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空调系统的能效监测与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929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F24F11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空调系统的能效监测与控制系统。一种基于空调系统的能效监测与控制系统,包括能效控制子系统、能源检测子系统、能源站内冷却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冻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却塔温度控制子系统、主机能效控制子系统、蓄能控制子系统、云平台服务系统、能源管理系统,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空调系统的能效监测与控制系统实现了空调设备相关的制冷机房所有用电设备根据末端负荷自动加减载,实现制冷机房实时运行综合效率不低于4.0,相比常规控制技术节能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空调系统的能效监测与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F24F11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空调系统的能效监测与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1439379.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采用了低负荷蓄冷停机控制模块,有效地节省电能,优化能效值,但对于空调设备使用的制冷机房所有用电设备并不会根据末端负荷自动加减载,在实现节省能耗上的效率也是有限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面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空调系统的能效监测与控制系统,包括能效控制子系统、能源检测子系统、能源站内冷却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冻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却塔温度控制子系统、主机能效控制子系统、蓄能控制子系统、云平台服务系统、能源管理系统;
[0004]所述能效控制子系统、能源检测子系统、能源站内冷却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冻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却塔温度控制子系统、主机能效控制子系统、蓄能控制子系统与云平台服务系统及能源管理系统进行联网连接。
[0005]优选地,所述能源站内冷却泵能效控制子系统与能源站内的冷却泵相关联,并控制冷却泵。
[0006]优选地,所述冷冻泵能效控制子系统与能源站内的冷冻泵相关联,并控制冷冻泵。
[0007]优选地,所述冷却塔温度控制子系统与能源站内的冷却塔相关联,并控制冷却塔。
[0008]优选地,所述蓄能控制子系统实现了在电力负荷很低的夜间,采用电制冷机组制冷,将冷量以冰或水的方式储存起来,在电力负荷较高的白天,把储藏的冷量释放出来,从而满足用能单位负荷的需求,实现用电负荷的转移,能提高30

50%的供冷能力。
[0009]优选地,所述能效控制子系统、能源检测子系统、能源站内冷却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冻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却塔温度控制子系统、主机能效控制子系统、蓄能控制子系统、云平台服务系统、能源管理系统为闭环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对空调设备冷冻水相关的冷冻泵能有效控制冷冻泵能效控制子系统的控制及冷却塔温度控制子系统的控制,实现对空调设备的能源使用的控制,并实现了空调设备的供冷量随末端负荷需求量变化而变化,在保障末端舒适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空调设备的能源消耗,达到最优的节能的效果。
[0010]所述能源检测子系统实现了将相邻能源站空调管网及控制系统分别联网、利用计算机控制,实现区域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高效设备和节能技术对传统低效设备作保障,降低区域供冷热系统产能、送能成本。
[0011]优选地,所述能效控制子系统与应用设备相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应用设备为空调设备。
[0013]优选地,所述能效控制子系统包括冷冻水控制单元、冷却水控制单元、冷却塔风机控制单元、流量控制单元。
[0014]优选地,所述能效控制子系统、能源检测子系统、能源站内冷却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冻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却塔温度控制子系统通过能源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互联。
[0015]优选地,所述能效控制子系统、能源检测子系统、能源站内冷却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冻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却塔温度控制子系统通过能源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互联,并根据末端负荷自动加减载。
[0016]所述能效监测与控制系统根据末端负荷自动加减载实现对分区管网实施负荷平衡控制、空调设备的水利平衡控制、对制冷剂、冷却泵、冷冻泵及冷热源设备实施在线能效控制、冷却塔近湿球温度控制。
[0017]优选地,所述能效控制子系统、能源检测子系统、能源站内冷却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冻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及冷却塔温度控制子系统根据末端负荷自动加减载后实现了空调设备中制冷机房实时运行综合效率不低于5.0。
[0018]优选地,所述通过末端负荷自动加减载后实现了空调设备中制冷机房节约能耗达到25%

40%。
[0019]优选地,所述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对能效控制子系统、能源检测子系统、能源站内冷却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冻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却塔温度控制子系统、主机能效控制子系统及蓄能控制子系统中数据的查看、异常数据的提醒。
[0020]优选地,所述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将相邻能源站空调管网及控制系统分别联网、利用计算机控制,实现区域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高效设备和节能技术对传统低效设备作保障,降低区域供冷热系统产能、送能成本。
[0021]所述能源管理系统通过PLC控制柜,通过控制电脑、物联网远程控制或远程实现系统的启动停止。
[0022]优选地,所述云平台服务系统实现对能效控制子系统、能源检测子系统、能源站内冷却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冻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却塔温度控制子系统、主机能效控制子系统及蓄能控制子系统中数据的异地监管、云端优化、数据分析、出具异常数据的诊断报告。
[0023]有益效果
[0024]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空调系统的能效监测与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分区管网实施负荷平衡控制、水力平衡控制,对制冷机、冷却泵、冷冻泵、冷热源等实施在线能效控制、冷却塔近湿球温度控制。
[0025]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空调系统的能效监测与控制系统实现对空调设备的能源使用的控制,并实现了空调设备的供冷量随末端负荷需求量变化而变化,在保障末端舒适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空调设备的能源消耗,达到最优的节能的效果。
[0026]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空调系统的能效监测与控制系统实现了空调设备相关的制冷机房所有用电设备根据末端负荷自动加减载,实现制冷机房实时运行综合效率不低于4.0,相比常规控制技术节能25%

40%。
[0027]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空调系统的能效监测与控制系统实现了将相邻能源站空
调管网及控制系统分别联网,利用计算机控制,实现区域资源整合,充分利用高效设备和节能技术,传统低效设备做保障,降低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产能、送能成本。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实施例1
[0030]一种基于空调系统的能效监测与控制系统,包括能效控制子系统、能源检测子系统、能源站内冷却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冻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却塔温度控制子系统、主机能效控制子系统、蓄能控制子系统、云平台服务系统、能源管理系统;
[0031]所述能效控制子系统、能源检测子系统、能源站内冷却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冻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却塔温度控制子系统、主机能效控制子系统、蓄能控制子系统与云平台服务系统及能源管理系统进行联网连接。
[0032]所述图1提供了所述基于空调系统的能效监测与控制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0033]所述能源站内冷却泵能效控制子系统与能源站内的冷却泵相关联,并控制冷却泵。
[0034]所述冷冻泵能效控制子系统与能源站内的冷冻泵相关联,并控制冷冻泵。
[0035]所述冷却塔温度控制子系统与能源站内的冷却塔相关联,并控制冷却塔。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空调系统的能效监测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能效控制子系统、能源检测子系统、能源站内冷却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冻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却塔温度控制子系统、主机能效控制子系统、蓄能控制子系统、云平台服务系统、能源管理系统;所述能效控制子系统、能源检测子系统、能源站内冷却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冻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却塔温度控制子系统、主机能效控制子系统、蓄能控制子系统与云平台服务系统及能源管理系统进行联网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调系统的能效监测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效控制子系统与应用设备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空调系统的能效监测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设备为空调设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调系统的能效监测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效控制子系统包括冷冻水控制单元、冷却水控制单元、冷却塔风机控制单元、流量控制单元。5.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空调系统的能效监测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效控制子系统、能源检测子系统、能源站内冷却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冻泵能效控制子系统、冷却塔温度控制子系统通过能源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互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空调系统的能效监测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效控制子系统、能源检测子系统、能源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弘亚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