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线用踏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36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流线用踏板结构,该踏板结构集成于物流线,包括集成于物流线上、并固定于相邻两根运输辊之间的踏板;以及安装于所述物流线侧面的台阶体;所述踏板两端分别与物流线的框架固连、且所述踏板的上部被配置为踩踏部;所述踩踏部的上表面标高低于所述运输辊的上端的标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踏板结构集成于物流线的运输辊之间,且踩踏部的上表面低于运输辊的上端,既不会影响到物流件的运输,还可以方便作业人员直接踩踏在其上,节约了空间,安全性也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流线用踏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物流生产线
,尤其涉及一种物流线用踏板结构。
技术介绍
在电芯制造行业或其他物流转运行业中,在物流线上运输以托盘为载体,运输到各个设备进行检测或加工,常规的物流线高度约750mm,宽度按照托盘尺寸分为两种,分别为680mm和940mm。而一旦需要作业人员跨越物流线,例如设备事故状态需要检修等,作业人员通常采用爬梯、甚至直接跨越的方式往返物流线两侧。现有技术中的物流线为了方便作业人员跨越,会在物流线上架设手扶梯或者爬梯,而架设手扶梯或者爬梯具有以下缺陷:1、路径较长,人员需要爬上扶梯、再下来,到达目的地所需时间长,无法实现快速响应;2、扶手梯所需的安装空间较大,场地受限时只能安装直爬梯,直爬梯需双手进行攀爬,危险系数增加;3、爬梯安装后整体效果不美观,且影响视线,无法观察到远处的环境及设备状况;4、只能通过指定的路径跨越物流线,人员需到爬梯或扶梯那里才能跨越。因此,基于上述在物流线架设手扶梯或者爬梯的缺陷,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能够方便作业人员跨越的结构,并且不会影响物流件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新颖、节约车间空间、保证物流件顺利运输、方便作业人员跨越物流线的踏板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物流线用踏板结构,该踏板结构集成于物流线,该踏板结构主要包括:集成于物流线上、并固定于相邻两根运输辊之间的踏板;以及安装于所述物流线侧面的台阶体;<br>所述踏板被配置为分体式结构,其包括两块滑动连接的踏板分体;两块所述踏板分体能够沿所述物流线的宽度方向滑动以调整所述踏板的长度;所述踏板分体的一端形成为与所述物流线固连的连接部、所述踏板分体的上部被配置为踩踏部;所述踩踏部的上表面标高低于所述运输辊的上端的标高。进一步的,所述踏板分体包括一体成型结构的所述踩踏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由所述踩踏部的端部向下弯曲形成,且所述连接部与物流线的框架螺栓紧固。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形成于所述踩踏部端部并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板、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体成型并水平延伸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向下延伸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物流线的框架螺栓紧固。进一步的,两块所述踏板分体分别为第一踏板分体和第二踏板分体;形成于所述第一踏板分体的所述踩踏部为第一踩踏部;形成于所述第二踏板分体的所述踩踏部为第二踩踏部;所述第一踩踏部嵌入所述第二踩踏部内、且所述第一踩踏部能够沿所述第二踩踏部的长度方向滑动以调整所述踏板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踩踏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动通道;所述第一踩踏部为平板结构,且所述第一踩踏部嵌入所述滑动通道内;所述第一踩踏部能够沿所述滑动通道滑动并通过定位螺栓与所述第二踩踏部紧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踩踏部和第二踩踏部的两侧均间隔开设有多个定位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踩踏部位于所述滑动通道上方的板体为第一板体,所述第二踩踏部位于所述滑动通道下方的板体为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厚度;且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不大于10mm。进一步的,所述踏板集成有肋板;所述肋板分别集成于所述第一踩踏部靠近对应的所述连接部一端、以及第二踩踏部靠近对应的所述连接部一端。进一步的,所述肋板包括倾斜布置于所述第一踩踏部和对应的连接部之间、以及第二踩踏部和对应的连接部之间的斜板;所述斜板将第一踩踏部和对应的连接部、以及第二踩踏部和对应的连接部连为一体;所述斜板的下表面竖直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下端支撑于地面。进一步的,所述台阶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台阶体对称布置于所述物流线的两侧;所述台阶体通过支腿支撑固定于地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物流线用踏板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踏板结构集成于物流线的运输辊之间,且踩踏部的上表面低于运输辊的上端,既不会影响到物流件的运输,还可以方便作业人员直接踩踏在其上,节约了空间,安全性也较高。本技术的踏板结构的踏板采用滑动连接的分体式结构,能够根据对应位置的物流线的宽度随意调节长度,以便能够利用对应的连接部与物流线框体固连,提高适用范围。本技术的踏板结构考虑到踩踏时的安全问题,设计了支撑于踩踏部和连接部之间的肋板,通过肋板提高结构稳定性,并且与地面形成支撑,能够进一步提高该踏板的称重能力,确保安全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线用踏板结构的工作状态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线用踏板结构的踏板的主视图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线用踏板结构的踏板的主视图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线用踏板结构的踩踏部的滑动连接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物流线;2、踏板;3、台阶体;4、肋板;101、运输辊;201、连接部;202、第一踩踏部;203、第二踩踏部;204、定位螺栓;20101、第一连接板;20102、第二连接板;20103、第三连接板;20301、第一板;20302、第二板;20303、滑动通道;401、斜板;402、竖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物流线用踏板结构,该踏板结构集成于物流线1,该踏板结构主要包括:集成于物流线1上、并固定于相邻两根运输辊101之间的踏板2;以及安装于物流线1侧面的台阶体3;踏板2被配置为分体式结构,其包括两块滑动连接的踏板分体;两块踏板分体能够沿物流线1的宽度方向滑动以调整踏板2的长度;踏板分体的一端形成为与物流线1固连的连接部201、踏板分体的上部被配置为踩踏部;踩踏部的上表面标高低于运输辊101的上端的标高。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物流线用踏板结构,为了不占用太多车间空间,本实施例的踏板结构包括集成在物流线1上、位于相邻两根运输辊101之间的踏板2,以及能够方便作业人员上下物流线1的台阶体3,而台阶体3主要是用于作业人员能够上下踏板2,而踏板2用作作业人员踩踏的部件,相比手扶梯或者爬梯,本实施例的踏板结构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且方便作业人员跨越物流线1。另外,为了不会影响到物流件的正常运输,本实施例的踏板2的上表面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物流线用踏板结构,该踏板结构集成于物流线(1),其特征在于,该踏板结构主要包括:/n集成于物流线(1)上、并固定于相邻两根运输辊(101)之间的踏板(2);以及/n安装于所述物流线(1)侧面的台阶体(3);/n所述踏板(2)被配置为分体式结构,其包括两块滑动连接的踏板分体;/n两块所述踏板分体能够沿所述物流线(1)的宽度方向滑动以调整所述踏板(2)的长度;/n所述踏板分体的一端形成为与所述物流线(1)固连的连接部(201)、所述踏板分体的上部被配置为踩踏部;/n所述踩踏部的上表面标高低于所述运输辊(101)的上端的标高。/n

【技术特征摘要】
1.物流线用踏板结构,该踏板结构集成于物流线(1),其特征在于,该踏板结构主要包括:
集成于物流线(1)上、并固定于相邻两根运输辊(101)之间的踏板(2);以及
安装于所述物流线(1)侧面的台阶体(3);
所述踏板(2)被配置为分体式结构,其包括两块滑动连接的踏板分体;
两块所述踏板分体能够沿所述物流线(1)的宽度方向滑动以调整所述踏板(2)的长度;
所述踏板分体的一端形成为与所述物流线(1)固连的连接部(201)、所述踏板分体的上部被配置为踩踏部;
所述踩踏部的上表面标高低于所述运输辊(101)的上端的标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线用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分体包括一体成型结构的踩踏部和连接部(201);
所述连接部(201)由所述踩踏部的端部向下弯曲形成,且所述连接部(201)与物流线的框架螺栓紧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流线用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201)包括形成于所述踩踏部端部并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板(20101)、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0101)一体成型并水平延伸的第二连接板(20102);
所述第二连接板(2010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20101)一端向下延伸有第三连接板(20103);
所述第三连接板(20103)与物流线(1)的框架螺栓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流线用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踏板分体分别为第一踏板分体和第二踏板分体;
形成于所述第一踏板分体的所述踩踏部为第一踩踏部(202);
形成于所述第二踏板分体的所述踩踏部为第二踩踏部(203);
所述第一踩踏部(202)嵌入所述第二踩踏部(203)内、且所述第一踩踏部(202)能够沿所述第二踩踏部(203)的长度方向滑动以调整所述踏板(2)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流线用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踩踏部(203)沿其长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婷李宇李建宁孔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华鼎国联四川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