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载主动降噪模块的轨道交通座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215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座椅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加载主动降噪模块的轨道交通座椅结构,设有参考传声器、误差传声和扬声器;座椅上设置有分别与参考传声器、误差传声器和扬声器电连接的主动降噪控制器,主动降噪模块包括所述扬声器组件一套,至多四套扬声器组件,所述扬声器组件与座椅骨架或头枕内部的固定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扬声器组件、参考麦克风和主动降噪控制设备,同时扬声器组件包括有扬声器、误差麦克风和扬声腔体,且主动降噪控制设备上装有主动降噪核心控制器件,实现了在高铁一等座上主动降噪,主要改善低频区域的噪音,从而提升了乘客乘坐的舒适度,提高了装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载主动降噪模块的轨道交通座椅结构
本技术涉及交通座椅
,具体为一种加载主动降噪模块的轨道交通座椅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铁出行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乘客的乘坐舒适度成为重要关注点。其中,行驶时的噪声水平是衡量乘坐舒适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高铁噪声的控制成为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研究的热点。我国主动降噪技术研究起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主要集中在国内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军工领域。国内科研机构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军工应用主要集中在船舶舰艇,航空航天领域主动隔振和主动降噪。总体来说,我国主动降噪技术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在市场上几乎看不到成熟的产品被大规模应用推广。现有降噪技术普遍使用吸声结构和吸声材料来实现被动降噪,可以降低高频噪音,但是无法降低低频噪音,而主动降噪可以有效降低低频噪音,由于现有座椅一般都未采用此方式,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加载主动降噪模块的轨道交通座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降噪技术普遍使用吸声结构和吸声材料来实现被动降噪,可以降低高频噪音,但是无法降低低频噪音,而主动降噪可以有效降低低频噪音,由于现有座椅一般都未采用此方式,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加载主动降噪模块的轨道交通座椅结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载主动降噪模块的轨道交通座椅结构,设有参考传声器、误差传声和扬声器;座椅上设置有分别与参考传声器、误差传声器和扬声器电连接的主动降噪控制器,主动降噪模块包括所述扬声器组件一套,至多四套扬声器组件,所述扬声器组件与座椅骨架或头枕内部的固定安装结构,所述扬声器组件可安装于座椅头部两侧,也可安装于座椅背部,甚至可头部背部兼放,或头枕内部,所述座椅表面或者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或多个参考麦克风,所述座椅的内部或表面固定安装有主动降噪控制设备。一种加载主动降噪模块的轨道交通座椅结构,包括以下过程:步骤1:将室内噪声通过传声器转化为模拟噪声信号,模拟噪声信号通过模数转换模块将模拟噪声信号转换为数字噪声信号;步骤2:数字噪声信号通过自适应滤波器模块处理产生次级数字声源信号;步骤3:次级数字声源信号通过信号增益模块产生次级放大数字声源信号;步骤4:次级放大数字声源信号通过数模转换模块转化为次级放大模拟声源信号,并通过扬声器输出与室内噪声相位相反的次级放大声源;次级放大声源与室内噪声抵消。优选的,所述座椅骨架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扶把手,所述座椅骨架的上方设有座椅海绵,所述座椅海绵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吸音头枕。优选的,所述扬声器组件包括有扬声器、误差麦克风和扬声器腔体,所述扬声器组件之间可在人耳附近形成静音区间。优选的,所述参考麦克风可包裹在座椅海绵的内部,所述参考麦克风至少设有一个,且摆放位置可调,所述参考麦克风收集四周的噪音传输给主动降噪控制设备。优选的,所述主动降噪控制设备上装有主动降噪核心控制器件。优选的,所述座椅骨架包括有安装底座和角度调节机构。优选的,所述座椅海绵包裹在座椅骨架和扶把手上。优选的,所述吸音头枕的正面开设有吸音孔。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扬声器组件、参考麦克风和主动降噪控制设备,同时扬声器组件包括有扬声器、误差麦克风和扬声腔体,且主动降噪控制设备上装有主动降噪核心控制器件,实现了在高铁一等座上主动降噪,主要改善低频区域的噪音,从而提升了乘客乘坐的舒适度,提高了装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侧面示意图。图中:1、扬声器组件;2、参考麦克风;3、主动降噪控制设备;4、座椅骨架;5、扶把手;6、座椅海绵;7、吸音头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加载主动降噪模块的轨道交通座椅结构,设有参考传声器、误差传声和扬声器;座椅上设置有分别与参考传声器、误差传声器和扬声器电连接的主动降噪控制器,主动降噪模块包括扬声器组件1一套,通过扬声器组件1包括有扬声器、误差麦克风和扬声器腔体和扬声器组件1之间可在人耳附近形成静音区间,实现了在高铁一等座上主动降噪,主要改善低频区域的噪音,从而提升了乘客乘坐的舒适度,提高了装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至多四套扬声器组件1,扬声器组件1与座椅骨架4或头枕内部的固定安装结构,通过座椅骨架4包括有安装底座和调节机构,座椅底部有较大空间,使座椅可以稳固的安装在交通设备上,同时调节机构可以调节坐姿,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座椅骨架4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扶把手5,座椅骨架4的上方设有座椅海绵6,通过座椅海绵6包裹在座椅骨架4和扶把手5上,使乘客的舒适度得到了保障,同时海绵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音特性,且舒适度较高,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可行性,座椅海绵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吸音头枕7,通过吸音头枕7的正面开设有吸音孔,使人体头部处的吸音效果得到了提升,有效的降低了声音经过的频率,从而提升了乘坐的舒适度,提高了装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设置其余组件,更加能营造更好的降噪环境,同时对座椅的整体有一定的改善,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合理性,扬声器组件1可安装于座椅头部两侧,也可安装于座椅背部,甚至可头部背部兼放,或头枕内部,座椅表面或者4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或多个参考麦克风2,通过参考麦克风2可包裹在座椅海绵6的内部、参考麦克风2至少设有一个,且摆放位置可调,和参考麦克风2收集四周的噪音传输给主动降噪控制设备3,使参考麦克风2起到了主动降噪功能的同时又能很好的融入座椅的内部,不会对原有构架造成任何影响,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座椅的内部或表面固定安装有主动降噪控制设备3,通过主动降噪控制设备3上装有主动降噪核心控制器件,实现了在高铁一等座上主动降噪,主要改善低频区域的噪音,从而提升了乘客乘坐的舒适度,提高了装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一种加载主动降噪模块的轨道交通座椅结构,包括以下过程:步骤1:将室内噪声通过传声器转化为模拟噪声信号,模拟噪声信号通过模数转换模块将模拟噪声信号转换为数字噪声信号;步骤2:数字噪声信号通过自适应滤波器模块处理产生次级数字声源信号;步骤3:次级数字声源信号通过信号增益模块产生次级放大数字声源信号;步骤4:次级放大数字声源信号通过数模转换模块转化为次级放大模拟声源信号,并通过扬声器输出与室内噪声相位相反的次级放大声源;次级放大声源与室内噪声抵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载主动降噪模块的轨道交通座椅结构,设有参考传声器、误差传声和扬声器;座椅上设置有分别与参考传声器、误差传声器和扬声器电连接的主动降噪控制器,所述主动降噪模块包括至少一套扬声器组件(1),安装于座椅头部两侧,以及座椅背部结构内,所述主动降噪模块还包含一个或多个参考麦克风(2)安装于座椅内部,所述座椅的内部或表面固定安装有主动降噪控制设备(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载主动降噪模块的轨道交通座椅结构,设有参考传声器、误差传声和扬声器;座椅上设置有分别与参考传声器、误差传声器和扬声器电连接的主动降噪控制器,所述主动降噪模块包括至少一套扬声器组件(1),安装于座椅头部两侧,以及座椅背部结构内,所述主动降噪模块还包含一个或多个参考麦克风(2)安装于座椅内部,所述座椅的内部或表面固定安装有主动降噪控制设备(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载主动降噪模块的轨道交通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座椅骨架(4)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扶把手(5),所述座椅骨架(4)钢板表面粘贴有海绵(6),所述座椅海绵(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吸音头枕(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载主动降噪模块的轨道交通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组件(1)包括有扬声器、误差麦克风和扬声器腔体,所述扬声器组件(1)之间可在人耳附近形成静音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强霍习策董宏达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云脉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