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准型乘客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198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标准型乘客座椅,属于公共交通技术领域,包括座椅底座、座椅坐垫、侧面扶手、靠背、靠背边缘部、侧头枕、头枕、遮挡部、中间扶手、限位旋转部、座椅坐垫上表面、座椅坐垫前侧面、控制面板、顶部扶手、小桌板、下沉式储物间、后电源接口和前电源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标准型乘客座椅能够改善头部支撑、改进乘坐空间、增加储物能力、提高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标准型乘客座椅
本技术涉及一种乘客座椅,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公共交通(铁路、城轨、航空)的标准型乘客座椅,用于铁路、城轨、航空等领域,属于公共交通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用于公共交通的乘客座椅,舒适性差、海绵硬、乘坐面的表面曲率性差;头部没有足够的支撑,尤其在乘客处于小憩状态时,此缺陷特别明显;乘坐空间的局限性大,乘坐空间受限;充电位置不方便;随身携带的物件,存放不方便,储物空间小;折叠桌板的杯托存放不稳定。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头部支撑、改进乘坐空间、增加储物能力、提高舒适度的标准型乘客座椅就成为该
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头部支撑、改进乘坐空间、增加储物能力、提高舒适度的标准型乘客座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标准型乘客座椅,包括座椅底座、座椅坐垫、侧面扶手、靠背、靠背边缘部、侧头枕、头枕、遮挡部、中间扶手、限位旋转部、座椅坐垫上表面、座椅坐垫前侧面、控制面板、顶部扶手、小桌板、下沉式储物间、后电源接口和前电源接口;靠背与靠背边缘部相连接,遮挡部包括左遮挡部和右遮挡部,左侧遮挡部位于靠背边缘部的上部,并分别与靠背和靠背边缘部相连接;右侧遮挡部位于两个相临座椅的头部中间位置;侧头枕包括左侧头枕和右侧头枕,左侧头枕设在左侧遮挡部,右侧头枕设在右侧遮挡部,头枕设置在靠背的上部,靠背的上部和左遮挡部以及右侧遮挡部构成U型结构,左侧头枕、头枕和右侧头枕也构成U型结构;控制面板位于侧面扶手的端部;限位旋转部位于侧面扶手的端部;前电源接口和后电源接口分别位于座椅底座的前侧和后侧;下沉式储物间位于座椅背部;小桌板位于座椅靠背的上部;座椅坐垫包括座椅坐垫上表面和座椅坐垫前侧面。优选地,所述控制面板包括耳机孔和按键。优选地,所述中间扶手可折叠90°。优选地,所述中间扶手的背部设计为曲面柔软面。优选地,所述小桌板设有橡胶圈。优选地,所述橡胶圈为花瓣形状茶杯托。优选地,所述靠背边缘部的形状为弧形。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用于公共交通(尤其用于铁路)的标准型乘客座椅能够改善头部支撑、改进乘坐空间、增加储物能力、提高舒适度。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标准型乘客座椅的侧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标准型乘客座椅的侧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标准型乘客座椅中耳机孔/按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主要零部件名称:1靠背2靠背边缘部3左侧头枕4头枕5右侧遮挡部6中间扶手7限位旋转部8座椅坐垫上表面9座椅坐垫前侧面10耳机孔/按键10-1耳机插孔10-2音量按键11前电源接口12顶部扶手13小桌板14下沉式储物间15后电源接口具体实施方式除非特别说明,本技术中提到的部件均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部件;本技术中没有提到而在附图中出现的部件均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部件;本技术中的常用部件均为市场上可购部件。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标准型乘客座椅的侧正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标准型乘客座椅的侧背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标准型乘客座椅中耳机孔/按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靠背,2为靠背边缘部,3为左侧头枕,4为头枕,5为右侧遮挡部,6为中间扶手,7为限位旋转部,8为座椅坐垫上表面,9为座椅坐垫前侧面,10为耳机孔/按键,10-1为耳机插孔,10-2为音量按键,11为前电源接口,12为顶部扶手,13为小桌板,14为下沉式储物间,15为后电源接口;本技术的公共旅途的乘客座椅包括座椅底座,座椅坐垫,侧面扶手,靠背1,靠背边缘部2,左侧头枕3,头枕4,右侧遮挡部5,中间扶手6,限位旋转部7,座椅坐垫上表面8,座椅坐垫前侧面9,耳机孔/按键10,前电源接口11,顶部扶手12,小桌板13,下沉式储物间14,后电源接口15;靠背1与靠背边缘部2相连接(靠背边缘部2的形状为弧形),左侧遮挡部(图中未标出)位于靠背边缘部2的上部,并分别与靠背1和靠背边缘部2相连接;右侧遮挡部5位于两个相临座椅的头部中间位置;左侧遮挡部(图中未标出)设有左侧头枕3,右侧遮挡部5设有右侧头枕(图中未标出),头枕4设置在靠背1的上部,靠背1的上部和左遮挡部以及右侧遮挡部5构成U型结构(形成半圆弧形状,改进的座椅头部造型设计),左侧头枕3、头枕4和右侧头枕也构成U型结构。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首先,利用视角盲区遮挡视线,存在一定的私密空间;其次,整个头枕的造型,在睡觉的时候能够很好的支撑头部;中间扶手6为可折叠90°,中间扶手6的背部设计为曲面柔软面,增加了1.2m以下儿童的乘坐空间,中间扶手向上折叠90°,可以乘坐一名1.2m以下的儿童,当两个陌生人相邻而坐时,扶手放下,则可形成公用的扶手;其次,侧面扶手设有限位旋转部7,通过限位旋转,为乘客进出增加可变的空间,避免站立让路等现象,形成可变空间设计;中间扶手和侧面扶手的限位旋转部7构成了便捷式空间,邻过道的旅客,乘坐时,可以将扶手旋转90°,这样能够实现两方面基本的便捷性:一方面,入坐时,邻过道的扶手直接折叠起,可以方便直接入座,同时入座后,放下扶手,直接增加舒适性支撑手臂;另一方面,内侧旅客出入时,邻道的旅客不用再从座位上起身让过道空间了,可直接将邻道的扶手折叠90°,身体旋转,将腿直接放在主道,置换出内侧旅客所需的行走空间;座椅底座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前电源接口10和后电源接口15;下沉式储物间14位于座椅背部,采用下沉式的设计,增大储物空间,并采用方便拆卸的储物挡板代替网兜;小桌板13位于座椅靠背的上部,采用橡胶圈,其上设有花瓣形状茶杯托,用于卡紧茶杯(动车快餐的一次性汤杯,增加安全性),底面采用特殊工艺,增加底面杯子的摩擦面受力,小桌板13上水杯的存放方式,提升安全系数;座椅坐垫包括座椅坐垫上表面8和座椅坐垫前侧面9,其中,座椅坐垫前侧面9的曲面曲率根据人工程学原理进行优化设计。耳机孔/按键10位于侧面扶手的端部,包括耳机插孔10-1和音量按键10-2。本技术的标准型乘客座椅在结构上有如下改进:(1)根据人工程学原理调整座椅的曲面曲率,提高乘坐的舒适性;(2)改变座椅的造型,头部增加左右支撑,乘客睡觉时头部能够有支撑物;(3)从两个方面,增加了可变空间的设计(中间可变空间、便捷式出入座设计;(4)增加充电位置,提升充电的便捷性;(5)座椅背部储物采用下沉式的设计,增大储物空间,并采用方便拆卸的储物挡板代替网兜;(6)设计桌板水杯存放,采用橡胶圈,特定形状固定水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标准型乘客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底座、座椅坐垫、侧面扶手、靠背、靠背边缘部、侧头枕、头枕、遮挡部、中间扶手、限位旋转部、座椅坐垫上表面、座椅坐垫前侧面、控制面板、顶部扶手、小桌板、下沉式储物间、后电源接口和前电源接口;靠背与靠背边缘部相连接,遮挡部包括左遮挡部和右遮挡部,左侧遮挡部位于靠背边缘部的上部,并分别与靠背和靠背边缘部相连接;右侧遮挡部位于两个相临座椅的头部中间位置;侧头枕包括左侧头枕和右侧头枕,左侧头枕设在左侧遮挡部,右侧头枕设在右侧遮挡部,头枕设置在靠背的上部,靠背的上部和左遮挡部以及右侧遮挡部构成U型结构,左侧头枕、头枕和右侧头枕也构成U型结构;控制面板位于侧面扶手的端部;限位旋转部位于侧面扶手的端部;前电源接口和后电源接口分别位于座椅底座的前侧和后侧;下沉式储物间位于座椅背部;小桌板位于座椅靠背的上部;座椅坐垫包括座椅坐垫上表面和座椅坐垫前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标准型乘客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底座、座椅坐垫、侧面扶手、靠背、靠背边缘部、侧头枕、头枕、遮挡部、中间扶手、限位旋转部、座椅坐垫上表面、座椅坐垫前侧面、控制面板、顶部扶手、小桌板、下沉式储物间、后电源接口和前电源接口;靠背与靠背边缘部相连接,遮挡部包括左遮挡部和右遮挡部,左侧遮挡部位于靠背边缘部的上部,并分别与靠背和靠背边缘部相连接;右侧遮挡部位于两个相临座椅的头部中间位置;侧头枕包括左侧头枕和右侧头枕,左侧头枕设在左侧遮挡部,右侧头枕设在右侧遮挡部,头枕设置在靠背的上部,靠背的上部和左遮挡部以及右侧遮挡部构成U型结构,左侧头枕、头枕和右侧头枕也构成U型结构;控制面板位于侧面扶手的端部;限位旋转部位于侧面扶手的端部;前电源接口和后电源接口分别位于座椅底座的前侧和后侧;下沉式储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步青松曹磊刘海娇梅敏烽刘珺谭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北京中铁科节能环保新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