁上,水中高达30%的水垢预先析出、去除,同时阴极的电流导致溶解的重金属离子形成氧化物沉淀,沉到反应室底部,同时,这种强碱性环境不允许任何微生物存活,在阳极附近同时生成氧自由基、臭氧和双氧水,这些物质进一步强化了在反应室内和整个水系统的消毒效果,通过设置有监控结构,电导率控制仪、PH控制仪、温度监控记录仪、氯离子在线监控仪的探测头,然后分别可检测冷却水塔EC、PH、温度、CL-等重要参数,整个一种冷却塔水质监控与吸垢一体化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冷却塔水质监控与吸垢一体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冷却塔水质监控与吸垢一体化装置的监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冷却塔水质监控与吸垢一体化装置的阳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冷却塔水质监控与吸垢一体化装置的电解槽示意图。图中:1、电解槽;11、连接孔;2、支撑臂;21、连接杆;3、吸垢装置;4、监控结构;41、电导率控制仪;42、PH控制仪;43、温度监控记录仪;44、氯离子在线监控仪;5、阳极结构;51、支撑杆;52、CAE系统;53、+L电解系统;54、连接圈;55、电极;6、入水管;61、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冷却塔水质监控与吸垢一体化装置,包括电解槽1,电解槽1的上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四组支撑臂2,支撑臂2的外表面设置有吸垢装置3,且四组支撑臂2都与吸垢装置3连接,电解槽1的右侧连接有监控结构4,吸垢装置3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阳极结构5,电解槽1的左侧外表面设置有入水管6,入水管6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阀61。电解槽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四组连接孔11,支撑臂2的每一组下端外表面都设置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与支撑臂2之间为固定连接,确保连接杆21的位置固定,支撑臂2通过连接杆21嵌入连接孔11与电解槽1活动连接,支撑臂2与吸垢装置3之间为固定连接,确保吸垢装置3的位置固定。监控结构4包括电导率控制仪41、PH控制仪42、温度监控记录仪43与氯离子在线监控仪44,监控结构4的表面设置有供电导率控制仪41、PH控制仪42、温度监控记录仪43、氯离子在线监控仪44放置的槽,电导率控制仪41、PH控制仪42、温度监控记录仪43、氯离子在线监控仪44各设置有探测头,且与探测头连接的线放置在监控结构4的内部,氯离子在线监测仪的型号为CLG-2086型,PH控制仪的型号为SIN-PH8.0,电导率控制仪的型号为MIK-EC8.0,温度监控记录仪的型号为RX9600。阳极结构5包括支撑杆51、连接圈54与电极55,支撑杆51与吸垢装置3之间为固定连接,连接圈54固定设置于支撑杆51的下端外表面,电极55固定设置于连接圈54的下端外表面,支撑杆51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CAE系统52,支撑杆51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L电解系统53,且+L电解系统53与CAE系统52串联,+L电解系统是艾格锡工程服务公司研发了用来防止垢结晶以及硅石的沉淀。电解槽1与入水管6之间为固定连接,确保入水管6的位置固定,且入水管6与电解槽1连通,控制阀61与入水管6之间为固定连接,确保控制阀61的位置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冷却塔水质监控与吸垢一体化装置,在使用时,使用者监控冷却水塔EC(电导度)、PH(酸碱度)、温度、CL-(氯离子)等重要参数,通过参数设定控制冷却水自动排水,排水口设置在冷水机组冷却水出口,减少因冷却水质差导致的冷水机组结垢,吸垢装置3向钛合金电极施加直流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塔水质监控与吸垢一体化装置,包括电解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1)的上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四组支撑臂(2),所述支撑臂(2)的外表面设置有吸垢装置(3),且四组支撑臂(2)都与吸垢装置(3)连接,所述电解槽(1)的右侧连接有监控结构(4),所述吸垢装置(3)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阳极结构(5),所述电解槽(1)的左侧外表面设置有入水管(6),所述入水管(6)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阀(6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塔水质监控与吸垢一体化装置,包括电解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1)的上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四组支撑臂(2),所述支撑臂(2)的外表面设置有吸垢装置(3),且四组支撑臂(2)都与吸垢装置(3)连接,所述电解槽(1)的右侧连接有监控结构(4),所述吸垢装置(3)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阳极结构(5),所述电解槽(1)的左侧外表面设置有入水管(6),所述入水管(6)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阀(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水质监控与吸垢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四组连接孔(11),所述支撑臂(2)的每一组下端外表面都设置有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与支撑臂(2)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臂(2)通过连接杆(21)嵌入连接孔(11)与电解槽(1)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臂(2)与吸垢装置(3)之间为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水质监控与吸垢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结构(4)包括电导率控制仪(41)、PH控制仪(42)、温度监控记录仪(43)与氯离子在线监控仪(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弘亚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